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网传贵州毕节市一男子与两名女性计划于19日举办婚礼,引发全网热议。


  一张红色请柬在社交平台疯传,新郎吴某的名字旁,赫然并列着新娘周某和陈某的姓名。


  三人穿着婚纱西装的合影更是让网友惊掉下巴——新郎左右各挽着一位白纱新娘,三人对着镜头露出甜蜜笑容,画面冲击力堪比电视剧情节。


  位于毕节的"世纪佳缘宴会中心"瞬间被推上风口浪尖,酒店门口连夜挂出电子公告屏:"经核查,预订方隐瞒婚礼性质,已依据《民法典》取消订单。


  "


  工作人员私下透露,当初接到预订时只说是"家庭聚会",直到网上照片流出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性。


  "现在每天接上百个媒体电话,还有网红跑来打卡直播。


  "前台小姐姐无奈摇头,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贴的"暂停营业"通知。


  这场闹剧让人想起三年前江苏江阴的相似事件——某男子高调晒出与两位妻子的结婚照,最终因涉嫌重婚被治安处罚。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分析,如果三人未实际登记结婚,虽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公开举办婚礼已触碰公序良俗底线。


  "婚姻登记系统全国联网后,重婚登记在技术上已不可能,但不排除有人钻空子搞形式婚姻。


  "王律师推了推眼镜补充道。


  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阅读量24小时破3亿。


  有网友调侃"终于实现男人终极梦想",更多人怒斥"把婚姻当儿戏"。


  情感博主"婚姻观察员"连夜制作科普视频,画面里三个卡通小人被民政局红章啪啪盖章,配文"法律红线碰不得"。


  当地民政局值班热线被打爆,接线员反复强调:"目前未接到任何三人婚姻登记申请,具体情况需等官方通报。


  "


  新郎吴某的抖音账号被扒出,最新视频停留在半个月前的求婚现场——单膝跪地的他,面前却摆着两束玫瑰花。


  眼尖网友发现,两位"新娘"的社交账号已清空所有内容,唯独留着三年前的一条动态:"真爱不该被世俗定义。


  "


  婚庆行业内部人士爆料,确实存在定制"特殊婚礼"的地下产业链,但从业者都避之不及:"接这种单等于自砸招牌。


  "


  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类事件频发反映部分年轻人婚姻观念扭曲:"把挑战法律底线当作行为艺术,本质是对婚姻的亵渎。


  "


  高校法学课堂将此作为典型案例讨论,有学生提出尖锐问题:"如果三人只是举办仪式不领证,该如何定性?"


  教授在黑板上写下"治安管理处罚法"几个大字:"虽不构成犯罪,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机关完全可以行政处罚。


  "


  事件发酵后,多地民政局官网访问量激增,婚姻登记须知页面新增弹窗提醒:"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


  "


  淘宝商家紧急下架"三人婚纱照模板",客服自动回复改成:"本店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请勿咨询违规拍摄需求。


  "


  情感调解类节目制作人嗅到热点,连夜策划特别企划,主持人台词都拟好了:"当爱情遇上法律,我们该如何抉择?"


  相亲角大妈们举着儿女资料牌激烈讨论:"这种新闻越多,越要给孩子找正经对象!"顺手把"海归硕士"的牌子往前挪了挪。


  事件主角的邻居透露,曾见过两位女士同进出小区:"以为是姐妹合租,没想到竟是这种关系。


  "说完赶紧捂嘴怕被认出。


  外卖小哥回忆,近半年常往该地址送三人份餐食:"每次开门接餐的都是不同女生,我还羡慕这哥们朋友真多。


  "


  婚恋研究所发布调查报告:95后群体中,有0.3%的人认同"开放式关系",较五年前上升150%,引发学界担忧。


  妇联工作人员眉头紧锁:"必须警惕这种不良示范效应,下一步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手里的宣传册又加印了五千份。


  截至发稿前,涉事三人仍未公开露面。


  警方表示已介入调查,提醒网民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


  夜幕降临,世纪佳缘宴会中心的霓虹灯依然闪烁,保洁阿姨擦着玻璃门嘀咕:"明天又要来查消防的了吧?"


本文标题:突发:贵州毕节“三人婚礼”被酒店紧急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