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往事中,那些不能被忘却的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体验了。如同身临影院,当片尾音乐响起,演职员表自下而上缓缓出现在银幕上时,我还不能站起身来,久久地沉浸在故事情绪中。阅读《讷河往事》(讷河往事)文后海量的读者留言,便又重拾了那一种感觉。
展现29年前的那段真实历史,就如同回到了那些故事发生的现场。逆时间的河流,我们重又回到昔日的现实。
回望当年,不甚清晰的一切,在时空的隧道之中,逐渐袒露真相,如同大雪融化,大地又呈现它原初的样子。
这些警察主人公,他们不是英雄,不是书本和荧屏上的那些角色,他们只是普罗大众平凡一员。当他们的工作不得不直面悲剧,很多警察的正常生活一度戛然而止,他们或英年早逝,或身心受创,因为警察职业,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与黑暗对峙。
时光的河流里,粼粼泛起波澜,那里有冲锋陷阵,也有催人泪下。都是曾经的战友,都是艰难的往事。
感恩节当天,讷河寻访小组重聚,大家笑意温和,多了几分对往事的释然。@韦晓旭供图
感恩节那天,窗外夜寒,我们又见到了黄国华。
时隔大半年再见,大家都有点百感交集,没想到一篇寻访文章,激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
脱下帽子的黄国华,依然光头,他依然长居深山。只是这些天来,从电话听筒不断传来的问候让他始料未及。
黄国华一直在看排山倒海般的留言,他说这几天自己的心,像泡在温开水里一般,始终暖洋洋的。
人的内心也许是一片重洋,而流出来的只是两滴泪。
也许是我们这篇文章撬动了某个点,给很多个沉寂的内心撕开了一道口子。那些一度沉入心底的热流,自文章刊登后汨汨涌出,全网阅读以亿级攀升,那些未曾谋面的网友留言,每一句都源于心灵,发自肺腑。
梁宝年年轻时,眉宇之间的英气,和电影《英雄本色》里的张国荣有几分想像。 @徐红供图
在这些留言中,不少和此案有关的警察名字被提起,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有当年因此案立二等功的梁宝年。
讷河案侦破那年,梁宝年28岁。在审问头号嫌犯贾汶戈的工作始终没有进展时,是他率先突破二号疑犯李川的口供。
黄国华回忆,在讷河案的前期审理中,徐骊交代的案情,让很多有办案经验的警察将信将疑,议论不休。但梁宝年从一开始就信任他,多年同事,让他觉着黄国华审出来的线索,十有八九是确凿无疑的。
因而,在突审二号疑犯李川时,梁宝年趁势接上黄国华那边传递过来的审问细节,有张有弛,步步攻心。当梁宝年直接点到讷河杀人埋尸处时,李川不禁仰天长叹一声:“一切都坏在这女人手里。”
接着,李川不得已交代了和几名同伙一起,在当地杀人抢劫埋尸的犯罪经过。关押在不同地点的两名嫌犯的交代却高度叠同。除了杀害的人数不完全统一,杀人的手段、目的以及埋尸的情节、地点都吻合。从而,佐证了徐骊的交代不是天方夜谭。
自此,当地警方根据徐骊和李川的口供,抓获在齐齐哈尔讷河当地的同案犯,并起获两个地窖的41具尸骸,终于使讷河案大白于天下。
在涌金派出所,在这面跨越了2600多公里的锦旗面前,是当年侦破讷河案的年轻集体,自左至右是黄一鸣、梁宝年、赵正华、应建平、黄国华。@唐泽文 供图
《讷河往事》发布后,众多的留言中,不少的文字是写给梁宝年的。
网友“南辕北辙”是我们曾经道过的杭州市公安局反恐支队支队长宣文东,他曾为追缉杀人凶手,跳下十米高楼。
他写:“黄国华是我老师,梁宝年是我第一个师傅,想起了一段话:我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经由乡村和城市,同样我也经由别人,经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绪和梦想而走成了我。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与我擦肩而过从此天各一方,有些便永久驻进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锤炼我,融入我而成为我。”
