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别再让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
亲属关系证明、居民身份信息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20项证明,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民政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出台意见提出,将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起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万能章” “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现象。
这一消息,让人拍手称快。改变“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现象,可给社区减负,也给社区工作人员卸压,助力他们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比如有些证明,开吧,自身没权限;不开吧,又怕辜负开证者焦灼的目光。
此前,有调查显示,一些社区变为名副其实的“证明大本营”,社区公章沦为“万能章”,常开的证明多达60多项,开证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不能承受之重。为社区拆解不必要的负担,势在必行。
针对社会不用再开20项证明,也有网友发问:“那无犯罪记录证明到底去哪开?”这种疑问和担忧,实属正常,如果社区不给开,有关部门也不给开,在你推我挡的“踢皮球”中,居民无法“自证”,势必更加苦恼。
其实,但凡看了详细的道,便不难找到答案。根据证明事项清单可知,如要开无犯罪记录证明,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受理、审核和处理有关犯罪记录的查询申请;如要开亲属关系证明,居民办事事项涉及的相关部门可通过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信息共享方式进行核对,或由居民据实提供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予以证明……
多年前,曾有媒体刊文《“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当事人的烦恼让人共鸣:“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笑话!由此也涉及一些值得探讨的现实命题。
比如,有些证明本不必开,早就该取消,或由职能部门自行查验。比如亲属关系证明,职能部门可打破信息壁垒,改变信息孤岛,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加以核对,让“数据多跑路,民众少跑腿”。
除了取消不该存在的证明,有关机构也要提高办事效率,不折不扣地落实“只需跑一次”等要求。为了开一个证明,民众对跑断腿、磨破嘴早就啧有烦言。“门难进、脸难看、证难开”等乱象不能再存续下去了。
大道至简。设身处地替民众考虑,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才是真正的以百姓之心为心。为此,在为社区减轻负担的同时,还做好政策措施衔接,列明办事指南,避免出现管理和服务“真空”,防止出现工作断链,最大程度确保民众办事方便。(文丨秦川)
本文标题:热评丨别再让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