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打响后,志愿军27军81师243团作为预备队,一直警戒越战湖方向的美7师17团一部。


  1950年11月30日,27军80师、81师朝美7师的“北极熊团”发起了最后一击。81师243团南下长津湖东岸的后浦,加入攻击奄奄一息的“北极熊团”。


  12月1日凌晨,歼灭伤亡2000多人的“北极熊团”后,243团又奉命跨过冰封的长津湖,火速支援59师177团3营防守的西兴里。


  此时,20军59师防守的死鹰岭南北公路两侧的高地,仅有1376高地还在副营长周文江带领的177团2营5连手里,而且打得只剩下了两个班。


  正在打扫战场的243团1营1连接到命令后,连长黄万丰连忙集合部队准备出发。恰恰这时,朝鲜语联络员抱着一个朝鲜小女孩跑了过来。


  黄万丰一问才知道,小女孩3岁,名叫娇静子,父母在前几天的美军轰炸中双双身亡,朝鲜语联络员遇见她时,已经哭得没有眼泪了。


  黄万丰胶东牟平人,17岁在老家参加八路军,从胶东抗战到解放上海,不知打过多少恶仗,但穷苦出身的黄万丰却看不得老百姓遭殃,尤其是来到了朝鲜战场。


  每每这时,他就教育战士:“不为别的,就是为这些和我们父母兄弟姊妹一样的朝鲜老百姓,我们也得打败横行霸道的美国佬。”


  看着已经哭不出声来的娇静子,黄万丰让炊事班长倒出一个竹筐,用棉被子将娇静子包裹好,挑起竹筐开始了急行军。


  这时的黄万丰,虽说是一连之长,但刚满21岁。


  志愿军与朝鲜孤儿


  第二天拂晓,一夜行军的1连到达了长津湖西岸边的荷坪里。而宿营后的黄万丰并没有休息,和通讯员拆了自己的棉被,直到傍晚时分,才给衣着破烂的娇静子缝制了一身棉袄。


  这时,南进文川里的命令到了,黄万丰挑起娇静子,又开始了夜行军。


  连队赶到文川里,突然听到了西兴里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


  原来,已经登上1224高地东侧鞍部的1营3连,迎头遇到了自西向东逃往下碣隅里的陆战队5团3营和辎重伤员车队遭遇,齐头并进的3营9连也朝占领右翼獐项里的陆战5团1营发起了攻击。


  预感到大战即将来临的黄万丰,急忙将娇静子交给炊事班长,带领1连跑步赶到了1224高地的侧后待命。


  一番激战过后,陆战5团3营、1营前后掩护伤员和辎重车队冲过了火力一时减弱的1224高地,呼呼啦啦地进入了下碣隅里。


  黎明时分,1营1连和3营8连奉命接替伤亡严重的3连和9连。黄万丰带领1连刚登上了1224高地,负责断后的陆战5团2营和陆战7团3营也刚好来到了高地前狭窄的公路上。


  1224高地位于公路北边,南临西兴里,西靠177团2营5连防守的1376高地,东近下碣隅里,是继1376高地阻击陆战队撤往下碣隅里的最后一个高地,其等高轮廓线像是一只倒甩在公路边的长筒皮靴。


  黄万丰仔细看过地形后,将3排放在皮靴筒上部,2排和加强的两挺重机枪在皮靴跟部,连部和迫击炮班在皮靴中部,预备队1排摆在了靴尖。


  此前围歼美7师“北极熊团”时,1连的战斗伤亡和冻伤极少,而且还缴获了一些罐头,眼见敌人要跑,兵强马壮、弹药充足的的1连岂能放过,仅用迫击炮和重机枪就将陆战5团2营和陆战7团3营死死挡在了高地前。


  一时伤亡剧增的陆战队,立即停止攻击回撤防御,只等天明后喊来飞机掩护,再另行突围攻击。


  此时,自柳潭里撤退的陆战7团和5团,除了陆战5团2营和陆战7团3营,已全部进入了下碣隅里防御圈。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当即判明:“第二天,必须动用所有能调动的飞机,才能将陆战5团2营和陆战7团3营救出来。”


  12月3日,拂晓后不到一个小时,超过100架次的美军飞机陆续抵达1224高地公路两侧,一番重磅炸弹、凝固汽油弹和机关炮轰炸扫射后,陆战7团3营和陆战5团2营兵分路朝1224高地发起了攻击。