这是真水无香公众号第55期刊登的有关宣文东的道。
这样的留言,勾起的是青春记忆,是一大批同龄人峥嵘岁月的难忘。
梁宝年高中毕业后入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他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上城区公安分局涌金派出所。讷河案后,梁宝年调任至湖滨派出所担任副所长,分管刑侦工作。
湖滨所是当时杭州最大的派出所,被称为杭州第一所,地处市中心,治安任务十分繁重。此后,他又历任小营派出所副所长、上城区公安分局禁毒科副科长,始终战斗在刑侦第一线。
2002年4月,他因病去世,离开的时候还不到40岁。
让人敬佩又感到唏嘘的是,他短暂的一生中,立功嘉奖数达17次,包括在讷河案件中荣立的二等功。
唐泽文,他跟梁宝年叫师傅。
他是我当年在杭州市公安局工作时的同事,《讷河往事》发布的第二天,很久没有联络的唐泽文,发来了他15年前追忆师傅写过的博客。
当年涌金所是全市优秀派出所,也是警校生的指定实习基地,一批又一批的未来警官,就是从这里经过实战检验,走向维护城市治安的第一线。
警校生,有着更多不一样的青春。图为唐泽文(上排右二)在警校读书时和同学合影,相片拍摄于1992年。@唐泽文供图
唐泽文读警校时的毕业实习,就在涌金派出所,巧的是,黄国华是他的警校老师,梁宝年是他的实习老师。
唐泽文在博文中写:“黄、梁两位老师,可以说是一时瑜亮,黄国华主要办理治安案件,梁宝年则负责刑事案件。当年大家都管实习老师叫师傅,两位师傅给青年时期的我树立了无法磨灭的榜样。
黄老师身手矫健,在警校时是男神一般的存在。但他在派出所办案,又性格沉稳,常年和女性犯罪嫌疑人打交道,心细如发。
梁宝年是派出所刑侦组长,大家都叫他梁探长。
这是梁宝年生前为数不多的旅行纪念照。@徐红供图
师傅梁宝年也是当兵出身,说起话来喉咙梆亮,笑起来隔几条马路都能听见。如果说黄老师是不动声色于无声处听惊雷,师傅就是风风火火自带广场舞喇叭功能,往往是人未到声音先到了。
跟梁探长跑是公认的脏活累活,历届实习生都知道。梁师傅素以严厉而不近人情著称。他几乎从不休息,在桌子上趴会儿能扛好几天。
那年夏天,师傅带我去抓一个流氓团伙老大。
在黑老大家门口守候了整整一个月,影子也没见到一个。师傅也没辙,每天从一大早忙到后半夜,常常睡在派出所的乒乓球桌上,天热边上加个电风扇。那段时间我们普遍睡眠严重不足。
期间,师傅总要经常去敲门听虚实。他去前门敲门,往往让我在后门或窗口守着,叮嘱我‘如果有人冲出来你就拷昏他’,因此那时我一直手铐电警棍不离身。
一天下午,师傅得到确切线,团伙老大在双菱路情人家出现。我和几个实习生立即被他叫去一起抓人。
走到门前,师傅侧过脑袋趴在门上听了会儿,用头向我歪了一下,悄悄说了句:‘里面有女人,你长得老实,你来敲门。’
我上前敲门,‘我是电力局的,查一下线路’。说完,我晃了一下手里工具袋。
猫眼洞里沉默了一会儿,保安门趴嗒一声打开了。
说时迟那时快,躲在楼梯拐角处的师傅忽地一下冲了出来,一把拉开保安门,撞开女人冲了进去。
等我冲进卧室,师傅和那老大早就滚打在了一起。那家伙被师傅压在床上动弹不得,两人眼睛死死盯着对方,气喘吁吁。
我掏出手铐准备上去铐他,师傅的脸侧过来大吼一声:‘当心枕头底下!!!’这时,我看见那家伙的手正在往枕头下面摸什么东西,我扑上去一把抓住他的手,两人费了很大一番劲才把他的手反剪过来上了铐。
临走,师傅把枕头一掀,床单上赫然露出一把军用刺刀,乌黑的血槽映衬着刀刃的寒光。师傅掏出档案袋,把军刺塞进袋子里,叼着烟卷咪着眼睛看着我说:小鬼,下次抓人反应要灵光一点,不然你小命没了,我是没办法跟你爸妈交待的。”
这些亲身经历让人如临其境,刑侦组民警的日常,真的都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当青春和警察这份职业联系在一起,你的青春就不再仅仅属于你一个人。@徐红供图
而这也勾起我对梁宝年的记忆,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梁宝年和黄国华的温柔似水不同,他是一团热情的火。
