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文学家,自己却孤独离世。


  ′她本是官宦之女,却嫁了个巨婴一丈夫。


  从此任劳任怨,教子持家。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个是他的亲人,但翻遍史书,他却连名字也没留下。他就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


  十八岁这年,程氏带着丰厚的嫁妆告别了少女时代,她打算做一个贤妻良母,和丈夫苏浔家里穷就算了,不爱读书就罢了。他还每天浪荡不着家。程氏嫁过来的前几年,生的孩子都不幸夭折,可他不仅没}时间伤心,还要侍奉婆婆,同时努力为苏家延续香火。


  几年后婆婆病逝。


  程氏协助苏洵,办完丧事后,鼓励他好好读书。在三字经里啊,有这么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


  就在这一年,苏轼出生了,程氏不想让丈夫分心,就主动承担起教育儿子的重任。


  据宋史记载,他曾给苏轼讲解后汉书,在讲到忠义之事时,苏轼激动地说,我以后也要做一个忠臣程氏的回答,同样掷地有声。儿啊,你愿做忠臣,我就愿做忠臣的母亲。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程氏又生了小儿子苏辙。但是他的丧偶式育儿却一直延续着,因为苏洵要么关起门来读书,要么就走出家去游学。


  ′一零四二年,三十三岁的苏洵在经历第三次科举失败后有点心灰意冷,他决定认真修炼两个小号,也就是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呢。


  在父亲的督促下,把汉书和庄子各抄了一遍。


  苏洵说,这加深记忆的同时,还能练习你们的书法,但是一家人都是只读书,不生产吃什么呢?


  此时的程无开始发挥他的治家才能,他把贵重的嫁妆换成钱,做起了丝帛买卖。因为经营有方,家中是衣食无忧。


  十多年后,四十七岁的苏洵带着已经成年的苏轼和苏辙进京参加科举,依依惜别之际,所有人都想着雁行千里,终有归期,可谁知此生一别,竟再难相见。


  第二年,二十二岁的苏轼和十九岁的苏辙同时中了进士。宋仁宗甚至激动的说,这是我给子孙后代准备的两个宰相


  。但谁能想到,喜的书信还没寄到苏家老宅,程夫人就病故了。


  临终前,他并不知道儿子们已经高中,因为古代书信很慢,兄弟俩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时,已经又过去了一个多月。


  父子三人日夜兼程赶回家中,扶着棺木痛哭,却是天人永隔。苏洵将妻子安葬好之后,亲自刻下祭文:女子相好相亲百年,不知中道,弃我而先。意思是我本以为可以跟你相守到死,谁知你中途弃我而去。


  此后,苏洵孤身一人,再无婚姻。


  因为丈夫和儿子都有了名气。


  程夫人死后,不少文人士大夫前来凭吊,就连他的墓志铭都是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写的。毫无疑问,程夫人培养出了苏轼和苏辙,是了不起的。但假如历史有回音,他应该更希望亲眼看到两个儿子的辉煌吧。程氏将两个儿子培养成了文学家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母亲


本文标题: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文学家自己却孤独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