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首演55周年,这群歌唱家从青丝唱到华发,依然热血沸腾
1965年8月1日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
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在北京人民剧场成功举行首场演出
在《长征组歌》首演55周年之际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
携手老战友合唱艺术团
齐聚《经典咏流传》
再次唱响这首恢弘的经典史诗
老战友合唱艺术团组建于 1998 年
由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退休的老艺术家
和《长征组歌》爱好者组成
合唱团中
有十几位老人亲历过《长征组歌》首演
或1976年电影版《长征组歌》的拍摄
其中
谢公灿老人今年87岁高龄
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72岁
舞台上
这群用半个世纪传唱《长征组歌》的老艺术家
身着红军军装,站姿笔挺,精神矍铄
慷慨激昂的歌声
不仅把红军战士在饥寒交迫环境下的坚韧
展现得淋漓尽致
更唱出了各路劲旅会师后的昂扬斗志
艺术家们从青丝唱到华发
把自己大半生的时光融进这部红色经典
在《长征组歌》的创作过程中
每个参与者都在努力走近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
历史物件记录了合唱队的“长征路程”
也承载着大家共同的记忆
《长征组歌》 首演节目单
《长征组歌》 第一个歌本
《长征组歌》 第一张唱片
节目中,87岁的谢公灿老人说起《长征组歌》首演排练的故事仍然历历在目:“因为大家对长征并不熟悉,所以我们需要很多学习。”
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家们将长征路线图画在排练场上
用箭头标出每首歌的发生地
以便在空间上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
除此之外
他们还参观历史博物馆
选读老红军的回忆录
经常在深受鼓舞中
边流泪边排练
两万五千里铁血征程
让长征成为一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不朽的革命精神
更启迪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艺术家们对《长征组歌》的演绎
也在一直创新
他们不仅统一穿上红军军装
还突破了合唱队“一面墙”的形式
根据歌曲内容编排了不同动作
有吹小号的,有扶着战友的,有坐着的
尽可能还原红军长征的真实历程
鲁祖立老师还与爱人
共同制作了特殊乐器——“四块瓦”
《长征组歌》之所以55年来经久不衰
离不开创萧华的满腔真情
1964年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
亲历过长征的萧华将军在养病期间
选取长征中的12个典型事件
含泪创作完成《长征组诗》
战争虽然十分残酷
但在萧华笔下
康震却看到了“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浪漫激情
创作完成后
萧华将军邀请
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
选取其中10首进行谱曲
汇成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节目现场
马子跃老人向大家分享了
萧华将军与4位作曲家
揣摩歌曲进行改编的幕后故事
“作曲家提到了‘毛主席用兵妙如神’,‘妙’字可不好唱,萧华当时就改成‘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经典的词句就诞生了。”
《长征组歌》的传承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
其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
对每一位歌唱家来说都意义非凡
他就是被亲切地称为
《长征组歌》“总导演”的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不仅指导了《长征组歌》首演
还参与歌曲创作、排练、审查和公演
甚至亲自安排合唱队
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苏联演出
把长征精神传扬到国外
这首经典也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
把无数音乐人凝聚在一起
多年来
老战友合唱团带着《长征组歌》
走遍了学校、工厂、军队、社区
演出近千场
对大家来说
把原汁原味的《长征组歌》传唱下去
是共同的心愿
从军30多年的王宏伟
每当唱起《长征组歌》
都能深刻感受到长征精神的感召
他也将用自己的方式
传承这份先辈们在炮火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长征组歌》走过了 55 年
艺术家们演唱的不仅仅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更是一段要镌刻在每个人心中的历史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
当下我们也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
长征精神
时刻指引着我们
坚守理想与信念
不断逾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本文标题:《长征组歌》首演55周年,这群歌唱家从青丝唱到华发,依然热血沸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