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中国最危险女人”,撑起这次疫情报道的半边天
年轻一代,可能对于胡舒立不太熟悉。但想必对这次疫情道中大放光彩的财新杂志不会陌生。财新杂志,就是胡舒立一手创办。
胡舒立是标准的名门之后。
外公胡仲持是《申》的编辑,也是一位知名翻译家。大外公胡愈之,是鲁迅挚友,创建出版社并出版了《鲁迅全集》以及斯诺和斯坦贝克作品的中文版。曾任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最后官至副国级。胡舒立的母亲是《工人日》的编辑。
1978年,胡舒立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四年后,她分到《工人日》做调查道。1985年,她被派往厦门记者站工作。
90年代,胡舒立回京,进入《中华工商时》。这期间,她认识了很多日后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些人也成为胡舒立事业的核心朋友圈。
1998年,在王波明的支持下,胡舒立创办了《财经》杂志,并担任主编11年。
从此,很多大公司进入了噩梦时间。从“琼民源案”,到“银广夏案”,再到“谁的LN”,不少公司高管进了监狱,一些做法也得到纠正。
1998年4月,《财经》创刊号做了一则爆炸性的封面特稿,这就是“琼民源案”,很多老股民应该还有印象。一家地产公司虚利润后,股价涨了四倍。散户损失巨大,但事先得到消息的内部人员则早已卖掉股份。监管者愤怒了,王波明带着高管们不得不前去领导的办公室做检查。
2003年初,财经记者在香港发现很多港人都戴着口罩,原来有一种神秘的新型病毒出现了。但当时国内的卫生官员称病毒已经得到了控制。
不得不夸赞胡舒立的新闻敏感性。她立刻让手下全天跟踪世卫组织的网站,同时推出相关道,直至收到禁令。
此事之后,胡舒立意识到,有些事情可以先让记者调查成稿,然后等待机会。一旦官方发布消息,立即推出长篇道。这种极考洞察力的操作手法,后来成为财经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6月8日,国家通讯社发布了一条简讯,称某高官被查。29分钟后,财经就推出了一篇3000多字细节丰富内容详尽的深度道,让业界啧啧称奇。
一批批重磅道,使财经不但在传媒江湖声名鹊起,甚至很多政府官员都认为,财经背后一定有人。
但财经也因大胆激进,受到过教训。
2007年1月,财经推出《谁的LN》的道,称有人用极少的资金控制了一个庞大的集团。道刊出后,顿时引起强烈关注,但也得罪了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最后,网站被迫删稿,摊也撤下了该期所有杂志。
这些道,为胡舒立赢得了崇高的荣誉。2001年,美国的《商业周刊》将胡舒立誉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但这个危险的女人,让一直坚定支持她的王波明都觉得害怕了。两人在很多方面开始出现分歧,最后只能分道扬镳。
2009年,胡舒立带走了团队中的大部分人,于当年年底创立财新传媒,自任总编辑。
从1998年到2009年,胡舒立通过一批批道,打造了财经杂志在中国的超强影响力。
在新的十年里,财新做起了更大的事业,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本支持。
2013年,华人文化正式入股财新传媒,“中国默多克”黎瑞刚出任财新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黎瑞刚何许人也?感兴趣的,自己去查。
对了,马云马化腾也入股了财新。二马从不同槽,但为了胡舒立,两人破例了。
在中国,这样的媒体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媒体。
随后,胡舒立带领财新,一路见佛杀佛。
最著名一役,是围剿险资害人精。此役中,财新挑了根最难啃的骨头——英俊中年吴先生和他的AB。
在数篇重磅专题道集群式轰炸下,吴先生果断反击,起诉财新和胡舒立。当然,跟当年的蓝田股份一样,虽然AB体量更大能量更强,但也没能坚持多久,很快就被监管层接管。财新道中的众多细节,最终都被一一证明是实锤。
此次疫情道中,财新的表现一如既往,生猛、理性、专业。
1月23日,财新发布道《管轶:去过武汉请自我隔离》。文章里,管轶说:“连我都选择做了逃兵。”很多人骂管轶,连带着骂财新。
后来,事实证明了那篇文章的价值。
中间,财新很多文章都被朋友圈刷屏。更多的自媒体文章,也都是建立在财新调查的基础上,说白了,很多都是抄财新的。
最近的财新文章《两月来,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发生连续死亡》,说武汉养老院有11位老人死于疑似新冠肺炎。
道发出的当晚,武汉就发官微辟谣,然后接着又发了一条消息:疫情期间造谣传谣,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财新不是吓大的。
3天后,又推出了长篇道,还是关于养老院的。
这一次,财新直接把11名死亡老人的名单列了出来。
不说狠话,只说事实。
财新,一直被羡慕,但无人能模仿,更别提超越。因为它背后站着胡舒立。
无数人猜测她背后的人物,以及她与各路商业巨子的交集。但这个兼具传媒世家与红色血液的女人坚持认为,人们高估了她和权力的接近程度。“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日,”她说。
今天来看,胡舒立的成功,固然有一定的背景,但更多是她游走在边界之上的能力和决心。她知道如何把握道的界限,她接近界限,甚至推动它,但她绝不会跨越它。
财新网也不是大家认知中的民营媒体。这是一家国资控股的“省级新闻单位”,属北京管理,和北京日、新京、北京电视台、千龙网等新闻单位平齐。
作为一名自媒体人,我羡慕甚至嫉妒胡舒立。
疫情以来,我有数篇文章不翼而飞。论尺度,我的文章远不及财新。文字上,更是字斟句酌,生怕有影射嫌疑。留言上,稍微出格的,都不会放出。我认为我写文章是小批评大帮忙,希望有些做法可以改善。
用胡舒立的话说,这个社会要有喜鹊,也必须有啄木鸟。
啄木鸟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树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
感谢财新团队,感谢胡舒立。更希望有一天,我们不用感谢他们。
本文标题:那个“中国最危险女人”,撑起这次疫情报道的半边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