那时,梁宝年是杭州警察中和媒体最熟的,只要是能够公开的案件,去到他所里的记者,他都是热情接待,全力配合宣传道。可以说他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公安工作的意识。如果让当时杭城跑公安的记者们投票选举最受欢迎的警察,梁宝年一定名列前三甲。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去湖滨派出所采访,梁宝年直接陪同我的就不下三次。
钱江晚政法记者柏建斌,因为跑公安线时间长,跟梁宝年更是有着一层朋友的身份和情谊。
1998年,钱江晚做了一组西湖边卖花姑娘的系列道。
那些年的西湖六公园是个人流聚集的地方,夜游旅客和热闹的龙翔桥大排挡,让这里的夜晚充满喧闹和活力。
夜色下,一批批受人控制的女童,在夜色下做起卖花姑娘,专门向游人和食客强行兜售鲜花,群众反映强烈。
钱江晚和湖滨派出所一起,整治加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随着“卖花女”幕后操纵者一一落网,这些女童的去处便成了派出所的难题。
梁宝年负责了长达数月的整治行动。他想方设法联系到这些孩子的家人,相继把他们送回老家。最后剩下住安徽黄山附近的几个孩子无人来接,于是自己亲自送他们回家。而钱江晚也继续跟踪道。
正是这次卖花姑娘的系列道,让柏建斌(右一)对梁宝年(左一)在办案上的事无巨细,有了近距离的观察与采访。
在去黄山的路上,柏建斌第一次听梁宝年讲起讷河这个案件。
柏建斌回忆:“那个年代,听到这么大一个案子,做公安记者还不到十年的我,一路上多次有灵魂出壳之感。同去的我们社女记者,好几次都不敢听下去了。虽说我当时跑的公安线, 大都道是治安方面的事情,其实一般凶杀案都没有什么机会采访。
2002年4月21日,得到警察朋友电话,梁宝年突然离世了。
这种突然,如同我当年听闻他讲述那个惊天大案一般灵魂出壳。当晚赶到他的家中,现场令人崩溃,一切竟然都是真的。
详细算来,其实我们一起送卖花女童回安徽后不久,梁宝年身体便开始出现不适状况。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我还见到过梁宝年。
那天晚上采访完在湖滨地区宵夜,于是打电话给梁宝年。得知他是从医院跑出来的。梁宝年解释说自己只是皮肤毛病,没什么事。的确,那天看到的他乐呵呵的,依旧大声说话,甚至还陪我喝了一杯啤酒。”
一直给人朝气蓬勃的梁宝年,这也是柏建斌最后一次见到他的印象。朋友们谁都不知道,在这乐呵的笑容背后,是他掩饰着的承受病魔折磨的无比难受。那时候梁宝年年轻的生命,正一步一步向着死亡迈进,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本着想要为过去的战友做点事情的初心,2018年真水无香公益基金会成立。当时,我们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梁宝年,我们共同的朋友。
当时,真水无香基金会理事柏建斌代表基金会前去探望梁宝年的妻子徐红,在她工作的办公室见面,同去的还有基金会志愿者朱建,前《都市快》总编辑。
《讷河往事》发布后,柏建斌代表真水无香,再次找到徐红,与她聊起往事。@柏建斌供图
梁宝年走后的那些日子里,徐红一直和儿子两人相依为命。
“一直以为是皮肤病,感觉总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人还是实在难受,虽然工作上比较忙,每个月都会去医院治疗。”大家都觉得是皮肤病,也只往这方面治疗。
当时他上班,其实到单位不远,公交车很快的,但他却不敢上公交。主要是因为这个病,他的脸上红的一块又一块,常惹得公交车上的都朝他看。再就是这个皮肤上的病,怕太阳照,又怕风吹。于是那段时间,他只能打的上班,虽然费钱,但也只能这样做。”
徐红说:“当时挂在梁宝年嘴上的, 总是那句‘皮肤有点病,没什么大不了的’。
临近12月,年终考核工作量特别大,连续工作加班,梁宝年身体又感到受不了了,于是去了另一家医院做检查,这时候才发现原来他得的病是红斑狼疮,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破坏免疫系统的疾病。
