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大部分朝代都会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延续和发展,为各朝各代发现很多人才,他们也都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智慧,很多人都因此而名垂青史。


  科举考试有着完整并且成熟的制度,也是平民百姓想要步入贵族阶层改变命运生活的必由之路,因此很多人都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能够有朝一日通过科举考试来开始自己的仕途之路。


  现在的高考和封建社会的科举有相似之处,高考是选拔人才接受更高知识教育的方式,对于个人而言,也是改变人生轨迹的途径或者说敲门砖。虽然现在的社会更加开放,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也多样化,但是不得不说,高考还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面对高考这种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历史上也有一些人做出不同寻常的举动,比如说交白卷。在1973年举行的高考中,有一位考生名叫张铁生,他在考试物理化学时,在卷子上留下了一大片的空白,并且用这块空白给领导写下一篇“跑题文章”。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张铁生的事迹被人利用,他的名字立即红遍全国,大家都称呼他是“白卷英雄”。


  张铁生于1950年出生在辽宁,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完成中学学业就开始了下乡插队,在插队的时候表现非常突出,因此在1973年时被批准参加高考。在考试物理化学的时候,张铁生发现自己有很多题都不会做,所以他只是写了极少的题目。


  张铁生就在考场上写下一篇文章,主要是分析自己为什么不会写,当时张铁生认为自己为了集体生产被迫放弃了很多学习的时间,这才导致自己考试时很多内容不会,因为张铁生在插队期间是一名生产队长。


  在当时环境下,这样的一场高考考试是多么地重要和难得,张铁生的异常行为被人故意塑造成为反对文化考试的代表,这也是为什么张铁生当年的名字这么响,为什么被称为“白卷英雄”的原因之一。


  后来,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张铁生在1976年被判为入狱十五年时间,直到1991年才重获自由,此时的张铁生已经四十多岁了,张铁生必须要开始考虑面对自己的未来。


  在信中,张铁生将自己考试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所致。换句话说,他本是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为了集体生产他不得不放弃更多学习的机会,从而落下了成绩。为此,他写了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不满。


  张铁生本来是想着托关系给自己安排一个差事,但是一直也没有结果。后来张铁生的老婆怀孕了,他决定要单独闯荡,不为自己也要为自己的家庭。


  通过妻子的关系,张铁生认识了金卫平,又通过金卫平的介绍,张铁生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此张铁生开始在辽宁鞍山的辽河饲料公司工作,其实也就是一个跑腿的小职员。


  张铁生面对这份工作十分认真细致,加上他有着不错的个人能力,很快有一个机会来到张铁生的面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扩展业务,准备在沈阳建立一个办事处,张铁生就成为了首任沈阳负责人,开始开发沈阳的市场和服务。


  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张铁生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不断学习营销知识,为自己储备加油,后来沈阳的业务越做越大。


  张铁生还没来得及庆祝,就得到一个坏消息。公司认为沈阳的业务已经很大了,他们害怕“泥腿子”出身的张铁生不能很好地管理,所以专门派了一位经理前来接手管理工作。张铁生心中对此很难接受,他觉得是自己不受信任,所以张铁生就辞职离开了。


  辞职后的张铁生又开始和金卫东等人共同开办公司,当时将公司名字定为天地饲料厂。在最开始的时候,张铁生依旧是发挥自己的销售才能,后来他开始学习兴起的电脑知识,并且研究饲料的配方。


  在公司经营了不到一年时间,张铁生最初的合作伙伴都相继退出,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是灭顶之灾。缺乏资金的张铁生找到自己的老朋友汪文平,他当时是沈阳一家养鸡场的负责人,张铁生通过这个单子带来的资金保住了公司。


  后来,因为张铁生学习研制的饲料配方,让他的公司开始日渐红火。时间来到1995年,以前曾经和张铁生合伙的金卫东成立了一家名叫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张铁生后来将自己的公司以参股的姓氏加入金卫东的公司,张铁生也成为了公司的管理层。


  在变身成为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后,张铁生的身价已经和公司紧紧绑在一起。禾丰牧业公司上市之后,张铁生的身价更是猛涨,按照2014年时张铁生持有的股票来计算,他的身价至少在1.9亿元。现在当然早已不是这个数字了。


  张铁生的人生从“白卷英雄”开始,经历过监狱生活,再到经商下海,最后成为亿万富翁,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能看到什么启发吗?


本文标题:47年前轰动一时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入狱15年,为何身价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