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百解


  2008年,一篇名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席卷全网,撰写人范美忠遭到了全国网友的抵制、谩骂,就连一些官方账号都忍不住对他提出了批评。


  他在文中写道:


  在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女儿涉险我才会考虑牺牲自己,就算是生我的母亲,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在千钧一发之际,能逃一个是一个,和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


  范美忠撰文


  这段话放在任何时候看都没有问题,甚至还会给人一种看透事件本质,十分利落的理性,可问题就出在了说这话的人叫做“范美忠”。


  他的身份决定了他需要比普通人多肩负一份责任。


地动山摇,独自逃跑

  2008年5月12日14时,下午第二节课刚开始没多久,范美忠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解读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正讲到精彩处,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着,突然间讲台倾斜倒地,顶上的风扇也开始大幅度波动,同学们慌乱不已。


  红楼梦


  作为老师的范美忠立即安抚,淡定地对学生说:“没事啊,就是一个小地震。”


  话音刚落,地动山摇的震感袭面而来,范美忠来不及多言,半跑半爬地跑到了学校操场中央。


  在这一场地震中,他是第一个跑到操场的。


  紧接着其他老师带着学生跑来,一直到撤离的最后,范美忠才看到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他对他们喊道:“你们怎么才来?”


  学生委屈地说:“老师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就跑?”


  范美忠毫不犹豫地说:“你不知道吗?上次火灾我也是第一个跑出来的。”


  看着自己的老师这样子,学生们一时语塞。


  范美忠


  在这期间,还有2位学生因为范美忠的一句“没事”躲在教室的课桌下没有跑,所幸被同学发现,拉着跑出来了才没有受难。


  等范美忠冷静下来后,他立马转身投进维护秩序和安抚同学的工作中,一直忙活到天黑,他离校时,身后只剩下一片狼藉和不知名的虫叫声。


  后来,范美忠丢下学生逃跑的事在网路上发酵,成为了灾难场上的“逃兵”,遭受网友唾弃和批评。


  尤其是和这些老师对比后,范美忠更是枉为人师。


  映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严蓉:灾难发生时迅速组织学生逃难,后又多次返回教室挽救了13名学生,在最后一次救援中,她不幸牺牲,同时她的丈夫也在救援时也遇难,他们一岁半的女儿成为了孤儿。


  严蓉


  漩口中学计算机老师方杰:为了让学生们逃出去,用自己的身体撑起变形的门框,让41名学生逃出生天,而他却永久地留在了废墟里。


  漩口中学遗址


  龙居小学向倩:她的身体被水泥砸成3段,只有双脚尚且完整,而在她小小的身躯下方,是她用尽全力保护的3名学生,那一年她才21岁。


  向倩的父亲收到噩耗时,他颤抖地说道:我理解她的选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老师,她应该这样,她应该这样,她应该这样!


  向倩


  大家同为老师,看到这些事迹,不知道范美忠会作何感想?


  是羞愧不已还是认为他们“傻”呢?


  我想后者居多。


  从他在这件事之后的回应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他并不觉得自己丢下学生逃跑的行为有什么不妥。


  在《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大放厥词,他说:


  我认为老师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学生这种职业道德规范,在面临地震时大脑已经失去了理智,我失去了履行责任的能力,我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如果说我是不称职的老师,那中国的教育就没希望,我自认为我是中国文科老师最优秀之一。


  一席话,令观众和主持人都为之震撼,作为教书育人,传播中华传统优秀品德的老师,他为何会拥有如此自负自私的极端观点呢?


  随着对范美忠过往的了解,一些网友对他逃跑的行为表示了理解。


  毕竟人生价值观的被颠覆时,一般人确实是无力承受巨大的冲击。


一无是处的“乡巴佬”

  范美忠是四川昌隆人,出生农村,父母靠种地养活一家人。


  在六七十年代,坊间流传着一句玩笑话叫做“越穷越生”,也就是说家里月穷越难的家庭,孩子就生得越多。


  范美忠家里总共有6个孩子,他是家里的老小。


  家里穷就算了,他的父亲还是个不上进的,每天不是喝酒就是打牌,有一年家里秋季粮食刚收下来,债主就上门把粮食全都收走,用来填他父亲欠下的赌债。


  网络素材


  粮食被收走,也就意味着下半年到明年夏季收成前都没有粮食,看着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范母苦苦哀求对方才留下了2袋给他们做口粮。


  可那两袋米又怎么能够养活8个人呢?


