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园: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天安门孔子像
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的孔子标准像
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图
天安门前曾立起一座孔子像,高十米,青铜雕像。这一举动的思想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甚至也包含强烈的政治意义。孔子正在成为中华文化渗透全球的符号,或者叫图腾。不过,这不是我关注的。我就像一个“狗仔队员”热衷搞个偷拍什么的,我关注的是孔子的长相。此孔子像与我认定的孔子相是一致的。
我脑子里的孔子相,于《荀子?非相篇》中所说的“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荀子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非相”,就是批驳否定相面相术。这里首先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即算命相面也是“国粹”啊,渊源流长。另一点是,当时的主流相面理论中似乎强调高大英俊者在德行修为等方面更具潜力。于是荀子举出一些例子来否定这一点,除了仲尼--即孔子之外,还提到尧、舜、禹、周公等人,指出这些人长得不好,但都很伟大。那么这个“蒙倛”是什么意思呢?我读到这里时,也是赶紧翻看注释。竟然是:古代术士驱鬼时所戴的形状可怕的面具。我恰恰有这么一个面具,在一个外贸会上买的泰国人驱魔的面具。大家在电视上定也见过,着实狰狞骇人。
那么,我为何会认为这个说法更可信呢?主要还是比较相信荀子,他与孔子的年代较近,只比孔子晚约200年,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而且比较具有科学精神。其他关于孔子的形象,比较有影响的两处记载,一是《论语?述而》中的:“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二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生而首上圩顶,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学大家顾颉刚对史记的描述颇不屑,说“长九尺六寸”是当时文化人的玩笑话,司马迁于此并不严谨。《论语》的描述是很巧妙的,没有白描性质的比如眼长什么样,嘴长什么样,而仅取其神态。而这个“温而历,威而不猛”与荀子的说的“蒙倛”真有几分相符,倒是与通常理解的孔子应当具有的和善敦厚的长者相不大搭配。
按:这是几年前写的旧文,欢迎关注微信:大众国学,一起讨论。谷园2016.2.4
本文标题:谷园: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