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人口总数向来位居世界前列,近几十年更是一直牢牢垄断世界第一的宝座。


  可就在我们的隔壁,印度人口近些年来也在飞速增长。


  时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观点,按照当前的人口变化趋势,或许用不了多少年,印度便会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


  这一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如何?


  在当今世界,类似于联合国这样的国际机构,经常会按照各国的人口数据模型来预计未来的人口变化。


  就比如说韩国、日本,已经被普遍认为人口会出现负增长。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人口大国,就算在未来有可能会被印度超越,但人口也不至于降低至非常少的程度。


  既然如此,在联合国的预测中,2050年中国人口会有多少?这个数字很多人都没想到。


一、人口变迁未来几何

  在中国历史上,统计人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周宣王时期。只不过受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并未有确凿的史料传至后世。


  直到班固编纂《汉书》以后,历朝历代的人口统计才被确定记录在正史的《地理篇》当中。


  就像是开篇说的那样,从古代社会乃至当下,中国人口始终占据世界人口的较大比例,但并非时时刻刻都保持在世界首位。


  古代乃至近现代,中国人口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第一次人口巨变,开始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时期。


  受到战乱、瘟疫和灾荒的影响,全国上下十室九空。截止蜀汉灭亡史料文献记载全国纳税人口仅为820余万人。


  第二次人口巨变发生于南宋年间。自1223年至1264年,短短四十年时间户口数据减少超过一半。


  后世普遍认为,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原因是宋理宗在位期间横征暴敛、严峻刑罚导致大量人口逃亡,一定数量的人口未能被统计在内。


  元朝时间虽短且伴随着大量的农民起义,可元朝时期我国人口却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自元朝建立至元朝灭亡前夕,元朝人口约为8700万左右,已经接近至1亿人。


  古代中国的最后一次人口巨变出现于清朝年间,从顺治年间的8000余万人,直到清灭亡时期的4亿多人。


  短短200余年时间中国人口暴涨,原因被普遍认为是南美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粮食总产量相较于以往朝代有了大幅增长。


  从民国建立再到新中国建国,这30余年时间国内虽说战事不断,可人口仍整体保持上涨趋势。


  只不过速度慢了很多,总体只增长了3000余万人。


  新中国建国以后,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到80年代初,这20年时间中国人口再度暴涨。


  得益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在20年时间暴涨3亿人,并因此迎来了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期间,中国人口以一个相对较缓慢的速度继续上涨。


  从一开始的10年1亿人,逐渐降低至10年6000万人的水平。


  随着人口增速的放缓,国家逐渐放开了二胎、三胎等人口政策。


  最新的人口转折点出现于2023年1月。据我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人口减少85万人,是近61年以来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不出所料,今年初公布2023年人口继续减少,总数已经上涨至208万人。


  当前的人口趋势已经显现,再过20多年,等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数会是多少呢?


二、联合国预测人口数量

  近两年中国人口的确出现了负增长。


  但人口总数究竟变成多少,是否已经失去了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还需要中印两国给出官方的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是在2020年11月,2021年给出了官方数据,约为14亿4千万人。


  印度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则相当遥远,是在2011年进行,距今已有10余年时间。


  既然中印两国官方没有给出最新的人口数据。


  这就需要联合国通过对生育率、死亡率、移民率和人口记录分析,来预估两国当前乃至未来的人口数据。


  根据联合国官方给出的数据,早在2023年的4月份,印度人口总数就已经超越中国,并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增长。


  反倒是中国,自2022年开始人口规模便会持续下降,甚至在本世纪末降低至10亿人以下的水平。


  本世纪末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本世纪中叶还剩下20多年时间,到那个时候中国人口会达到什么水平呢?


  很多人想象的数据都比较激进,认为我们会减少大量人口,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夸张。


  根据联合国官方给出的人口数据预测,截止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规模约为13亿,仍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在榜单上保持不变仍为第一,人口规模从14亿增长至16亿。


  排名第三的美国降至第四,取代其地位的则是如今的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其人口规模从当前的2亿2千万人上涨至3亿7千万人。


  看得出来,联合国官方的预测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至少没有出现特别激烈的数据变动,也很符合当前的人口变化趋势。


  既然如此,联合国认为影响我国人口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关键在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妇女生育水平。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妇女平均一生能生育的孩子约为6个,可仅仅过去不到10年,70年代末中国妇女的生育率便下降至不到3个。


  我们都知道,生育率的下降是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甚至直到现在都未能彻底扭转过来这一势头。


  截止到2022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1.2个孩子,已经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想要维持一个国家的人口总量长期趋于稳定,需要确保该国妇女平均一生能够生育2.1个孩子。


  中国等低生育率国家低于这一数据,人口长期缓慢减少是必然现象。


  中国人口规模下降,人口结构也在同步进行转变,这必然会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三、人口巨变如何转型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必然结果,甚至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早于我们先一步经历了人口老龄化。


  这就需要我们以国外的经验为基础,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


  据联合国给出的分析数据可知,截止到204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25岁以下人口。


  等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中国社会将会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这是联合国根据我国人口趋势给出的预测,换句话说如果有某些重磅政策推出,就有一定可能扭转这一结果。


  例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政策之一,也就是当前正在实施的鼓励生育。


  早在中国出生率势头开始下降的那几年,国家就已经逐步取消了此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并开始鼓励人们生二胎、三胎。


  直到现在,一个家庭愿意生几个孩子几乎已经不受到任何限制。


  只不过通过这些政策内容可以看得出来,这只能说是解除了此前的生育限制,但却并未能起到鼓励性的作用。


  如何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对此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


  例如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直接给多子女家庭发放经济补助,并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通过经济上的支持来鼓励生育。


  此外,在子女的医疗、教育等领域,也可以提供适当的援助。


  如果鼓励生育政策收效甚微,中国社会在未来仍然面临老龄化的威胁该怎么办呢?


  这时同样需要考虑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那就是推行延迟退休政策。


  老龄人口的增多,一方面是因为上世纪6、70年代的生育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医疗水平的提升,人口平均寿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这一前提下,55周岁、60周岁退休显然有些过早。


  在很多出现老龄化的西方国家,职工退休年龄普遍已经推迟至60周岁以后,尤其是隔壁日本,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老人往返在职场。


  在我国,延迟退休似乎也是一个肉眼可见的未来。


  鼓励生育,延迟退休两大政策双管齐下,另一项必要措施就是完善当前的社保制度,优化老龄人口的福利保障。


  在老龄人口数量骤增的未来社会,需要我们共同保证老年人的权益。


结语

  几十年后的2050年,中国人口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资源紧张的问题或许可以得到缓解。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压力又会随之而来。


  如何在尽可能规避老龄化社会的同时,做好应对老龄人口增多的准备,是如今我们需要共同应对的难题。


  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参考资料:


  联合国经社部政策简报 2023.04.24 《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BBC中文 2024.03.13 《中国人口“灰犀牛”:如何避免2050年的养老危机》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2022.07 《中国人口中长期变动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