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内容仅供欣赏学习,


  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家好,继续与大家一起分享甲骨文生肖。


  生肖是中国传统的年龄计算方式,用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十二种动物代表年份,按12 年一次的规律进行循环。每个人都会因出生年份而对应一个属相。


  早在35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我们都能找到这十二种动物的属相,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我们描绘生动的形象,加之民间流传的关于生肖排序的多种说法,为传统文化增添了趣味色彩。


  今天写甲骨文生肖,我们一起写“龙”。


  作品名称:聂书春甲骨文生肖


  创作时间:2025年2月26日


  作品释文:龙


  创作用具:聂书春定制毛笔、一得阁书画墨汁、安徽泾县精品粉彩宣、骨瓷大盘


  作品尺寸:34cm X 34cm


  龙是独体象形字。龙,是东亚区域汉文化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龙字象龙形,有头、身,突出其头及长身。


  “龙行虎步,气吞万里如虹。”龙,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祥瑞之物,代表着力量、勇气和智慧。它拥有着威严的外表和令人敬畏的气势,仿佛能够主宰天地间的一切。自古皇帝便以龙的子孙命名,宣扬其统治由天而授,自己为真龙下凡,是真龙天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借作“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如《论衡·纪妖》:“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


  通“垄”(lǒng):土堆,引申为田埂或坟。如《孟子·公孙丑下》:“有贱大夫焉,必求龙(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注:垄断,指高处。


  通“宠”(chǒng):尊崇、宠爱。如《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宠)为光。”


  通“尨”(máng):黑白杂色。如《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尨)。”


  下课了,这次就讲到这里……


  参考书目(包括且不限于):


  • 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
  • 甲骨文字诂林(吉林大学)
  • 甲骨文字集释(中央研究院)
  •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吉林大学)
  • 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 甲骨文字编(中华书局)
  • 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 古文字构形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 殷商甲骨文研究(科学出版社)
  •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 甲骨文书法入门(河南美术出版社)
  • 甲骨文书法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