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次日全勤打卡365天!00后女生'带癌上班'震撼职场:肿瘤肺转移挡不住绩效A+评优


  抗癌斗士的清晨6:30


  成都天府三街的星巴克还没亮灯,24岁的李雨桐(化名)已掏出泛黄的《化疗周期记录本》,在2025年4月29日的格子划下第547个√。这个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侵蚀三肺叶、骨转移灶达11处的女孩,坚持在确诊晚期癌症1354天后,每天提前90分钟到岗——只因早高峰地铁的拥挤会加剧胸椎剧痛。


  "确诊时PET-CT显示癌细胞已转移到这个位置。"她轻点自己左胸第三肋间隙,"但现在这里装着更重要的事物——部门季度KPI进度表。"在她工位抽屉里,靶向药与速效救心丸旁,躺着连续三个季度的"优秀员工"水晶奖杯。


  2021年7月12日成为李雨桐的生命分割线。彼时在华西医院肿瘤科,22岁的大二学生看着诊断书上"5年生存率<8%"的字样痛哭整夜。转机发生在第三次化疗时,她在手机便签写下:"若死亡不可避免,至少要留下活过的证据。"


  这个执念催生了震惊医疗团队的"治疗-工作双轨制":


  化疗泵运作时用平板电脑处理表


  骨扫描候诊间隙完成部门周


  靶向药副作用最烈的凌晨三点打磨PPT


  有次白细胞跌到0.8仍视频参会,画面里我戴着假发和口罩,同事以为我在玩cosplay。"她笑着展示手机里2024年6月的钉钉记录,当日她刚经历第9次病危抢救。


  "最惊险的是去年产品上线日,我在发布会现场突然咳血。"她指着工位下未拆封的成人纸尿裤,"现在重要会议都备着这个,咳血就去洗手间处理,绝不能弄脏客户资料。"


  "医生说我可能看不到2026年樱花,但我的OKR已经排到2027Q1。"在她双屏电脑上,左侧是肿瘤标记物曲线图,右侧是年度营收增长模型。这种极致的时间管理创造奇迹:


  治疗期间考取PMP+肿瘤营养师双证


  带领小组超额完成230%年度目标


  建立癌症患者灵活就业帮扶社群


  但质疑声始终伴随:知乎热帖《"带癌上班"是励志还是资本剥削?》获10万+讨论,B站Up主算了一笔账——她治疗年均支出28万,而年薪仅15万。"如果不上班,这些医药费从何而来?"面对镜头,她调试着镇痛泵反问。


  在生死考勤机上续写奇迹


  如今李雨桐的CT告显示,肺转移灶从14个增至19个,但钉钉考勤表却亮着连续548天的全勤绿标。"每次抢救醒来,我第一件事是看工作手机。"她展示2025年清明节病危时的操作记录——在ICU用眼球追踪技术批复了6封邮件。


  这种超越生死界限的职场坚守正引发蝴蝶效应:


  公司为她特设"抗瘤弹性工作制"


  省肿瘤医院开设"职业续贯治疗"门诊


  公益组织开发"生命剩余价值计算器"


  "或许我的骨转移灶永远无法消除,但至少能在企业微信通讯录里,永远保持'在线'状态。"说这话时,她正往化疗泵上贴当日工作便签,上面写着:"15:00前完成Q2战略会材料,17:30第35次化疗,19:00修改新人培训手册..."


  当医疗AI预测她的生存期仅剩762天,这个把癌细胞当同事的姑娘,正用Excel表格重新定义生命终章——在每一个加班的深夜,以CT影像为蓝图,在肿瘤侵袭的躯体里,构筑起比癌细胞更顽强的生存矩阵。


本文标题:00后女生带癌上班一年半:积极面对,保持乐观心态去实现自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