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民经济命脉不能私有化
在2016年,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大寒流席卷而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陷入严寒的笼罩。极端天气如同一场无情的风暴,给各地的电力基础设施带来了严峻挑战。许多省市的电力、电网在酷寒之下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山区的高压输电线路,覆冰严重,甚至出现冰棱致使电缆破损,进而导致大面积的断电事故。
面对如此紧急的状况,各地供电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展开抢修工作。正所谓“大雪封山”,电力抢修队伍在暴风雪中艰难前行,他们无畏严寒,毅然走进深山,还要攀爬至十几米高的铁塔之上,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抢修。这一过程的难度与危险程度超乎想象,每一次操作都需要极高的专业技能与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设备生产商在接到国网公司的紧急通知后,开启了争分夺秒的生产模式。他们加班加点制造高压输电线和电缆等设备,采用专车运输,实行“换人不换车”的方式,日夜兼程地将设备紧急送往故障区域,力求以最快速度保障电力供应。对于个别特殊地区,若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抢修,便不计成本地架设临时用电线路,只为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正常用电。在这场与严寒的较量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难以估量。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即便耗费巨大,电费并未上涨分毫,相关部门还多次向民众检讨工作中的不足,并承诺在灾后进一步加强线路检修,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障人们的生活用电。这种以民生为重、不计经济得失的做法,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电力国有优势的生动体现。
从数据来看,我国居民用电均价处于较低水平。2023年统计显示,我国居民用电均价为0.59元人民币一度电,在世界电价排名中位列第101位 。虽然各地因区域差别、输电线路长短不同以及线损差别大等因素,电价略有差异,但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国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32.1%,几乎等同于发电量排名二至七位国家的总和,且电网覆盖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一成就对于资本控制的私人电力企业而言,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电网建设不仅前期投资巨大,后期维护成本也极高,尤其是在人口稀少的山区和边远地区,从单纯的经济角度考量,盈利甚至收回成本都极为困难,几乎没有资本家愿意涉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的电力状况。2018年,印度宣称实现了“村村通电”,但其考核标准令人咋舌:一个村庄只要有10%的基础电力设施,包括学校、地方政府办公场所、卫生中心以及部分家庭有电,就算达成目标。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每家每户都用上电”的村村通电相比,差距巨大。随着印度电力私有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全面的村村通电似乎愈发遥不可及。印度的电力调度系统同样混乱不堪,全国调度中心、五个地区调度中心以及二十九个邦各自的调度中心之间缺乏统一调度管理机制,集中运行管控能力低下,各方不服从中央调度管理。国有电力公司、私人电力公司、商业园区和私人住宅等不同供应电商各自为政,拥有不同的供电线路。这种混乱局面不仅造成了极大的电力浪费,每年在传输过程中浪费的电能就相当于两个孟加拉国的发电量总和,而且追求利润的电力公司根本没有动力去改善和升级电力系统,更不会将电线接入广大乡村。此外,印度猖獗的偷电行为也进一步加剧了电力公司与用电者之间的矛盾,使得电力改革举步维艰。
美国的电力私营企业同样如此,在利益面前,他们宁可看着部分地区的民众缺电受苦,也不愿去做那些赔本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任何私有化都无法回避资金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就像在沙漠中无法种植水稻、月球上无法生长玉米一样,一些人在大谈私有化能够解决问题时,却从不提及私有化的代价。在中国,私有化的代价可能就是14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些鼓吹私有化的人,往往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妄图窃取人民的血汗,填满自己的腰包,然后移民国外,享受所谓的“上等人”生活,甚至还反过来嘲笑国人“愚昧无知”。而那些盲目听信这些言论,跟风叫嚷“私有化利好一切”的人,则显得十分愚蠢。
以高铁为例,若进行私有化,后果不堪设想。某些人鼓吹高铁私有化,实际上只是看中了像京沪线这类盈利线路。一旦私有化,涨价或许只是小事,更为严重的是,那些连接偏远地区、经济效益不高但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的高铁线路,如陕西到宁夏、宁夏到新疆等地的线路,极有可能因无利可图而被废弃。难道宁夏人和新疆人就不配拥有便捷的高铁出行吗?这显然是不合理且不可接受的。
中国在电力等关乎民生的领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与那些受资本驱动、以利益为导向的私有化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
本文标题:为什么国民经济命脉不能私有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