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虎林的毛主席塑像
1967年,由高校发起的敬立毛主席塑像的热潮,迅速向全国蔓延,1967年中期到1969年年末,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县城,以及部分厂矿、院校,都敬立了毛主席塑像。在这个大环境下,虎林也在县人委院内和县政府招待所前厅,分别敬立了两尊毛主席塑像。
县人委的主席像落成后,大家都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纷纷前来瞻仰参观、摄影留念。塑像坐北朝南,当仰视时,正好是抬头仰望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高高的基座上,汉白玉质地的塑像,高大雄伟,庄重塑穆!老人家身穿戎装,亲切慈祥,高举右手,让人联想到,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和大海航行靠舵手!塑像后面的两盏广场灯,明亮豪华,只有新闻简的电影里,北京天安门才有。塑像的敬立,给小城虎林增加了一大景观,给县人委大院增加了新的内涵。从此,虎林多了一处打卡地,外地的好友来虎林观光,亲人分别时留念,都会来到他老人家的身旁。
我家去我奶家每次路过县人委,有一次路过时,母亲指着毛主席塑像对我说,毛主席是大救星,咱们今天能吃上饭,都是毛主席给咱们翻身翻的;要是没有毛主席,美国跟老毛子就打过来了,咱们都活不了了!这可能是那个时代,素朴的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内心真实想法吧!
政府招待所那尊毛主席塑像,立在前厅二楼梯口的旁边,没有这尊高大,印象中好像是微黄颜色的。招待所夏天不关大门,我们路过时候就能看到门厅里的毛主席。一次路过时我问母亲,毛主席住在哪?母亲说,住在北京的天安门里。所以小时候,我们一直认为毛主席住在天安门里。
1980年7月30日,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指出: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过去挂得太多,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文件发出的当天,人民大会堂前悬挂的巨幅毛泽东画像被两辆吊车取下。尽管《指示》中主要讲到的是画像,但一些地方的毛泽东塑像也开始被拆除(有数据显示,这期间拆除塑像两千多尊,个人感觉不止这些)。
虎林的两尊毛主席塑像,也在这个时期消失了。
我看过很多文革遗存的毛主席塑像,发现和虎林的有诸多不同。
首先是尺寸不同。1967年末,韶山敬立了一尊毛主席塑像,塑像身高7.1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日;底座5.16米,象征5.16指示;总高度为12.26米,象征着毛泽东12月16日诞辰。后期塑造的毛主席像多以其作为标准。 虎林塑像小于这个标准,不知道是立的时间早,还是受周围环境的制约没塑那么大?
再就是着装不同。现存的全国各地文革毛主席塑像220多尊(有个叫成文军的人,拍摄到150多尊),我看照片多数是穿风衣和军大衣的,尤其是以毛主席北戴河照片为蓝本雕塑的风衣立像,老人家凭海临风,衣襟被海风高高刮起,充分体现老人家,在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国际风云变幻中,巍然屹立、藐视群雄的雄伟气魄!虎林县人委这尊是短衣长裤戴帽子,不多见。
今天,遗留下来的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塑像,基本都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单位,加以维护保留。牡丹江、鸡西地区仅存8510农场四分场的那尊毛主席塑像,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8510四分厂)
近年来,重新敬立毛主席塑像的情况又开始出现。在鸡西地区,原475厂在1969年搬迁到辽宁凌源杨杖子时,把厂门口毛主席塑像带走了,近年,奋斗化工厂在原基座上又重新敬立一尊;鸡西张新矿前几年也立过四位伟人塑像;虎林东方红林业局,也新立了两尊。一尊是九十年代中期,由退休教师集资敬立的毛主席红军时期的汉白玉塑像;一尊是近年来由森之源博物馆敬立的毛主席青铜塑像。
(东方红)
(东方红)
毛泽东时代过去了,而以他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创造的毛泽东思想,将永远是中国、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这也就是为什么还有人给他敬立塑像的原因吧!
本文标题:文革时期虎林的毛主席塑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