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持续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却有一位好莱坞男星挤进了时事新闻。


  他就是61岁的西恩·潘。


  唯一在世的大满贯影帝(奥斯卡、戛纳、柏林、威尼斯影帝)。


  女神收割机。


  近日,他竟然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了。


  还拍起了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不过,西恩·潘可不是来交流演技的。


  他正儿八经地参加了新闻简会,采访了总统及副总理。


  还与当地记者和军方代表进行了交流。


  甚至全副武装,走上了战场前线。


  这位影帝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拍摄一部战争纪录片。


  然而,这也给他招来了不少质疑。


  被骂蹭热度,操弄政治议题为了拿奖……


  但实际上,这不是西恩·潘第一次冲上前线了。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


  拍战争片、采访大毒枭、炮轰美国总统……


  堪称史上最硬核影帝。


  西恩·潘最令人震惊的一次行动,是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毒窝。


  采访墨西哥大毒枭古兹曼。


  他通过演艺圈的关系向古兹曼发出邀请。


  并在对方越狱潜逃期间,秘密约见。


  古兹曼接受了西恩·潘的采访,并将他们的见面地点安排在了一个丛林山头的空地上。


  西恩·潘刚刚到达墨西哥酒店,古兹曼的手下就已经派人等候了。


  他先是坐上越野低空飞行了四个多小时,然后又换乘飞机。


  经过近14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才见到了大毒枭本人。


  大毒枭对他谦和有礼。


  完全没有国际罪犯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两个人一起共进了晚餐。


  尽管吃饭的只有他俩,但古兹曼周围还有一百多号人在身边保护。


  这阵仗十分吓人,像极了黑帮电影里才有的情节。


  这场采访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轰动。


  新闻媒体、美国政府以及墨西哥当地警察,都密切关注此事进展。


  但这也不是西恩·潘第一次做出这种令人瞳孔地震的大动作了。


  毕竟之前他还两次公开骂过美国总统。


  这两次炮轰,都是针对小布什,都是和美国对伊拉克军事行动有关。


  为了表达自己的反战观点,西恩·潘自己买下了《华盛顿邮》的版面发长文。


  据估计,这次刊文花费了他5.6万美金。


  没过多久,他又买下了《纽约时》的版面,这次更是斥巨资,花费13.5万美金。


  就为了炮轰总统是「战争狂人」。


  当然,他这些张狂的言论,也受到了攻击。


  还因为私下奔赴伊战前线被舆论反将一军,被骂成叛国艺人。


  但他完全不畏惧这些眼光。


  甚至非常硬气地回怼这些质疑。


  「我只是想去看看那里的孩子,看看战争给那里带去了些什么」


  「我比总统更爱国,他才是真正的叛国者」


  这场battle进行得相当激烈。


  在之后二度获得奥斯卡影帝时,还被演员朋友有意cue到。


  要说西恩·潘是好莱坞头号狠人,确实也不为过。


  几乎很少有像他这样如此关心战争和时事的演员。


  银幕外关心政治,银幕内自然也少不了「夹带私货」。


  西恩·潘至今参演的作品已经有一百多部,包含了不少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


  其中,《细细的红线》就是一部经典之作。


  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日军和美军之间的厮杀。


  西恩·潘在其中饰演副连长,一位对战争已经感到疲乏的老兵。


  杀戮和死亡已经让他对这个世界都不再敢怀有任何情感。


  因此他看上去总是冷冰冰的,让人难以靠近。


  但他偶尔也会露出温柔的一面。


  他偷偷放过了即将接受军事审判的逃兵,威特。


  并让其继续在部队中做医疗兵,也会时不时和他谈天。


  对于老连长来说,威特代表着一种可贵的天真。


  他还年轻,还有希望,对生命还充满了热情。


  这份单纯的人格,尚未被战争的残酷洗刷褪去。


  然而,威特还是为了掩护队友而被敌人围剿,最后牺牲了。


  威特的死,再次印证了他对战争意义的质疑——