  战斗到中午,黄万丰指挥两门迫击炮打完了所有炮弹后,陆战5团2营突破了西侧243团3营8连阻击,朝1224高地冲来,眼见前出的3排阵地危在旦夕,黄万丰急令预备队1排前出截击。


  1排有一对同在一个班的亲兄弟,哥哥陈本中是副班长,弟弟陈本华是班长。


  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


  接到命令后,兄弟俩都要求去最前沿的阻击点,哥哥陈本中不同意弟弟上第一线,于是找到了连长黄万丰:


  “我唯一的要求是留下我弟弟作预备队员,万一我牺牲了,我们陈家还能留个后。”


  身为连长的黄万丰,十分明白第一线阻击点的危险程度,上去基本是九死一生,于是也劝说兄弟俩能留下来一个。


  可弟弟陈本华坚决不同意,说:“我是班长,危险时刻哪能让副班长先上,要么一起到阻击点,要么我哥哥留下来。”


  陈本中更急了:“我虽然是副班长,但我是哥哥,连长,你命令我弟弟留下,我先上!”


  弟弟陈本华还是那句话:“要么我哥哥留下来,要么一起到阻击点。”


  见兄弟俩各执己见不肯让步,而美军也快接近了阵地,黄万丰拗不过,只好同意兄弟俩都去前沿阻击点。


  此时,美军的飞机和远程榴弹炮已经失去了作用,近距离的战斗全靠一枪一弹。


  异常激烈的战斗中,陆战队拼命攻击,1连战士死命阻击,极寒天气的阵地上,敌我的官兵无不大汗淋淋。但在打退陆战5团2营第3次进攻后,其81毫米迫击炮的精准射击,却一时压住了1连的火力。


  不一会儿,前沿阵地上的陈本华不幸中弹,牺牲在了哥哥陈本中的面前。


  见自己的弟弟牺牲,陈本中强忍着悲痛,将陈本华拖到了身后的背坡处,用军铲挖了一个深坑将其雪葬后,这才返回了前沿阵地。


  陈本中压上了一个弹夹后,突然叫骂着端起轻机枪,发疯一般冲向了不远处的美军。班里的其它战士扔出去一排手榴弹后,也端着刺刀跟着跳出了战壕冲锋。


  面对陈本中和战士们不要命的举动,陆战5团2营的一小队美军,急忙撤进了山脚下的汽车防御圈,陈本中等人一直打完了所有的子弹,才返回了阵地。


  黄万丰看见这一幕后,急忙派通讯员跑了过来,命令陈本中撤到二线阵地。


  陈本中道:“班长都光荣了,我这个副班长怎么能下阵地!你快回去,让连长赶紧催催炮弹啊!”


  战斗到下午,下碣隅里的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见1224高地久攻不下,急忙派英41突击队配属一个坦克排前来救援,而此时,已经补充了弹药的1连,也紧急做好了迎击的准备。


  这时,趁着最西面的59师177团2营机炮连打光子弹的空档,陆战7团3营也越过1376高地压了过来。


  见1224高地东西受敌,黄万丰一边组织六〇炮掩护,一边亲自带领1排2班冲出阵地,炸毁了公路上的几辆榴弹炮牵引车,将陆战5团2营和7团3营的车队堵在了公路桥以西。


  2个营的陆战队只好下车应战,随即又遭到1224高地上的2挺重机枪和1连2排的火力阻击。


  见一时的阻击任务完成,黄万丰急忙带领2班撤回了高地上,而携带了4枚反坦克手榴弹监视桥东面的战士陈德生,等包扎好自己的轻伤却与班里失去了联系,一人滞留在了桥头阵地上。


  这时,东面美军的4辆坦克已经开了过来,陈德生抓着手榴弹从桥下迎了上去。


  第一辆坦克被炸起火的同时,陈德生也被反弹的弹片击伤,而从坦克里爬出来的坦克手又用手枪打中了他的左手。陈德生忍着伤痛举枪将其击毙,随即又匍匐迁回将第二辆坦克炸毁。


  当第三辆坦克冲上来时,陈德生的反坦克手榴弹已经打完,他急忙爬到路边找到了2颗手雷,并以美军的尸体作掩护,不仅炸断了坦克链轨,还击毙了跳出来的2名坦克手。


  第四辆坦克见状急忙转身逃回,而受到2排两挺重机枪火力压制的英41突击队,也始终没有越过桥头一步。


  此时,已经轻伤五处的陈德生,也趁机撤离了桥头朝主阵地爬去。


  接到突围和救援同时受挫告的史密斯,立即让作战处长鲍泽一次呼叫来20架F4U轰炸机,集中轰炸弹丸之地的1224高地。


  密集的轮番轰炸过后,凝固汽油弹生的巨大热浪,将齐膝深的雪化成了水,将白色的高地打成了黑山,将石板一样坚硬地冻土打成了沙地,灌木树林也炸得荡然无存。


  闻讯赶来的81师师长孙端夫,从望远镜里看到1224高地的惨烈后,心急如焚地对243团长说:“黄万丰的1连,怕要销了!”


