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生教


   我魂牵梦绕的古老小山村,好像夜晚比别的地方来得早些,每当暮霭降临,家家点亮灯火,光影摇曳着小山村,矇矇胧胧地进入夜色,此时,灯,成了小山村的主角;灯成了小山村的灵魂;灯抚慰着劳累的乡亲;灯温暖着苦楚的心灵;随着灯的变化,小山村的日子也紧跟时代在变化……


  曾记得小时候,傍晚当母亲收工回家,就是我家准备晚饭的时候,奶奶一双小脚(小时候裹了脚),总是一只脚站着,一只脚跪在高板凳子上,划根“洋火”(当时火柴靠进口,所以叫“洋火”)点亮灶台烟囱搁等上的小菜油灯盏,之后,便爬在灶台边开始炒菜,豌豆粒般大的菜油灯光,随着锅中升起的水汽飘飘悠悠,好像要熄灭一样,奶奶时不时地拔下头上的银簪子,把小灯盏里的菜油往灯芯上拨,每拨一下,灯光就亮点,就摇晃一下,把我们兄弟姐妹饿着肚子,歪斜爬在小饭桌边的身影,晃动在斑驳的矮屋墙面上。


  不知过了多少年,家里的灯变亮了点,小山村家家用起了“洋油”灯(当时的煤油要进口,所以叫“洋油”),也就是煤油灯,有做成微小油壶样的灯,瘦长翘起的壶嘴穿根圆形灯芯,壶身上有盖,盖上是弯弯圆形的提柄,也有用空墨水瓶盖上钻孔,薄铁皮卷灯芯插上去的灯,也有带玻璃灯罩的,扁平棉线灯芯的高脚圆形台灯,有金属架、带玻璃罩防风的,工作、值班的、挂在院里、禾场上、马车上、走夜路的马灯,还有高档的过年过节才用的,挂在堂屋、祠堂里的,大型带玻璃圈罩的大吊灯,带罩的灯,灯罩是要经常擦拭的,灯的油烟熏黑了灯罩就要擦干净、擦亮,点灯的时候才明亮,小时候我们小孩擦灯罩时要往灯罩内哈口汽,然后趁着罩壁有水汽擦拭,深的地方用筷子顶着抹布擦拭,但要非常小心地,轻轻均匀用微力擦,一旦把灯罩用力按破、按发裂了,挨一顿重打是跑不脱的,灯罩破了灯就不亮了、不好用了,关键是灯罩破了买新灯罩要八分钱,在当时八分钱可不是小钱啊!


  又过了些年,大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已是四、五岁,满畈满岭、上窜下跳的小少年了,那年秋季的一天下着毛毛细雨,村里叔伯、哥嫂们一大早忙着上山砍树,说是做电线杆子,架电线安电灯,这下不得了,一个小山村能安电灯,这件事,当时在整个红山大队(现大董村),乃至整个前进公社(现刘仁八镇)都是天大喜事!那天,全村家家户户人人都像打了鸡血样兴奋,全都张罗着倒茶、递烟,虽然茶是野金银花茶,烟是一角找的烟(当时的红花烟,9分钱一包,一角钱找回一分钱,叫“一角找”),安电的电工师傅们,是我二叔家我的大姐从“省拖”厂里带回来的,她当时在新下陆省拖拉机厂电工班上班,电路的电线是我父亲从原“铜矿区”供销社,低价买回来的“赤膊”铝电缆线,从上午到下午,电工师傅们冒着细雨,忙着埋电线杆子,拉电线、架电线,在电线杆子窜上窜下,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取下安全帽,一头水雾气蒙蒙,我们一群好奇又惹事的小家伙,讨好地抢着帮电工师傅们传这递那,倒茶送水,师傅们也不时地夸我们懂事、勤快、能干,我们就越发的屁颠屁颠地跑东跑西忙着!


  傍晚,仲秋的毛风细雨停了,天空乌云正在消散,架完户外电线路的电工师傅们,来到每家每户每个房间安装电灯,用的是挂口灯头,灯泡是25瓦的白炽灯泡,原木盒安的拉线开关,一根胶质细线从开关盒垂直吊下来的,一拉“嘀嗒”亮灯,又一拉“嘀嗒”关灯的那种开关,一切安好后,通电之前,我大姐和电工师傅们就把全村人招集起来,告诉大家如何用电灯,如何安全用电灯,怎样防止触电,防止这个“电老虎麻人”,还特别警告我们这些招惹事非的“泥猴子”们,开关不能时刻拉,电灯泡很容易坏的,到时候你家就黑了,等等……


  一切完工,一切准备就绪,等到电工师傅们告诉大家各家各户“开灯”时,每家每户陆续亮起了电灯,整个小山村沸腾了,呐喊声、唤呼声,小孩子的吵闹喊叫声响成一片,还有好多人家放起了鞭炮!这是千百年来的大好事,老人和大人们口里不停地说,这就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吗!”,是党和国家家给我们农村带来了光明啊!


  自从有了电灯,我小山村里的人,就很少有人得青光眼了,很少有人得白内障了,晚上母亲纳鞋底、缝衣服也方便了很多,我也能穿上鞋底针脚更加细密的鞋走天涯了,我奶奶也把她妆嫁带来的铜灯盏也收了起来,双脚颤颤巍巍的走到电灯开关下拉亮了电灯……我奶奶去逝时是带着新中国的光明走的,她很欣慰她自己享受到了电灯的光明。


  如今,社会发展很快,由白炽灯发展到了家用、单位用的荧光灯,节日、庆祝活动用的彩灯,街道、歌舞剧院用的霓虹灯,还有战略、守备、警示等用的探照灯,特别是在如今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灯,在城、乡已没有多大差别了,农村里到处是灯,夜晚灯火通明,节日里更是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农村里每50米远就有一盏太阳能的路灯,灯管是LED的,开关控制也是智能化的,家家户户门前的门灯是感应的,夜晚岀门、窜门也不须打手电筒摸黑走路了,夜晚跳起广场舞也如同身临白昼。


  我深深眷恋的小山村啊,今天跟祖国一样走上了新的光明前程,真正的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本文标题:《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