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搜索结果,2025年4月28日上海奉贤区披露的一起伪造保单诈骗案中,前保险员徐某通过伪造高收益理财保单,骗取8名老人共计1100万元,案件细节与法律后果如下:


  一、?案件经过??


  ??诈骗手法??


  徐某原为保险公司员工,2019年离职后利用在职期间获取的老年客户信息,伪造虚假保险合同,谎称“年化收益5%且随存随取”吸引受害者。他通过频繁嘘寒问暖、赠送礼品等情感攻势获取信任,初期按时支付利息以麻痹受害人。例如,李阿姨首次投资5万元后收到利息,后续追加至38万元,直至女婿发现合同封面年份与内容矛盾才揭穿骗局。


  ??资金流向??


  徐某将骗取的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如线上修车、新能源项目),但因缺乏专业能力导致项目失败,最终资金链断裂。为掩盖亏空,他持续发展新受害者实施“庞氏骗局”,直至案发时已无力偿还。


  二、??案件特点??


  ??精准锁定目标??


  专挑老年人下手,利用其金融知识薄弱、追求稳定收益的心理,伪造合同细节逼真(如印章、条款、纸张质感),甚至私刻公章仿制保单编号。


  ??多重法律风险??


  ??诈骗罪??:虚构理财产品骗取资金,属于典型合同诈骗,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可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保险诈骗罪??:若伪造保单涉及虚假保险标的,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徐某因涉案金额巨大且受害者多为老年人,可能面临十年以上刑期及罚金。


  三、??行业警示与防范建议??


  ??消费者注意事项??


  ??核实渠道与合同??:通过保险公司官网、APP或营业网点验证保单真伪,核对业务员工号及公司公章。


  ??警惕高收益承诺??:保险理财收益通常低于5%,宣称“随存随取”且收益超常的需提高警惕。


  ??资金流向监管??:保费应直接转入保险公司对公账户,避免经手个人账户。


  ??企业责任??


  保险公司需加强离职员工客户信息管理,定期清理系统权限,并向老年客户定向发送防诈提醒。


  四、??同类案件延伸??


  近期类似骗局频发,如黄某伪造中国人寿保单骗取上亿元后潜逃泰国,以及廖某利用假合同诈骗30万元被判刑三年四个月,均暴露出保险行业信息管理漏洞。监管部门已推动建立“黑名单”制度,严打伪造保单行为。


  ??数据??:综合自上海市奉贤区警方通、司法案例。


  ??案件进展??:截至2025年4月29日,徐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侦办中。


本文标题:伪造保单骗1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