病因总算是弄清了,梁宝年第一次住院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下来,情况有了点好转。2002年的2月,应该是农历过年了。因为禁毒科也是新的业务部门,人手少,年后他就着急要求出院上班了。
出院工作也就半个月,梁宝年实在扛不住,最终于2002年3月5日又进了医院。他这次住院,第二天就进了ICU,马上插管,说是病菌攻击肺部。”
这次也就没有了以前的侥幸,一直到4月21日,医治无效,梁宝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让多少人捶胸顿足的是,也许他有机会被治愈,也许他不会走得这么匆忙,但因为缺乏必要的重视和治疗,因为他不顾身体日以继夜工作。
“他走了,儿子那时只有9岁,留给我们母子的记忆,也就停止在了那个时间。”徐红说,“分局对我们也挺照顾,孩子读书前一直有一定的补贴,但与社会的巨大变化相比,人的离去对家庭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唐泽文工作后也有几次碰见师父,梁宝年总是感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又说当警察千万别像他这样,连家里人也照顾不了。
或许当年唐泽文并不理解师傅这几句话的含义,但就我们现在感觉体会,那个时候,应该是梁宝年感觉到力不从心了,也就是所感觉到的心累。只是自己没有过多的关注,始终像一个上紧发条的机器,那应该也是一种疲惫的创伤。
图为在部队参军时的梁宝年。@徐红供图
“想你,就是别人忘记了你,我和孩子永远都不会忘记你。”夹在真水无香发布的《讷河往事》后长长的留言区里,徐红写下的这句话,让我非常非常的难过。
如今讷河案终于公开了,同样会让大家记住的,除了黄国华,还有这名英年早逝的年轻警官梁宝年。那些温暖的留言,希望也同样给到徐红母子精神的慰藉。
除了梁宝年,不应被《讷河往事》遗忘的民警中,有一位,我们甚至叫不出他的名字。
当年瘦小精干的刑侦大队内勤钟庆,就是上文写到过去拍电的钟庆,又跑外勤,又要半夜参与侦查情况汇总记录,还要整理出次日各路侦查工作安排,破案后更要收集所有侦查员的工作笔记,撰写案件侦查总结,要比其它队员辛苦很多。
但是,恰恰经历了这些磨练,逼迫他在侦查的路数方面不断学习、体会和提炼,如今依然战斗在刑侦一线,已经是威震业界的的缉毒专家。
每一个来电都有回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图片来自网络
钟庆记得,当年讷河案件侦破后,上城分局召开案件总结会,洪巨平局长提到了市局刑侦处有这样一位民警。
当时湖滨一公园发生的麻醉抢劫案件中,受害人谢某是个包工头,被抢的这笔钱是准备发工资的。
谢某被麻抢之后,第二天清晨打了杭州市公安局警电话。公安局警电话设在市局刑侦处。刑侦处接警员是一名老民警,他接到警后,要谢某到案发地辖区涌金派出所案。
可能谢某一则是当时尚未清醒,表达案情词不达意。二则也可能是被色情引诱,心中既怕公安机关追究,又怕家里人责怪,所以可能就没有去派出所案。
即便如此,刑侦处接警员留下了他的案电话记录和名字。
在杭州抢劫得手后,贾汶戈一行当晚就逃离杭州,准备到苏州游玩一下,次日回老家。
就在苏州火车站候车时,被执勤民警发现破绽。当时徐骊上厕所,包由贾汶戈保管。执勤民警到候车室巡视,发现这个男人带着个女式拎包,感到怀疑就上前盘问。
苏州火车站民警搜查包内,发现有杭州灵隐寺、岳庙等处门票,并有其他人员身份证和麻醉药品,直接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处挂长途电话,查询杭州近期是否发生过麻醉抢劫案。
杭州市刑侦处根据值班室警电话记录,发觉谢某在一公园遭到麻抢的这起案件与苏州查获的三个男女有相似关联。案记录提到,谢某喝了女的提供椰子汁后昏睡钱物被抢,反映出女的个子很高。但联系涌金派出所却没有该案的案记录。
现在想来,刑侦处这位老民警当时的举动还是令人十分感动。
也许这在当时这位老民警看来,周末去找案人,只是职责所在,每个案件都离不开像他一样锱铢必较的民警。@图片来自网络
