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惨案中,中国外交官蔡公时烈士在日军屠刀下英勇献身,保持了民族气节,维护了民族尊严,被时人誉为“外交史上第一人”。


  济南惨案揭开了中日两国长期战争的序幕,是日军全面侵华的一次预演和试探。而在此次惨案中,中国外交官蔡公时烈士在日军屠刀下英勇献身,保持了民族气节,维护了民族尊严,被时人誉为“外交史上第一人”。


  一


  蔡公时,1881年5月1日生于江西九江市一个市民家庭,自幼好学多才,闻名乡里。1902年年仅18岁的蔡公时慨于国事险危,民生疾苦,与同乡志士组成“慎所染斋”,以讲学掩护反清斗争,推行革命思想。不久,“慎所染斋”被清府官吏查封,蔡公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弘文学校,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蔡公时在九江率先响应,赶赴南昌发动新军起义,促成了江西全省光复,任江西省交通司司长。1913年,蔡公时积极参加讨袁的“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再亡命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读书。毕业后回国,在孙中山身边历任军政要职。1924年,孙中山抱病北上商谈国是,蔡公时亦随行在侧。在中山先生病重期间,蔡公时是国民党中极少数在一代伟人身边侍汤药、候起居的人之一。孙总理逝世,他又参加料理丧事。


  由于蔡公时精通日语,谙熟日本国情,且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所以在蒋介石第二次北伐出师前,国民政府任命他为战地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外交处主任、山东特派交涉员,主要职责是代表国民政府外交部处理战区的外交事宜。


  蔡公时是5月2日晚上9时到达济南车站的。3日早上,身着国民革命军灰布军装、头戴大沿帽、腰扎宽皮带的蔡公时,率领18名署员来到位于济南市经四路的山东交涉署开始办公。


  10时许,听到外面枪炮声大作,随行人员颇显惊慌。蔡公时安慰大家:“此乃日兵示威,不要紧,请大家安心办事。”他自己则给日本领事馆打电话,对日军的非法行为提出质问,可电话线很快被日军切断了。蔡公时意识到问题严重,急作三函,一封给十王殿战地委员会张斡夫秘书转呈蒋介石;一封给外交部长黄郛;还有一封给战地委员会主席。但他派出的外交信使,因日军的武装阻拦,三封公函一封也没有传递到。


  下午4时,日军20余人冲进署内,无理要求在公署三楼架设小钢炮,轰击马路对面基督教医院内的北伐军,被蔡公时断然拒绝。从下午6时起,北伐军已根据蒋介石“暂时隐忍”的命令相继撤离济南商埠地区,而与外界隔绝的交涉署人员仍饿着肚子,饥肠辘辘地坚持办公至晚间9时。


  到了晚上10时,枪声更密,蔡公时命部下归寝。10时半,突闻捣门之声,势极凶猛。门房传达进来告,说有武装的日本兵在叫门,从门缝里看他们,气势汹汹,似寻事模样。蔡公时严令他们坚守门户,切勿放入。未待蔡公时部署完毕,二十多名佩刀持枪的日军已破门而入,其中有两名军官,一名翻译。军官即指挥士兵剪断电灯线,顿时全署陷入一片黑暗,而日军皆携有手提探照灯和手电筒,交涉署人员被强光刺得睁不开眼,动弹不得。翻译用中文传话,说日军是为搜查枪械而来,因为上午有两名日兵在交涉署门口被打死,一定是交涉人员所为。日军军官也在一旁凶神恶煞般地吼叫。


  蔡公时挺身而出,表明白天两个日本兵在交涉署门前系中流弹身亡,与本署无关。我们是外交官不带武器,没有搜查的必要。本人是交涉员,此事可由贵国领事馆约晤洽商。


  日本兵毫不理睬,声嘶力竭地喊着:“你不配讲这些,不必多说,有枪械快拿出来!”


  确实,交涉署皆文职人员,除蔡公时有一枝自卫手枪,其他人员皆不佩武器。日军官当然知道自卫手枪的射程是达不到大门口的,但还是没收了蔡公时的手枪,仍蛮横地要求非收不可。


  蔡公时怒道:“若诸位定要搜查,就请便,如果收不出,即应退出交涉署!”


  日军继而又提出更无理的要求,要将交涉署人员先行捆绑,蔡公时认为此举有辱国体,拒不接受。


  日兵不由分说将蔡公时等人捆绑起来,并脱下上衣,有的连裤子也被脱去,然后用绳子将四人系在一起,集中在一个房间里。


  日军官坐在中间,命令蔡公时跪下认罪。蔡公时不从,并斥责日军:“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能跪在侵略者的日本军阀面前。”


  “你是说不愿跪下?”日本兵边说边将蔡公时旁边的庶务张麟书拖出来,残酷地割去耳鼻,问蔡公时:“怎么样?”