  战争,是对希望的摧残、对人性的泯灭。


  每场战争,都让他更加笃定,士兵不过是战场上的棋子。


  他们的生命不过是利益相争下的牺牲品。


  《细细的红线》以一种极其隐忍和割裂的方式去表现战争。


  更大量使用了一些心理蒙太奇,让战场的残酷与和平生活的美好交织在一起。


  增强了观众对于战争残酷的印象。


  西恩·潘虽然在片子里没有太多镜头,而且条件非常艰苦。


  但他依然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这部电影。


  还为了表演,参加了许多的军事训练。


  在另一部战争题材影片《越战创伤》中,西恩·潘则诠释了什么叫恶霸典型。


  影片通过一个小军队,展现了越战中美国军人的残酷暴行。


  西恩·潘饰演的是一个非常善战且野蛮的中士,梅索。


  在战友被越军杀害后,他更加肆无忌惮地对越南人进行复。


  为了满足自己的兽欲,他绑架了一名越南妇女在路上解闷。


  为了找个合理的说法,硬是将这个无辜的女孩扣上了越共的帽子。


  更惨无人道的是,梅索还要让全队中唯一不忍残害这个女子的队员凌辱她。


  他的行为遭到了这位队员的反对。


  为了捍卫自己中士的威严,他直接强暴了这个女子。


  当这个女子再也没有可利用的价值时,他也毫不含糊地下命将她杀掉。


  尽管同伴尽力阻止这一切,并且梅索也因此被告上了军事法庭。


  但对梅索来说,惩罚也不过是动动皮毛。


  真正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永远是那些死去的战士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


  而战争带来的罪恶,也伺机牵动着更多的罪恶。


  除了作为演员参演战争电影,西恩·潘还参与了大量的反战纪录片。


  比如,在纪录片《越南家书》中担任其中一位朗读者。


  向大家念诵着一封封越战中那些士兵和亲友们之间的信件。


  无不催人泪下,让人陷入对战争深深的反思。


  在《战争制造者们》中,他则以解说的身份出现。


  带领观众,揭开美国政府和媒体在多年来的战争中隐藏的真相——


  他们挑起一系列的争端,却让人民来为此买单。


  改行做起导演的西恩·潘,更是不放过对此类题材的关注。


  其中一部只有11分钟09秒01帧的短片,就彰显了他对于政治题材的微妙拿捏——


  《9·11事件簿》中的片段《花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独居老人。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妻子早已离世。


  年迈的他,已经有一些精神错乱,常常出现妄想,一个人在家里自言自语。


  他的住处因为高耸的世贸大厦而照不到阳光,整日昏暗阴冷。


  窗台上,依然摆着妻子生前最爱的一盆花,但因为没有光照,已经枯萎凋零。


  但911那天,世贸大厦倒塌了,温暖的阳光突然直射进来。


  一瞬间,那束花,居然重新开放了。


  老人先是喜出望外。


  但随着阳光照射进来,他看清了眼前的一切。


  房屋里亮起了颜色,仿佛回到了过去。


  却空空荡荡,物是人非。


  老人喜极而泣,念起亡妻,痛哭不已。


  西恩·潘用这么一个极富哲理的小故事,对美国政府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过去,老人虽然看不到光,却自得其乐,用无数的妄想填补内心的空洞。


  花开了,代表老人的梦也醒了。


  现实就像是那束终于到来的光,既真实,又残酷。


  911事件,正是这样将一个个美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彻底击碎。


  西恩·潘对待政治的关心和反战的态度,其实已经从自己的硬核行动中可见一斑了。


  如今,又一场战争来得如此突然。


  61岁的他二话不说,再次冲上前线,记录战事。


  希望记录下第一手的影像资料,借以反思战争本身对于普通人的影响。


  西恩·潘的内心,到底有没有想获奖的心思?


  我不知道,也无法得知。


  但我清楚的是,西恩·潘是真的奔赴前线了,也是真的在记录这场战争。


  并不是在网上打打口水仗,蹭蹭流量。


  如果这部影片出来后,确实带有一定的偏见或者是有蹭热点之嫌,那么我们再批评指责也不迟。


  但仅以他当前的行动而言,鱼叔佩服他的勇气,更敬重他的担当。


  记录战争,记录人类。


  这一切的目的,并非只有娱乐和追名逐利。


  还有那为了身处和平的我们,多留下一份反思。


本文标题:这61岁奥斯卡影帝太猛了,深入基辅拍纪录片,与总统畅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