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杂俎》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有人答金榜题名,有人答功成名就,还有人说富甲天下,朱元璋听后面露不悦。这时,一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最快乐。”此语一出,朱元璋深为赞赏。


  “畏法度者”快乐从何而来?明代名臣方孝孺讲:“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只有“畏法度”,在法律约束范围内行动,才能更好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孟德斯鸠也曾说过:“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只有“畏法度”,才会严于律己、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从心所欲不逾矩,达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境界。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将党纪国法抛诸脑后,认为“权大于法”,追求金钱权势,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巴西医生马丁斯曾作过一项研究,他对583名被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作了10年随访追踪,结果发现其中有60%患病或死亡。只有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自觉,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一个快乐的“畏法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