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自费解决“私人恩怨”
2014年初,柴静从央视辞职,赴美国产女。此后一年其鲜少在公众前露面,十分低调。辞职的这一年里,柴静在做什么?昨日上午,柴静在网络公开了她这一年的工作成果——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作为记者,作为央视前主持人,柴静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道,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获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而这一次,柴静再次回到环境污染的问题上,但在一年的调查中,她是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
2013年柴静怀孕,然而未出生的孩子却被检查出患有(良性)肿瘤,一出生就要进行手术。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她开始了这个调查。
《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在此前的交流现场,柴静综合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
怀孕前从不戴口罩的柴静,女儿出生后每遭遇雾霾天却连孩子笑一下都担心吸进太多PM2.5。她担心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输在起跑线上。柴静在访谈中表示:“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
据悉,柴静这次是拿出自己两年前出书所得的稿费,投资了差不多100万元作为这部片子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费用。“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柴静说。
本文标题:柴静自费解决“私人恩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