  蔡公时怒不可遏地向日军提出严重抗议:“此系中国政府的外交机关,非军事战斗单位。诸位既不明了外交手续,一味蛮横无礼,实非文明国所应有之为。如果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可一起到日本领事馆去谈判。”最后,他号召全体署员:“大家没法,赴死可也!”


  张庶务满脸是血,悲愤万状,破口大骂日本人。日本人朝他开了一枪。接着又用同样的手段杀死了另一个中国人,再问:“现在怎么样?会跪下了吧?”


  蔡公时站在那里,仍断然拒绝下跪。几名日军士兵冲上来,死死地按住他的背部,割他的鼻子,割他的耳朵,又用枪托将他的腿骨打断,蔡公时这才倒在地上。但他仍然挣扎着,大骂日本军阀,日军士兵就撬开他的嘴,割去了他的舌头,顿时蔡公时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二


  就在日兵捆绑署员时,蔡公时的勤务兵张汉儒身后靠着的办公桌上忽有东西坠地,张以足拨之,方知是办公用的剪刀。由于4人捆作一排,张乃撞旁人肩膀,示意蹲下,于是用反缚着的手将剪刀拾起,互相剪断绳索。看守日军未开手电故未发觉。待日军来拖第二组时,张仍佯装双手被缚。趁日本兵尚未意识到时,张汉儒一跃扒上矮院墙逃跑,日军连连开枪,其余几个皆应声倒下。子弹从张汉儒腰旁飞过,却均未击中。之后,他连翻四墙,隐身于一个空水桶中。天色微明时,在一个送水的苦力帮助和掩护下,骗过日本哨兵,直奔北伐军总司令部,告蔡公时等被害情形,方使这一惨案大白于天下:


  “日军把蔡公时及庶务张麟书、参议姚成义、办事员周惠和等编为一组,将5人衣服全部剥下,蔡主任惟左脚尚留一袜。日军将他们拖到院外,横加鞭笞。


  当时我也血流满面,虽痛至彻骨,犹念及蔡主任不知已作何形状。借日军手电得见诸人大半有耳无鼻或有鼻无耳,其状之惨几至令我昏厥。蔡主任被割去双耳挖下双目后在极度痛楚中仍大声斥敌:‘日人决意枪杀我等矣,惟此国耻,何时可雪?!’他用九江口音喃喃地说:‘不料我辈不死于枪林弹雨之中,而竟死于强暴倭奴之手!’同人闻言均悲愤不已,怒骂日军。日军疯狂几如野兽,用刺刀割出蔡公时的舌头,用枪托打断蔡的双腿。俄而枪声突起,余知蔡主任等已英勇就义。”


  蒋介石听完了张汉儒口述事情的经过后,就叫战地政务委员罗家伦立即起草抗议书,向日军提出抗议,宣布日军此种野蛮暴行的罪状。日军对北伐军总司令部的抗议根本不予理会,于5日下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进攻,飞机大炮轮番轰击。


  鉴于济南城内形势进一步恶化,当天晚上,蒋介石与外交部长黄郛、前敌总司令朱培德、总参谋长杨杰、高参熊式辉等便由济南城内撤至济南以南的党家庄车站,总司令部也迁到党家庄。


  5月3日夜,交涉署18名署员除张汉儒外,全部被日军杀害,交涉署亦被日军焚毁。从5月4日至11日,日军在济南进行大搜捕、大屠杀。据国际红十字会济南分会统计,济南惨案中中国军民死亡6123人,伤1770余人,财产损失约24008万余元。因为这次大屠杀始于5月3日,故史称济南“五三惨案”。


  蒋介石在党家庄车站专列上与冯玉祥会晤,最后商定绕过济南,继续北伐,命令已驻进济南的国民革命军一律撤出,避免与日军冲突,其他问题由两国政府遵循外交途径解决。


  5月8日,日军重炮轰城,5月11日,济南失陷。


  三


  1928年6月初,黄郛因为办理对日外交不力,引咎辞职,国民政府任命王正廷为外交部长。王就职不久,即与日方就济南惨案开始非正式谈判。谈判地点时而上海时而南京。双方争执焦点始终放在日方撤兵问题上。国民政府方面要求日方先撤兵再谈其他,日方则企图先谈妥其他再谈撤兵,以便有兵好挟制中国。因此双方虽举行了三次会谈,皆无结果。此时,在国民党方面,因为北伐军已攻下北京,奉军也退至关外,蒋介石的势力已扩展到华北,济南问题已经不是他最关心的事了,所以国民政府并不十分急于解决。