  然而,机智灵活的黄万丰异常沉着,敌机和大炮轰炸就躲到反斜面。一旦敌人攻击,西面危急就往西打,东边吃紧就往东打,硬硬将突围和救援的陆战队分割在公路桥两侧。同时, 指挥1连巧妙利用工事和弹坑,不但有效保存了战斗力,而且自始至终也没让美军登上1224高地半步。


  下午4点多,陆战1师师长见天色已晚,夜间突围将付出加倍的伤亡,于是命令陆战5团2营和7团3营停止攻击1224高地,将随身携带的9门155榴弹炮炸毁,同时,一次性加派50架飞机火力封锁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放弃汽车徒步的两个营,这才穿过了1224高地,十分狼狈地朝下碣隅里狂奔。


  从掩体里爬出来的黄万丰,见状飞机一时离开,指挥1连的战士冲下了高地,四处射杀掉队并拒绝投降的小股美军。而调头返回的飞机,见敌我双方近距离混战在一起,只好又转身去掩护前方。


  一番一边倒的战斗结束后,望着击毁的3辆M26潘兴重型坦克,缴获的20辆卡车和16门105榴弹炮,以及阵地前躺着的220名美军尸体,黄万丰意犹未尽地骂道:“婢养的,便宜美国佬啦!”


  长津湖战役缴获的美军武器


  黄万丰骂完,让通讯员扛起一箱罐头去了娇静子所在的后方炊事班,自己带领收获颇丰的战士们返回到了1224高地。


  当天的深夜,1连接到了大踏步迂回社仓里和黑水里,截击将继续逃跑的陆战1师的命令,而这一次,黄万丰却没有马上执行命令,他在等一个人——1排2班战士陈德生。


  此前,通讯员已经告黄万丰,白天只身炸毁3辆坦克的是陈德生,而打扫战场清点伤亡时并没有发现陈德生,直觉告诉黄万丰,战斗经验丰富的陈德生一定能回来。


  陈德生是81师乃至27军少有的广东兵。原名秋盛的陈德生广东江门人,3岁父亲病逝,7岁母亲再醮,其后随姑母在乡下读书、种地。


  1940年,15岁外出当帮工时,被日军抓到广西当火夫班长。两年后的元旦之夜,乘军营的日军外出看戏时,陈德生与同伴将留守喝醉的几名日本兵全部砍死,几经辗转去国民党156师搜索排当了二等兵。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还在进行时,战场上反正的陈德生加入了解放军243团1营1连,然后跟随黄万丰一直打进了上海,直至来到朝鲜参加长津湖战役。


  有着广东人聪明的陈德生,打仗十分机灵,黄万丰喜欢之余,时常学着陈德生的腔调喊他“广东仔”。


  美国佬的坦克都让陈德生炸掉了,打扫战场又没见到他,这个广东仔能去了哪里?黄万丰边抽着纸烟边思考着。


  这时,警戒哨架着陈德生走了过来:“连长,广东仔回来了。”


  黄万丰急步上前,三言两语问清了经过后,高兴地说:“你这个‘广东仔’,非立大功不行!”说罢,命令战士将陈德生送到了团卫生队。


  迂回社仓里和黑水里,夜里行军,白天宿营。这期间,黄万丰和通讯员又给娇静子缝制了新的棉裤,外加一床适合娇静子铺盖的小棉被。


  此时的27军,仅剩下的2000多人的战斗部队,被临时编成2个团共计43个连,79师5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0师 8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 81师17个步兵连,94师 9个步兵连,绝大多数的连队不过50人,而243团1营1连是27军超过50人的连队之一。


  从捡到娇静子的那一天起,黄万丰只要不打仗,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让娇静子待在自己的身边,即便是行军也自己挑着走,生怕将已经是孤儿的娇静子遗落在什么地方。


  而一旦参加战斗,黄万丰便将娇静子交给炊事班长,而且像下战斗命令一样叮嘱炊事班长:“你丢了什么,也不能把娇静子给我弄丢了,啊!”


