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由的革命毫无意义: 3分钟读完《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1856年出版的著作。它并不是一部“大革命史”,而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它所探讨的主题是: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爆发?
全书干货如下:
1.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是当时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代表法国的“清纯、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然而,它同时也被看作是“魔鬼在世间的显灵”。这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就需要同时进攻所有现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
2.大革命的最终目的并非要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事实恰恰相反。首先,反宗教只是这场伟大革命的一个事件,转瞬即逝。基督教之所以激起强烈的仇恨,是因为它是一种政治制度,教士阶层是最有特权和势力的既得利益者。其次,大革命表面上要摧毁一切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力,似乎是一种无政府主义,可事实上,大革命创造了强大的政治权力,它所建立的政府虽然脆弱但又比以往的政府都强大。
3.法国大革命没有自己的疆域,它的影响超越一切国籍,组成了一个理念上的共同祖国,各国人都能成为它的公民。它是以宗教革命的方式和外表进行的政治革命,它不仅传播甚远,而且也是通过预言和布道深入人心。
4.法国革命特有的功绩是:它摧毁了封建制,建立了以人人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它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长期工作的完成。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依然会倒塌,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努力,大刀阔斧地完成了需要一点一滴、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5.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国家更使人民憎恶?因为法国针对封建制度的改革比其他国家更成功。革命是在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德国的农奴制度使得农民毫无反抗的愿望。而法国的农民一方面摆脱了领主的统治,可以任意往来,另一方面也已成为土地所有者;因此一方面他们必须自己交纳什一税,另一方面他们得不到领主的保护,独自在市场上面对邻人带来的各种阻拦和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当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的一部分被摧毁后,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一张图形容18世纪法国农民身上的重负)
6.中央集权制作为旧制度是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大革命前行政机构或官吏遍布全国,他们彼此孤立、互不依赖,他们参加政府是买到的权利,他们的权限不明、互相碰撞。御前会议既是最高发院又是行政法庭,作为政府委员会,它还拥有立法权。在政府里,贵族簇拥着国王组成宫廷,他们统率舰队和军队,而总督却是由资产者任职的,他们实际统治着法国。
7.旧制度下的法国没有一个城市、乡镇、村庄、济贫院、工场、修道院、学院能在各自的事务中拥有独立意志,能够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自己的财产,政府把全体法国人置于管理监督之下。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制。大革命前,普通法庭独立于政府,但是法国经常使用特别法庭。御前会议经常依靠调案不断进行干预,从普通法庭手中夺走涉及政府的案件,由御前会议自行处理,逐渐变成普遍现象以及理论。
8.旧制度下,行政官员几乎全是资产者,他们是新社会的贵族。政府很少进行或很快放弃最为必要的改革,这些改革需要不屈不挠的毅力才能成功。政府不断渗入公共领域,阻碍了公民社会的形成,也为自己埋下了隐患。政府取代了上帝,每个人出于需要都自然祈求政府。大革命没有摧毁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制。
9.大革命前,巴黎已成为法国本身。巴黎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行政机构、贵族,它不再只是交换、贸易、消费和娱乐的城市,它成为工场和制造业的城市,成为权力和艺术的唯一中心,成为全国活动的主要起源地。巴黎至高无上的权力成了不断更迭的所有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它也是孕育所有其他革命的第一场革命的主因之一。
10.在法国,人们变得彼此相似。各省特有的生活已经消失,虽然利益不同,但各个阶级由于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原因而越来越相似。最后,大革命在一瞬间就彻底推翻了这样的社会。
11.在法国,贵族无法同其他阶层融合。三级会议甚少召开,导致普遍的自由权利死亡,在公共生活中资产者和贵族没有联系。由于居住地点不同,资产者与公民也分离了。人们被分割为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漠不关心。在英国,贵族承担最沉重的公共负担,但在法国,贵族直到灭亡仍保持免税权。国王向人民征收军役税,贵族免交,捐税的不平等使各阶级分离,彼此鼓励。由于对金钱的需要,卖官鬻爵之风盛行,第三等级的唯一念头就在于买官,国民的内心充满对官职的渴望。
【三级会议:法国全国人民的代表应国王的召集而举行的会议。参加者有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以及第三等级的民众】
12.旧制度下的自由种类:(1)贵族精神:心灵上的骄傲、伟大品德、天生的自信以及对王权的反抗;(2)教士的独立:不受政治奴役,且拥有土地所有权,仇视专制,支持公民自由,热爱政治自由,革命中要求自由选举的三级会议年年召开;(3)资产阶级作为假贵族的自由:骄傲与抗拒精神;(4)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不屈从于政府,以及司法习惯:一切事务均可提供辩论,一切决定均可复议,利用公共性——这些都与奴役性格格格不入,这就是旧制度留给法国自由人民教育的唯一部分。是自由培育了法国大革命,让它成为千秋万代既敬仰又恐惧的对象。但是,这种不正规的、病态的自由也使法国比其他任何民族更不适于在专制制度的遗址上建立起和平与自由的法治国家。
13.尽管文明取得各方面的进步,但18世纪农民的处境比13世纪还遭。首先,他们要承担公共捐税;其次,他们与贵族和资产者疏远了,他们与那些本来能够帮助他们、领导他们的乡亲们也疏远了,他们得不到救助;再次,他们毫无技艺和知识,尚未开化,封闭于公共生活。
14.文人在法国从未展现他们在18世纪中叶前后所展现的精神,从来没有占据他们在那时所取得的地位。他们关心政治,讨论各种政策和社会问题,都认为应该用简单而基本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汲取的法则来取代复杂的传统习惯。作家们不仅向进行革命的人民提供思想,还把他们的情绪气质赋予人民,以致当国民终于行动起来时,全部文学习惯都被搬到政治中去。
15.大革命前,人民怀着一股怒火攻击基督教,而未试图以另一种宗教代替之,非宗教构成了法国革命的主要特点。人们相信他们自己,相信人类可能的完美和力量,这种青春品质也同样表现为缺乏经验和宽宏大量。
(大革命中的暴力流血事件之多与它从文人那里继承下来的浪漫和幼稚不无关系)
16.在为大革命作准备的思想感情中,对公共自由的思想和爱好是最后一个出现,也是第一个消失的。法国人不大留心政治自由,他们更加热爱平等。革命没有以自由为根据,结果走向了旧制度的复辟。
17.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然而革命却在此时爆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人们就将它猛力抛弃。临近大革命,对人民贫苦的同情变得强烈和轻率,正是无私的信仰和慷慨的同情感动了有教养的阶级,让他们投身革命,而使人民行动起来的是满腔的痛苦怨恨和想要改变地位的愿望。
18.政府自己向人民的头脑中灌输和树立了许多革命思想,这些思想敌视个人,与个人权利对立,并且爱好暴力。旧制度给大革命提供了它的许多形式,大革命只不过又加进了它的独特的残忍而已。
总之,大革命是从以往的事物中自动产生的。旧制度孕育了大革命,并在革命之后仍然存在。旧制度主要指中央集权制,它所造成的是政府权力庞大,侵夺个体权利,同时渗透到公共领域,导致人民无法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因此各个阶级彼此敌对,农民被孤立且负担繁重、怨恨增强,人们彼此相似却互相隔绝。
最后,托克维尔郑重地指出,大革命爆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政治自由的缺乏,这同时也成了革命后旧制度仍然存在原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