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反抗殖民统治的历史回顾
印度民族大起义,又称印度叛乱或印度哗变,是指1857年至1858年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服役的印度土兵(Sepoy)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这场起义主要发生在印度北部和中部,重要的领导者包括詹西女王和巴哈杜尔·沙二世。
起因
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土兵拒绝使用传言中含有猪油或牛脂的润滑油子弹,这引发了他们对东印度公司不公待遇的强烈反感。起义逐渐演变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全面反抗,尤其是对土兵和正规英兵之间差别待遇的不满。
经过
起义最初在密拉特爆发,随后迅速蔓延至北印度和中印度的广泛地区,主要战斗发生在今印度的比哈尔邦、中央邦、北方邦以及德里一带。尽管起义军队表现出强烈的抵抗,但东印度公司与21个土邦联手进行镇压,最终在1858年将起义平定,尽管零星的游击战持续至1859年。
影响
印度民族大起义极大动摇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标志着英国直接统治印度的开始。1858年后,印度成为英属印度,英女王维多利亚兼任“印度女皇”,而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正式覆灭。此次起义也提高了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成为印度争取独立的重要历史事件,常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