  后来还是村上人和范母家的亲戚看他们可怜时不时地接济才熬过了那段糟心日子。


  从小的卑微让范美忠心里滋生了自卑,为了掩盖这样的自卑,范美忠选择了不羁与叛逆。


  但范美忠在学习方面很有天赋,每一次考试他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小学、初中、高中一路都顺风顺意,有学习优异这个光芒作为“金刚罩”,不管范美忠再调皮,做了再过分的事最后都会不了了之,甚至大家都把他捧在手心上夸赞。


  正是有了这些恩宠,范美忠的内心逐渐膨胀,在他的内心里只有他最重要,所有人都该围着他转,他是最重要,最了不起的。


  这样的想法在他考上了北大历史系之后更加的变本加厉。


  可飘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重,没入学北大之前范美忠因为考上北大沾沾自喜,膨胀不已。


  入学后面对差距,他被击垮得“粉身碎骨”,因为价值观被颠覆而满身戾气。


  刚来到学校那会,范美忠也神气不已,以为在北大他依旧是众星捧月的那个,可到了北大才发现,北大最不缺的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军训时,其他同学凑堆侃侃而谈祖国历史,范美忠发现自己所知的历史仅限于课本上写的那些,对于同学们谈的他一句都搭不上话,为了避免尴尬他只好远远的站在角落。


  同学们时不时扫过的眼光让他如坐针毡,那一刻那些曾被人捧在手心上夸赞的时刻成为了羞辱,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令人耻笑的“井底之蛙”。


  为了掩盖自己的这种难堪,他再次选择用叛逆来伪装自己,从军训时就开始各种挑衅教官,以此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另类”。


  正式进入大学生活后,看着其他同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唱歌跳舞每一个都是18般武艺,只有他什么都不会,一无是处,那一刻他开始埋怨了教育,认为他是被教育愚弄出来的傻瓜,只是为了衬托城里孩子优秀的绿叶。


  这个认知形成后,范美忠认为每一个人都对他充满了不怀好意,在这个空间里,只有他自己爱“自己”。


  甚至偏激到大学毕业后,他还像李宗吾在《厚黑学》里质疑圣人一样,给北大历史系的老师们写了一篇《点评北大历史老师诸君说》,把所有的历史老师都喷了一遍。


  就这样还不满足,还把一些他看不惯的前辈也骂了一顿。


  那时的范美忠就像一名激进的愤青,眼里看到的只有他自己,而这些性格缺陷也正是他后来丢下学生逃跑,被网友称为“范跑跑”的主要原因。


  出来社会后,范美忠的性格依旧如此,就算在人才稀缺的90年代,因为性格问题,范美忠依旧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了也干不久,后来实在是没办法了,他回到四川老家当一名老师。


  当一名老师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对于有北大学历的范美忠来说并不是难事。


  甚至是一件异常简单的事,或许是来得太容易,又或许是范美忠不甘心,当老师没多久他就辞职,据他后来所说,他前前后后换了7所学校,在这期间还去了几家社当编辑,只是时间都不长。


  而他之所以会去这么多学校,有一些是因为他观点偏激,家长不愿意让他授课,不得已之下被学校开除的,也有一些是他主动辞职,理由是他认为学校不符合他的教育理念,他呆着不舒服。


  那范美忠的教育理念是怎样呢?


  他认为孩子们想上课就上课,不想上课就可以不来学校,在他眼里高考就是坑人的东西,教材里都是问题。


  根绝国情设计的教育理念,很明显范美忠与其不符,所以他被开除也是在所难免,扪心自问,谁愿意拿自己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呢?


  兜兜转转,范美忠还是找到了他满意的学校,在哪所学校里他一待就待了3年,它就是都江堰的光亚中学。


  这所中学成立于1992年,它是新中国第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是一所与国际教育接轨的私人学校,95年被IBO(国际文凭组织)接纳为IB联盟学校。


  也就是说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学生直接对接国外大学,可以不参加高考,而通过IB考之后,学生可以直接去国外就读。


  这样的经营理念和范美忠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在学校里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吹一些西方的教育理念,同时他内心的自私也获得了最大程度的认同,成为了众多学生喜爱的老师。


  就连校长卿亚光都觉得范美忠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


  5·12发生时,范美忠正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地震时范美忠正在上课,他丢下学生独自一个人跑的事就是发生在这所学校里。


  逃跑事件发生后,北大学校发出公告,表示以北大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耻辱,不少媒体也十分愤怒,网上流传着各是各样的批评文章,某大V 还帮范美忠起了一个叫“范跑跑”的绰号。