这位老民警当时怀疑谢某没有案。因为当年打电话不方便,这位老警察自己驾驶吉普车从杭州赶到萧山县公安局,在县局人口登记卡中,一个一个查找谢某的名字。找到谢某的人口登记卡,又按照卡片上留的家庭地址,费尽周折找到谢某的家,直至找到事主谢某本人,并且带着他回来杭州警。
同时,这位老民警再次联系苏州火车站派出所,要求继续扣押嫌疑对象,等候上城分局前去带人。
可以说,若没有刑侦处这个老警察的这番寻找,这三名嫌犯就不会移交给杭州警方,讷河案也不可能那么快水落石出。
后来据齐齐哈尔警方介绍,在杭州抢劫了谢某之后,贾汶戈一伙应该是达到了预期抢劫钱财的目标。
贾汶戈一伙杀害的人太多,地窖已经填满了尸体,即便是北方的冬天,气味还是开始有了。怕开春之后天气转暖,地窖尸体发出恶臭,所以,贾汶戈一伙带着徐骊到南方一代实施麻醉抢劫,目标是凑钱,达到5万元,就可以购买支付暂住房屋款,同时购买水泥沙石, 填灌地窖以掩饰罪行。
如果贾汶戈回到东北,真的就是放虎归山,那些尸体就有可能永远无法大白于天下。因而,此案中的警察们令人无比敬佩,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
《讷河往事》发布后,钟庆难掩激动,他给我留言:我就是来看评论的。
我知道,他一定是想在这海量评论中试图搜索这位刑侦处老民警的身影。我相信,我们也一定能找到这位负责敬业的老民警的相关线索。
黄国华把真水无香公益基金会当作他的家。图为去年夏天第一次见面,大家在基金会小食堂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叶家喜、黄蓉、黄国华、余伟民、柏建斌、朱建。
曾经看一个记者的采访手记,采访一个交警,交警讲述,那些快递小哥一旦遇到交通碰撞,摔倒在地,他们第一时间看的是外卖,而不关心他们自己。这句话,让记者感到了这位交警的同理心,感受到他身上透出的人性温暖。
而在黄国华身上,我同样也能感受到这样的同理心。他一直想要告诉徐骊的家人,她最牵挂的儿子,想告诉他们,这个案件背后很多大家所不了解的真实情况。
因为在他看来,有一个杀人犯的母亲,这个小孩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会遭遇到很多跟别人不一样的心理困境和环境歧视,这个孩子的心理状态,是他最为关心的。
在我看来,这种同理心一样可以看作是一种平凡的伟大,因为它超越了职业,他的眼中,看到的是人。
案件是有边界的,但是人的情绪是无边界的,也许是文中关于警察心底最深处的纠结,让陌生人从中找到连接自己内心的桥梁。
无数的留言中,我们听到了在读者心中久久回响的声音共鸣,这些共情和回响,也是曾经在我心中回响了整整一年的声音。
我们寻访的目的只有一个,真实地还原,温暖地还原。@唐莹 供图
开始寻访的路是艰辛的,历史的案件已经足够残酷,而走入每个警察每个家庭的内在,更有着无法言语的诸多艰辛。明知这是一条辛苦的路,然而还是坚定地想要走下去。
一年多时间,这个故事以及故事中所有的人物,他们的命运,他们的一言一行,在我的脑海中千转百回,几乎倒背如流。
这一路的采访,时间空间都太漫长太广阔了,还有人物及各方因素,太复杂太纠结,加上自己曾经的警察身份,好几次都想过放弃。也许是因为,在这些与往事恒久对峙的过程中,依然不可能像数字世界里的方程式一样,可以很准确地回答自己。
光阴已逝,画面也早已静止。虽然故事戛然而止,但是生活仍然在继续。
黄国华依然带着父亲在山中,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老父亲的一日三餐,细心有加。除此之外,东北回来后,每个早上又多了一个需要问候的人,徐骊的大姐徐叶,也成了黄国华时常需要关心问候的对象。王国华最爱唱的歌是《往事只能回味》,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留给他的,可并不只是回味。
黄国华依然每周剃头。他回答,因为28年和光头相伴习惯了,倒是对长头发不适应了。黄国华的心结,是不是真正的放下了?时间自会回答。
