金价狂飙破纪录 全球央行在下什么棋?
近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5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超28%。金价狂飙背后,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动向引发关注。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全球央行连续三年购金量超千吨,2024年净买入量达1045吨,占黄金总需求的五分之一。这场“黄金热潮”不仅是市场避险情绪的反映,更暗含全球货币体系重构的深层逻辑。
央行购金潮:对冲美元信用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降至57.8%,创1995年以来新低。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核心动因是对美元信用的担忧,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加剧了市场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质疑。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美元武器化”行为,进一步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加速储备多元化。例如,俄罗斯黄金储备占比已达32%,波兰、土耳其、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央行购金量位列全球前三。
新兴市场主导,中国策略引关注
中国央行自2022年11月起两轮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3月末黄金储备达2292吨,同比增加12.8吨。分析认为,中国在特朗普胜选后重启购金,既是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应对,亦是对冲美债风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黄金储备仍占据主导地位,美国以8133.5吨的储备量居全球首位,但新兴市场正通过“去美元化”重塑储备格局。
金价逻辑生变:从利率驱动到信用博弈
传统上,黄金价格与美债收益率呈负相关,但本轮上涨周期中,这一关系被打破。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指出,金价的核心驱动力已转向全球央行对美元信用的集体焦虑。4月21日,美国金融市场罕见上演“股债汇三杀”,道指单日暴跌1100点,美元指数触及近三年新低,资金加速流向黄金避险。
未来走向:多极货币体系渐行渐近
尽管《黑天鹅》塔勒布高呼“黄金是新的储备货币”,但多数专家认为,受限于黄金产量与流动性,国际货币体系更可能转向多极化。李迅雷预测,未来十年美元主导地位或弱化,人民币等货币将随经济体量提升扩大影响力。短期来看,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及美国36万亿美元债务压力,将继续支撑央行购金需求。
结语
金价狂飙与央行购金潮,折射出全球对美元信用的深刻反思。在这场货币体系重构的“大棋局”中,黄金不仅是避险工具,更是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风向标。而新兴市场的黄金储备竞赛,或将加速“去美元化”进程,为多极货币时代铺路。
本文标题:金价狂飙破纪录 全球央行在下什么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