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以下禁社交媒体
16岁以下禁社交媒体推荐文章1:
近日,新西兰议员提出一项法律草案,拟禁止16岁以下人群在新西兰使用社交媒体。新西兰总理表示,此举是为了保护孩子们免受社交媒体危害。据报道,这一法律草案要求社交媒体公司需核实用户至少年满16岁,否则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该草案仍有待国会通过。
手机(图据新华社)
对此,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认可,认为国内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小孩子没有分辨能力,会被不良风气给带坏,禁止是好事情;一些朋友则宁愿让自己的孩子玩玩游戏,也不想孩子一直刷短视频,沉迷社交媒体;还有的朋友则希望直接18岁以下都禁用......
不过,一部分朋友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一刀切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还得要加强行业监管,培养良好风气来引导。此外,家长也要多陪伴孩子,少玩手机,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那么,朋友们,禁止16岁以下人群使用社交媒体,你怎么看呢?来聊聊!
150平房产1元起拍推荐文章1:
红星新闻
5月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注意到,位于云南河口县一套建筑面积150.56㎡的住宅将被司法拍卖,起拍价仅为1元,目前尚无人报名。
拍卖信息截图
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该套房产位于河口县盛百年城9幢3单元,建筑面积150.56㎡,所有人姓游,系一处涉刑资产,此前已被云南省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查封。相关图片显示,该套房产的防盗门上张贴有一张查封公告。
根据拍卖公告中的信息显示,该房产将由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5月31日开拍,参考价31万元,起拍价仅1元,加价幅度5000元,保证金3万元。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相关拍卖信息中也特别提到,本次拍卖所涉及的相关税费及其可能存在的物业费、水、电等欠费均由买受人自行承担。截至记者发稿时,有2000余人次围观,152人设置提醒,但尚未有人报名。
原稿点击:起拍价1元!云南河口县150平方米房产将被司法拍卖,系涉刑资产-重庆日报
1450元变卖僵尸车推荐文章1:
男子1450元变卖“僵尸车”被拘:警惕无主财物处置的法律红线
近日,江苏苏州一男子因擅自变卖路边“僵尸车”获利1450元被警方拘留,引发公众对“无主财物处置权”的讨论。看似“变废为宝”的举动,却触碰了法律禁区,背后折射出公民法律意识与财产保护规则的深层矛盾。
一、事件始末:从“捡漏”到涉嫌盗窃的反转
据警方通报,2025年4月,市民王先生发现路边停放一辆破旧轿车,车身布满灰尘、轮胎干瘪,疑似长期无人认领的“僵尸车”。他尝试联系车主未果后,联系废品回收站以1450元价格将车变卖。然而车辆拆解时,警方接到真正车主报案——该车因故障临时停放,车主因突发疾病住院未能及时处理,车辆价值约8万元。最终,王先生因涉嫌盗窃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二、法律争议:“无主物”认定的三大误区
(一)“长期停放≠无主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235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即使车辆长期停放,在未办理报废、转让或被依法认定为无主物前,所有权仍属于原车主。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法官解释:“‘僵尸车’可能是车主疏忽管理,而非放弃所有权,擅自处置即构成侵权。”
(二)“先占原则”不适用于机动车
部分网友认为“无主物适用先占”,但我国法律对机动车等特殊动产实行登记制度。《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车辆报废需办理注销登记,擅自拆解、变卖报废车辆属违法行为。本案中,王先生未通过交警部门查询车辆登记信息,主观上存在过失。
(三)获利金额影响法律定性
本案中,车辆估值8万元远超盗窃罪立案标准(江苏地区为2000元),若罪名成立,王先生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若车辆实际已无价值(如完全报废且无零部件残值),处置行为可能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故意损毁公私财物”,而非刑事犯罪。
三、社会痛点:“僵尸车”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车主失联处置难
数据显示,我国“僵尸车”年均新增超50万辆,多数因车主失联、产权纠纷或报废成本高(部分车型报废补贴仅数百元)而长期停放。郑州曾试点“僵尸车”集中清理,但因法律程序复杂,3年仅处理2000余辆。
(二)公民处置缺乏指引
目前,针对“僵尸车”的合法处理路径仅有:
1. 联系交警部门:通过车牌号查询车主,由警方协调处置;
2. 申请认定无主物: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公告无人认领后,依法拍卖或报废。
但普通公民往往不知晓这些流程,导致“私力救济”成为普遍选择。
四、破局建议:完善制度与普法双管齐下
(一)建立“僵尸车”快速处置机制
简化程序:对停放超6个月、经三次公告仍无人认领的车辆,由交警部门依法拖移并拍卖,所得价款提存至指定账户;
经济激励:提高车辆报废补贴标准,鼓励车主主动处置废旧车辆。
(二)加强公众普法宣传
通过社区讲座、短视频等形式,普及“无主财物处置规则”,明确“私占变卖可能违法”。如北京海淀警方制作的《路边“宝贝”别乱捡》普法视频,播放量超5000万次,有效降低类似案件发生率。
(三)探索社会共治模式
建立“僵尸车”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市民发现疑似无主车辆时及时上报,由执法部门统一处理。上海浦东新区试点该模式后,2024年“僵尸车”举报量同比上升37%,处置效率提升50%。
结语:私权边界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王先生的遭遇警示我们:在面对“无主财物”时,道德上的“物尽其用”不能替代法律上的“程序正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类似“僵尸车”等无主物处置问题将日益突出,唯有通过完善法律规则、畅通处置渠道、提升公民法治意识,才能在保护个人财产权与维护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法理所言:“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既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每个人必须守住的行为底线。
本文标题:16岁以下禁社交媒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