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文—本刊记者 王镭铮与毒贩生死搏斗、遭遇毒贩威胁恐吓、潜伏摸底对峙……仿若电影中的惊险情节,却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杨翔真实的工作日常。戍边17余载,杨翔始终战斗在情侦查、缉枪缉毒斗争的第一线,多次卧底侦查、直面生死考验,先后获取情信息6000余条;在缉毒的战线上,他先后参与侦破各类毒品案件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1.5吨、易制毒化学品300余吨。因成绩突出,杨翔先后被国家禁毒委员会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被国家移民管理局表彰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成绩突出党员民警”,因禁毒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25年4月,杨翔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他说:“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奋战在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一线的民辅警们。”杨翔“没有余力想那么多”2021年,杨翔接到线索,称近几天将有大批毒品入境。大批毒品?何时何地入境?怎样运输?一个个疑团困扰着杨翔。随即,他组织队伍迅速奔赴中缅边境一线展开侦查。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反侦察能力强,多次试探后又消失在境外。为了尽快锁定犯罪嫌疑人,杨翔带领队员们深入边境一线,白天查缉追踪,晚上分析研判。经过近48个小时,多次更改路线、反复试探的嫌疑人终于略微放松了警惕,旋即被时刻紧绷的专案组成功锁定。当杨翔下达抓捕命令后,毒贩开始了逃亡冲刺。杨翔眼看毒贩即将脱离布控圈,情急之下,不顾个人安危,飞身前扑将逃跑的毒贩扑倒控制,当场缴获毒品94公斤。直到将嫌疑人带回审理时,杨翔才发现自己膝盖上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裤子。忆及当时,杨翔只云淡风轻地说:“执行任务当中磕磕碰碰是很多的,我想不只是我,很多从事警察工作、缉毒工作的,都有这个破皮。”“任务凶险,破获一起案件需布局良久,抓捕时又常需拼命,担心过自己的安危吗?”杨翔笑笑:“说完全没想过也不现实。但去办案,想得更多的是所有参战的民警、辅警都不要出现受伤情况,全员都能平平安安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只能在每一次开展行动之前,把方案做得更加周全、缜密,反复推演、修改,让这个任务尽量顺利圆满地结束。到了真正抓捕的瞬间,其实没有余力想那么多。”缉毒破案是一门侦查艺术。一起毒品案件可能涉及境内境外,警方要跨越多个省市上千公里,历时数个月甚至数年才能抓获犯罪嫌疑人,摧毁贩毒网络。检查站民警在实施边境检查,图为对大货车进行检查

  在某跨省侦办案件中,查获毒品71.85公斤


2022年9月,随着专案组决定统一收网,杨翔和侦查员果断出击,将毒贩“老黑”成功抓获。至此,历时三年缜密侦查,他们成功摧毁了一个从缅甸走私毒品入境,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运输、贩卖,集“供、运、贩、吸”为一体、辐射国内10个省市的多层级贩毒网络,43名毒品犯罪嫌疑人、21名吸毒人员全部抓捕归案,缴获各类毒品24.4千克。当聚光灯逐渐聚焦,杨翔习惯隐于光圈之外。“这个案件能够取得胜利,第一是因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的有力配合。各个警种的协调,从移民局到总站到整个支队都在指导着案件的侦办,动用了各方的力量成功破获了此案。第二是全体参战民警的不懈努力和忘我的付出,持续的加班加点工作和一线民警对相关人员的蹲守、证据的固定,为成功破案提供了关键。第三是职责使命和信念支撑我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毫不畏惧地与毒贩展开较量。”那么,是什么信念呢?奋战在禁毒一线,缉毒警察清晰地看过毒贩眼中的狠厉与决绝,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直面人性的恶如临深渊。倘若真正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那么毅然扛起责任与使命,直面恐惧,日日在刀尖行走的“杨翔们”,便更加值得钦佩。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杨翔遇到过许多惊险时刻。持刀反抗、暴力抗法、嫌疑人开车疯狂冲卡……数不胜数。“为了降低受伤流血的概率,每一次行动前,我们要对每一个抓捕对象的情况做预判,包括需要动用的武器,都会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合理的警力,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处置在合理的范围内。”杨翔说。纵使行动预案再缜密,在禁毒战场上,民警的身心仍要承受着异于常人的双重压力。在一次抓捕行动中,杨翔带领侦查人员在一宾馆内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毒品6公斤。而后的一周多时间内,毒贩老板用临时手机几次向杨翔打电话威胁他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昏暗的灯光下,杨翔坐在办公桌前,紧握着手机,屏幕上是字字淬毒的威胁短信。多年的危险工作,杨翔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想到父母的白发、妻子的故作坚强和幼子天真的脸,杨翔的愧疚如潮水翻涌。他深知毒贩的残忍手段,一旦家人被盯上,后果不堪设想。思索再三,杨翔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谎称自己有一个“不危险的特殊任务”要去完成,让在外地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半年内不要来看望自己。禁毒之路,道阻且长,但仍有人披荆斩棘、前赴后继地前往。某次案件抓获现场某次案件抓获现场与泯灭人性的毒贩打交道,需时常面对人性中的恶,仿若凝望恶魔之眼。这么多年以来,是否有过畏惧和犹疑?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前行?“是内心的信念。”杨翔说,“作为以前的边防武警、现在的人民警察,守护安宁、维护边境安全稳定、打击犯罪是我们肩上的职责。踏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希望。”沉默一瞬,杨翔复又开口:“我相信,正义总是会胜利的。”“禁毒不止”2022年,时年36岁的杨翔被提拔为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2024年,杨翔共指导各单位搜集整理上情信息6584条,上数、采用数均排名云南边检总站第一;上专和综合分析研判材料305份,上数、采用数均排名云南边检总站第一,为服务上级决策和维稳实战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情支撑;组织开展边境禁毒警务合作两次,在缅北地区缴毒792.74公斤,境外清源工作实现新突破;牵头侦办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2起、省督毒品目标案件1起,侦办(申)局督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专案3起……杨翔工作照星光流转,禁毒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青年》记者询问起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并没有等到想象中滔滔不绝的讲述。杨翔沉吟后说:“我觉得,没有什么算得上是至暗时刻。”堡垒无言,却凝聚着排山倒海的力量;信念无声,却秉承着身先士卒的初心。在临沧290.791公里的边境线上,临沧边境管理支队有无数名“杨翔”,凭着献身边境事业的一腔热血,深入禁毒一线战场勇擒“毒魔”,以无畏铸信仰,以热血写荣光。“毒品不绝、禁毒不止。”他们如此说。本文:《中国青年》杂志、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联合出品监制:陈章乐终审:陈敏审校:刘晓 刘博文编辑:雨虹

本文标题:摧毁“毒魔”的贩运网络,他说“相信正义总是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