警察钟庆,始终战斗在刑侦第一线。他的工作从刑侦又换到了禁毒,这是一个更为危险的战线。在紧张繁忙的工作间隙,一有时间,他就会买菜烧菜,给家人奉上一桌精心制作的晚餐。我想,或许这也是他对繁重工作的一种变相解压,是内心感受压迫压抑的一条出路。
梁宝年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执意在社区做一名默默无闻的禁毒社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爸爸离开时,他只有9岁,爸爸留给他最后的记忆,就是停止在了禁毒岗位。这也许是另一种不为我们知道的思念。
图为2019年9月25日,Police对此事件的道截图。
远在北方的警察,也有着所有警察相似的境遇。第一次到达齐齐哈尔,当天晚上就接到当地一个刑警牺牲的消息。他在天津追捕一个网上逃犯时,跟着逃犯跳入河中,刑警长途奔跑体力不支,不幸牺牲在冰冷的河水中。这个年纪只有29岁的刑警,留下只有5个月的孩子。
警察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讷河法医裕文君当年是刑场验尸负责人,他说,当年贾汶戈被枪毙后,尸体上共留有几十个弹孔。已逾古稀的裕法医,几十年的案头之上,永远放着堆积如小山的医学专著。每个月沉重的医药费用,让他执著想要寻找尸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毒,尸毒中毒到底算不算是一种工伤。去年12月1日,真水无香公益给老法医办理了法医险,公费医疗无法销的那部分,可以有了着落。
深受病症折磨的裕法医,瘦削的身形令人难受。@黄蓉供图
毕业于人民公安大学的徐平,和我同一年分配进杭州市公安局,同坐一个办公室。如今他是杭州市看守所所长,在那个岗位已经十多年。看完讷河往事也给了我留了言。
他说看到这文章里的影像,联想到了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看后有同样的震撼和唏嘘。同时,想到自己有时和死刑犯谈话情景。所里管理过许多死刑犯,有时工作要求找一些人谈话,谈话时尽量让自己更象“例行公事”,恶行、悲苦、无奈、善心等因素交织在他们身上,走入太深,担心会让自己纠结很久很久。
我们真水无香之前道过很多篇高墙之内的警察。在文章里面,你随处可以感知着无处不在的极度不适,还有无时不在的内心纠葛。这些警察得具备多大的心理定性,才不会被那些暗黑人生拖入深渊。
梁宝年的妻儿,或许在旁人眼中,这个悲伤已经慢慢淡去。然而在徐红的眼中,回到家中,一边承受失去挚爱的疼痛,一边要照顾不懂事的孩子,遭受着情感和经济上的双重创伤。在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没有人会静下心来倾听一个警察遗孀的内心。
生命的美丽,离不开她的脆弱。去倾听疼痛,去接受失去,去体会后悔,完全正式接受这些情绪,甚至是艰难的情绪,对那些个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疗愈的革命。
被记得,是一场真正的疗愈。
在时代与命运的巨网中,每个警察都是一个个苦苦挣扎的个体,他们被圈在因职业带来的极端情绪中,需要一个出口和入口。
被记得,也是最感同身受的生活至暖。
没有一个内心的汪洋是波平浪静。每个心结都是经年累月盘根错节。每一段往事的艰辛与不易,都需要记载和倾听。
始终认为,在任何一个时代,可能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庙宇殿堂,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多的,还需要记录下这个时代冷暖的精神气质。
感恩这个时代,让一切都有了可能。
作为一名曾经的公安记者,亲历着所有的人和事,除了感动,我们还应该记住什么?也许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答案。图为当年的记者证。
制图:罗贤俊
排版:张亚令
编辑:于 佳
- 完 -
本文标题:讷河往事中,那些不能被忘却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