  一次行军途中,黄万丰刚想放下担子喘口气,被噩梦惊醒的娇静子突然大声哭喊起来:“阿妈妮,阿妈妮……”


  炊事班长急忙跑过来,一边哄着哭声不断的娇静子,一边焦急地看着黄万丰。只见黄万丰挑起扁担原地走了不几圈,娇静子竟出奇地安静下来。


  看着挑着扁担还在原地转圈的黄万丰,炊事班长不由地骂了一句:“可恶的美国佬!”


  按照27军的追击部署,79师、80师斜插兴上和连浦一线,81师沿公路进逼咸兴,然后合围美军的后勤基地兴南港。可临近咸兴时,1连在西兴里缴获的食品仅剩下了两个肉罐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炊事班长,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打胜仗抓俘虏上。


  一天凌晨,攻击咸兴的黄万丰带着1连回到了隐蔽处,炊事班长急忙问黄万丰:“连长,打胜仗了吧,缴获吃的了没?”


  原来,美军动用火力昼夜将咸兴遮蔽起来,志愿军既靠不近也打不动。


  炊事班长用水煮罐头熬汤,又撑了整整两天,而到了夜里,连娇静子也饿得啼哭起来。


  这时,美军已经全部撤进了兴南港。既想打击敌人又想找吃的黄万丰,又一时兴奋起来。


  12月25日拂晓,打光了全部弹药的美军刚刚撤离,迎着还没有消失的爆炸声与硝烟,黄万丰带领1连率先冲入了一片废墟的兴南港。


  看着才几公里远的美军军舰,黄万丰回头吼道:“六〇炮,给我打!”


  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迫击炮手,却直直地愣在那里,原来炮弹早已经打光了。


  黄万丰双手叉腰,张口闭口直骂“婢养的”。


  这时,通讯员扛着一箱番茄汁罐头跑了过来。黄万丰立即响起了娇静子,连忙吩咐道:“快送回炊事班。”


  长津湖战役胜利后,荣立了特等功升任1营参谋长的黄万丰,又挑上娇静子,去了黄草岭以南地区休整,3个多月过后,又奉命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不仅打得急、打得大,也打得远,到了后期聚歼美军不成,反倒成了紧急突围。


   比追击更加残酷的突围战中,黄万丰依旧挑着娇静子行军,一旦战斗就交给留在后方的炊事班,历经一个多月,不仅以最少的伤亡带回了部队,娇静子也毫发无损。


  志愿军回国


   1952年10月,27军奉命回国。出发前,黄万丰给娇静子剪了头发, 还做了一身新衣服。可部队有命令:志愿军不能带朝鲜人回国,娇静子必须留下。


   黄万丰急了,直接找到了师里,师首长解析说:“这不是一个的娇静子问题,必须服从纪律。”


   志愿军出国回国都像一阵风,说走就走。


   黄万丰心想,自己如果执意带上娇静子,万一让人检查出来怎么办,违反纪律的事不能干,所以就没敢带。


   无奈,黄万丰只好恋恋不舍地将娇静子交给了当地的一名干部,还留下了3个月的生活费。


   将近两年的相处,5岁的娇静子已经懂事了,她早已将黄万丰看作了亲人,有事没事一口一个“中国阿巴吉”地叫着。


   眼见要与黄万丰分离,娇静子大声地哭了起来。


   到了中朝边境的黄万丰更是伤心不已。原来,边境上并没有什么检查的程序,娇静子其实可以顺利地带回中国,这让黄万丰后悔了一辈子。


   黄万丰回国后,不仅升任了81师副师长,还作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的获得者,应邀访问了朝鲜,受到了金日成的亲自接见。


   念念不忘娇静子的黄万丰,本想打听一下娇静子的下落,再亲眼见见娇静子,可在国宾级高规格的热情款待中,黄万丰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黄万丰 81岁那年,反映长津湖战役的纪录片编导来采访,黄万丰仍念念不忘:“那个朝鲜小女孩娇静子,她在哪里啊!?”


  (关注我,阅读更多长津湖战役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源自本人非虚构书稿《雪白血红——长津湖战役纪实》


  ┃ 歌未央:志愿军27军80师烈士后代


本文标题:志愿军连长挑着朝鲜孤儿行军作战,晚年悔恨不已:娇静子,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