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奥巴马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奖向来以其公正性、权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虽然在一百多年来也有过不少疏漏,比如大家一直都耿耿于怀的托尔斯泰、契诃夫、卡夫卡、乔伊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等等大师们,都被诺贝尔奖遗漏了。


  如果说这些大师的遗漏多少还算是审美观点的差异,那么有一个人的提名却是不可饶恕的,诺贝尔奖的百年声誉,也因这个人的被提名,而蒙上了终生都抹不去的阴影。


  因为这个被提名的人,叫希特勒,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恶魔。而且,他被提名的奖项,竟然是和平奖!


  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旨是奖励给“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比如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红十字会的创办人亨利·杜南,之后还有美国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南非黑人总统曼德拉、印度博爱的化身特蕾莎修女等等,让诺贝尔和平奖成为“人类良心”的代名词。


  然而,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是,在1939年的和平奖提名中,竟然出现了希特勒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提名希特勒的人叫埃里克·勃兰特,是瑞典的一个议员,来看看他的提名理由吧——


  “我提名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为1939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在数百万人看来,他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更应获得这个卓越的奖项。世界和平岌岌可危,欧洲大战一触即发。能够保卫欧洲大陆免受灾难的无疑是德国人民的卓越领导人。关键时刻他自愿不引爆炸弹,尽管他有开战的权力……虽然张伯伦为和平做了大量工作,应该颁给他一小部分和平奖,但任何人都不能与希特勒比肩。阿道夫·希特勒是为最不可思议的自由而战的斗士,数百万人把他视为和平王子。”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要抱怨大人物没有为你们做什么好事,多想想他们本来有能力做很多坏事,事实上却没有做。”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属于极其无耻的混蛋逻辑,就像毛主席说的:任何反动派都是张牙舞爪地让你害怕,但其实都是纸老虎。


  埃里克·勃兰特对希特勒的提名,正体现了这个混蛋逻辑,等于是匍匐在魔鬼的脚下,给他世上最美的赞誉,只求他不要对自己发火。这样的提名,简直就是对人类的侮辱!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西方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发表言论支持希特勒,认为他的政策是人类的福音,理应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这让我又想起来另一句话:“知识并不能确保良善。”当知识分子丧失掉基本的良心后,他们会表现出惊人的无耻程度,看看现在就知道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被蒙蔽了眼睛,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委安德烈斯·巴兰内特就认为这个提名太荒唐,勃兰特简直是“疯了”,并要求评委会撤销这个提名。但评委会以“不干涉提名”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


  当然,诺贝尔奖评委会也不是傻子,最后公布结果时,当年的和平奖得主并非希特勒,而是挪威南森研究所。


  (图:南森研究所编著的《绿色全球年鉴》)


  挪威南森研究所是一个从事国际环境、能源、资源研究的独立机构,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打开他们的网站,你会发现他们还有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即“中国的官僚体制和法律环境”。我对这个很有兴趣,不知道他们研究得怎么样了?


  后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埃里克·勃兰特其实并不是因为真的崇拜希特勒而提名,而是搞了一场恶作剧。因为当年的和平奖还有人提名英国首相张伯伦,张伯伦以“绥靖政策”著称,对希特勒采取无限纵然的态度,竟然也被一些人认为是维持了欧洲的和平。埃里克·勃兰特认为这太可笑了,于是就搞了场恶作剧,你不是提名张伯伦吗?那我就干脆提名希特勒好了,让世人看看诺贝尔和平奖都在选些什么人!


  这个观点或许也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即使是恶作剧,埃里克·勃兰特也给世人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因为谎话远比真话流传的速度更快、覆盖更广,大多数人都不会去花精力深究它的真假,而是很自然地选择相信它。


本文标题: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的丑闻:希特勒被提名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