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方水土,为了一份壮丽的事业,“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交出了全部的自己。


  2017年3月18日晚,时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的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2017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年轻时的廖俊波


一个温暖的“发光体”

  “发光体”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术语。学物理出身的廖俊波,或许“入戏太深”,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能发出可见光的物体”。


  事实是,他以武夷山为原点,顺着闽江,沐浴着闽越文化、朱子文化的余韵,一路奔波,走到哪里,哪里就要发生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物理反应”甚至是“化学反应”。


  1990年,福建南平邵武市大埠岗中学物理教师廖俊波,自费购买了一台照相机,成立摄影兴趣小组,课余领着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山林野外,引导他们在镜头前用艺术的思维睁眼看世界。


  1998年,邵武市拿口镇的天开了闸门忘了关,洪水滔滔。廖俊波被赋予“大禹”的职责,担任镇长。他和镇上的同事一道,昼夜不分查勘灾情,遍访500多个受灾家庭,提出“一户一策”的具体帮扶方案。春节前,受灾群众全部搬进了新居。


  廖俊波在拿口镇办公室工作情景


  2007年10月至2011年5月,南平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廖俊波,领着几个干部,顶着风冒着雨,在里塘村旧村部搭起架子、甩开膀子,把黑夜当白天过,将千头万绪捋顺了、揉碎了,再拎起来,硬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沉睡千年的山地跟上了产业发展的步伐。


  四年间,园区招商引资项目50多个,总投资超过28亿元,成为闽北新兴工业平台。


  2011年6月,他开始主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在福建省垫底的南平市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廖俊波的能量再度爆发,领着政和人,创造着“数字传奇”: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福建省提升35位,2013年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2014年和2015年继续保持“十佳”的位次。


  2014年4月18日,廖俊波在政和县外屯洋屯村调研


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干

  一花一世界,一步一个坑。


  “梦笔生花”的典故就出在廖俊波的老家南平市浦城县。


  话说南朝文学家江淹担任此地县令时,梦中获赠一支五彩花笔,醒来文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廖俊波之于闽北的这片热土,何尝不是另一桩“梦笔生花”?只是,促改革,谋发展,没有这么的轻快与烂漫。可以设想,这之间,他有几多的操劳与奔波,耗费了多少的时间、精力与心血。


  曾经有人说,这个人工作起来,简直就是一个“疯子”。他的爱人林莉听了笑着回话:“我看,他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在干。”


  为何那么多人愿意跟他一起“疯”?


  知夫莫如妻。


  “这个人吧,怎么说,感觉有点抗拒不住。”林莉说。廖俊波在哪里,哪里就添了一分热度,就凭空多了一股引力。


  廖俊波的工作笔记本


  他的能耐,邵武市拿口镇兴达竹业董事长吴敏达早就领教了。


  2002年,吴敏达想办个厂子,正在物色合适的厂址。


  这个消息,让时任拿口镇党委书记的廖俊波知道了。偏僻的拿口压根儿就不是吴敏达的“菜”,没有纳入视野范围,一口就回绝了。廖俊波“犟脾气”上来了。拿口怎么就不行了!


  一顿硬磨软泡,生生让吴敏达将厂址落定在拿口。


  “千万别被他抓住,一旦抓住了想跑都跑不掉!”吴敏达笑言。


  感觉“跑不掉”的,还有武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董事长陈智强。


  由于他在工作中犯了个“小错误”,与园区入驻企业产生了“小冲突”,惹得廖俊波连夜开会。


  “我上次写检讨是在初中。但我还是写了,还写了四页。哎!没办法,他让人心服口服。”陈智强说。


  2015年7月30日,廖俊波在政和县铁山东涧村调研(徐庭盛 摄)


  被他征服的,还有福建卡诗顿电子商务公司经理张斌。


  2015年6月,时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给小老弟张斌打了个电话,请他给自己网购一双皮鞋,叮嘱要内增高五厘米的那一款。网购能手张斌当即照办,送到了廖俊波的办公室。“合脚!舒服!多少钱?”张斌回答这是送给老哥的,再说也不贵,包邮才三百六十八。“那不敢!”说话间,钱就塞了过来。


  “一是一,二是二,他分得很清楚。”张斌说。后来,张斌得知,廖俊波穿着这双皮鞋,到北京参加了一个会,领回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


精神面目丰富的人

  在曾经的“老上访”刁桂华看来,廖俊波不是什么“县委书记”。


  她到廖俊波的办公室反映情况。走得急,没有看见地上的一个小坎层,跌了一跤。廖俊波马上起身把她扶起,再拿着一条毛巾跑到走廊卫生间冲洗了一下,递给了刁桂华,“疼不疼?你先擦一擦”。


  “当时——我就感觉——他像妈妈一样——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刁桂华情不自禁。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给周围的人以温暖、以力量、以梦想。


  “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廖俊波曾经喊出的这句响亮口号,已经漾出了政和县域,在逐梦路上奋进的人们心间久久回荡。


  廖俊波带领农技人员帮助花农解决技术难题(魏培全 摄)


  好的领导干部,总是从内到外散发着精神的魅力。


  笔者无意间翻读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的家书册子,得知1955年10月他在河北唐山搞调查时,忍不住向妻子李曼宜分享他的精到发现:


  这次又见到许多干部,有一个体会:最美的人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这种人勤勤恳恳,实实在在,平凡而又可敬,亲切而又不可犯。


  好的干部必是些精神面目丰富的人,因他的生活丰富,因他经常经历着多样的纠葛。他深入其中,非智慧不可,像当今舞台上的那番模样,不及于万一。


  1973年7月,于是之在家信中再度谈及了这个话题:


  在下面看到的英雄人物,都有一个特点:强烈的改造世界的愿望。......看准了哪里是薄弱环节,就拼命把它扭转过来,不怕苦、不怕死,不求名、不求利。做历史发展的动力,大自然的主人公。


  从焦裕禄、孔繁森,到杨善洲、谷文昌,优秀领导干部,先进英模人物,都有着这样的品质与境界,温暖人心,震撼人心,亦激励人心。纵观廖俊波的一生,他把前辈身上那些永恒闪耀着的品格与光华继承了下来,为百姓酿造着新时代的蜜。


  他的身上,也有新时代的烙印,在谋事、干事、对己、待人上,有着这个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新格局、新境界、新风范——这是一个有知识、有见识、有胆识的人,也是一个不乏童趣心和孩子气的人。


  这是一个跟随时代潮流、在大地上积极奔走创造新世界的人,也是一个倾慕与敬畏传统伦理世界的人。


  这是一个时刻把工作扛在肩上的人,也是一个逮空就把自己打理得清清楚楚的人。


  这是一个对火热现实生活保持着浓郁兴致的人,也是一个自觉划定底线红线不逾矩的人。


  这是一个心灵敞亮、愿意把自己充分打开的人,也是一个让人愿意跟他神交、跟他交心的人。


  这是一个勇于、善于跟时间赛跑的人,也是一个被时间定格了伟岸背影的人。


  这是一个以和善、爽朗笑声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人,也是一个在老百姓婆娑泪眼间悲壮远行的人。


  生命骤逝,斯人已远。廖俊波的生命永远地画上了休止符。但是,在跟他熟知与不熟知的人们心里,他依然还在,他依然还在发着温热的光。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焦裕禄:廖俊波》,因篇幅限制,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