  当地教育局严肃以对,吊销了范美忠本来就没有的“教师资格证”。


  相比其它平台的大动作,光亚中学的反应倒是平静了许多,校长不舍得开除卿亚光,与他解除了劳动合同,但却变相补助,把他留在了学校。


  对于范美忠逃跑的行为,校长也表示理解,他说:“那时候范美忠的女儿才几个月大,他跑也是人的本能,事后他也在帮忙,而且是学校最后一个走的。”


  这件事在网络发酵了10天后,范美忠就写了那封《那一刻地动山摇...》的回应信,此时的范美忠也并不觉得他逃跑的行为有问题。


  言语中狂妄不已,皆是挑衅,一人挑战了中华上下5千多年的优良传统,像遇危难时选择逃跑保命也不救母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更是直言与学生“死”在一起毫无意义,还说逃跑是本能,是他的自由和权利,不是自私。


  这样的话引起全国性批判舆论,而范美忠为了替自己辩护,在节目上搬出了老师没有一定要为学生牺牲自我的职业道德,还说自己要像鲁迅一样,面对千夫所指,要做到横眉冷对。


  后来人民日都看不过去,写了一篇名为《范美忠给国人的难题:我可以不做英雄吗?》的文章阐述立场。


  事实上,范美忠丢下学生逃跑这件事真的是罪不可恕吗?


  并非如此,2018年,就有一位记者曾在一档节目里坦言,从另一角度来说,自己要向范美忠道歉。


  也正是记者的这一番话,让人误解为记者们追着向他道歉。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不该洋洋得意


  生命诚可贵。


  事实上,范美忠丢下学生临阵逃脱这件事并不违法,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要求在危险事件发生时老师要牺牲自我保全学生。


  但范美忠一声不吭,自顾自跑掉的做法不对,有违道德,在规范中第二条爱岗敬业和第三条关爱学生中有写道: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保护学生安全和关心身体健康等规范。


  范美忠没有提醒学生就跑的行为是赤裸裸的弃学生的安危和健康于不顾,幸运的是光亚中学师生没有伤亡,那如果范美忠所带领的班级真出了事他该如何自处呢?


  其实,最让网友愤怒的并不是范美忠的逃跑,就像他说的一样,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也是他的权力,最让人气愤的是在那个争分夺秒的时刻,他连一句“快跑”都没有就自己一个人狂奔,抛下学生在教室里不知所措。还有就是事件爆发后,他面对批评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嚣张不已,辩驳网友对他使用“道德绑架”。


  在灾难面前,求生是本能,但不应该是他事后用来狡辩且洋洋得意的资本,范美忠的行为无疑是对那些为了保护学生而牺牲自己的老师们变相的“轻视和侮辱”。


  不过从范美忠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没有作为一名老师的觉悟和道德约束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因为教师这一份职业并非是他发展内心的热爱,在他眼里教师不过是他谋生的一个手段,是他没得选择之后的选择。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又如何能有祈求他能像一位“真”老师一样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惜呢?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也淡淡地走出了观众的视线。


  这一件事之后,范美忠在光亚中学呆了7年,或许是等一切尘埃落定后,范美忠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实有不妥,又或许是随着自己孩子的长大他的内心有了更多的感触。


  2015年,他和妻子吴冰从光亚学校离职,带着女儿一起搬到了成都郊外三圣乡,夫妻俩在哪里开办了一个“国学私塾”。


  举办这个私塾的缘由是因为经历过5·12事件后,范美忠为了寻求内心的宁静,他开始研究了庄子的学问,经过解读和自我疗愈,他身上的戾气散去,内心也有了不一样的心境,他认为庄子的学问高深莫测,能开人智慧,所以夫妻俩才办私塾授课。


  在哪里没有繁华闹市,有的只是安安静静普普通通的几间木屋,而范美忠也从曾经的学校“打工仔”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国学“教育专家”。


  虽然办私塾挣不了多少钱,但他却很满意,随着儿子的出生,他表示自己不会把女儿和儿子送到学校去,他会亲自教导,以后直接送出国去留学。


  提起08年那件事,范美忠也不再激动反驳,他说到:“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我不会一个人跑了,或许我会和学生一起坐在那里,因为教室是木结构,根本不会倒。”


  话一落,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相比08年的意气风发,多年后的他多了几分沉稳。


  就像大大说的一样:


  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的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输给孩子。


  经过成长,不知道范美忠又领悟了几分为人师的道理,如今午夜梦回时,他也会为自己曾经逃跑的行为感到羞耻吧?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大家觉得范美忠可以原谅吗?


  本文由@李百解原创,素材图片来自网络,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标题:“范跑跑”近况:遭网曝十年后被追着道歉,从打工仔变成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