  几经周折,中日两国才在翌年3月28日,就解决济案问题在南京正式签署协定:一、自签定日起两个月内,日军在山东的驻军全部撤退。二、双方损害,共同组织调查委员会另行调查。


  协定没有追究任何一方军事责任。中国外交官蔡公时及其随员被残杀,当然也不在追究之列,赔偿损失问题实际也予以搁置。


  四


  一生追求革命,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英豪蔡公时,在赴任山东不到一天就壮烈殉国,时年蔡公47岁。


  “五三”惨案及蔡公时烈士殉国消息传开后,国人无不悲愤万分。1928年5月9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在一周以内所有会议开始时,全体静默三分钟,以向烈士致哀。中共中央于5月9日发表《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兵占据山东告全国民众书》和《五三惨案后的反帝斗争》等文件,号召全国人民彻底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为济南死难兵民仇雪恨。


  一时间举国上下哀悼、祭奠烈士。蒋介石、谭延闿、李烈钧等24位党国要人、元老联名撰写并发表了《蔡公时烈士事略》。多位军政要员也纷纷题词。冯玉祥的题词是“誓雪国耻”,李宗仁的题词是“触目惊心,长勿相忘”,于右任的题词是“国侮侵凌,而公惨死。此耳此鼻,此仇此耻,呜乎泰山之下血未止。公时同志不朽!”


  7月15日,上海各界代表1200余人在清凉寺举行追悼大会,由市长张定璠代表国民政府祭奠蔡公时烈士。7月25日北平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团体代表在中山公园举行了追悼会。蒋介石、李宗仁、吴稚晖、阎锡山等人送了挽联和花圈。烈士故乡九江市人民在市区蔡家祠堂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1929年5月3日,即济南惨案并烈士殉国一周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在南京同时召开了两个纪念会。一个是国民党中央党部各机关人员在中央军校举行纪念会,由胡汉民作告,蒋介石讲述了惨案的经过,戴季陶发表了讲话;一个是在南京第一公园烈士祠举行有2000多名代表参加的各界人士纪念会。这天,南京市下半旗致哀。随后,新闻媒体作了广泛的宣传。国民政府出版了《济南惨案画册》,其中有专页介绍烈士的事迹和遗物、遗墨。国史馆编篡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等书,把5月3日作为国耻纪念日写进史册。


  1929年,山东人民分别在济南、泰山脚下修筑了“济南惨案纪念碑”,并把原顺城街更名为“五三街”。九江市人民在甘棠公园建立了“公时亭”和烈士纪念碑。海外华侨捐资铸塑了蔡公时烈士身着戎装威风凛凛的铜像,立于新加坡晚晴园内。


  五


  蔡公时遇难后,其夫人郭景鸾女士曾向国民政府提出前往济南寻找烈士遗骸。无奈,当时大敌日寇还盘踞在济南,一时无法成行。次年(1929年)5月10日,日军虽在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日群众运动攻势下不得不撤出济南,然而在此前后却又因相继爆发蒋桂、蒋冯阎之间的新军阀战争,山东地面仍不得太平,直到1931年,郭景鸾女士才得以成行。


  郭景鸾女士不远千里由重庆来到济南,寻找英烈遗骸。时过三年,烈士的遗骸究竟被日寇埋在何处,一直不清。蔡夫人相信这十七具遗体必被埋在济南外交特派员公署内,因而雇工挖掘。但由于空地辽阔,一直掘了7日,才在6月24日上午至6月25日,在交涉公署后园挖出裹尸的席子、绳子、马鞍,以及日军弃埋的水壶、军刀、军衣等。后又寻得蔡公时所佩之剑鞘、武装带、军用地图及衣服,还有遇难烈士的头盖骨、头发、手骨及被烧成炭状的肌肉、四肢骨、指骨等。原来,日军为掩盖罪证,将受难烈士遗体分解火焚,坑内尸骨狼藉,衣物混杂,令人不忍目睹。郭夫人从不完整的头盖骨、四肢骨、肉炭中,确认其中有部分为蔡公时遗骨,遂将十七位烈士忠骸装入一大皮箱内,运往南京交国民政府外交部,存放在外交部地下室内。


  1928年5月12日,国民政府着令内政、外交两部,从优抚恤烈士遗属,发治丧费3000元,对年方六岁的烈士遗子蔡灿璠(蔡今任)免费保送从小学至大学的学习。郭景鸾女士后来担任了为纪念烈士而成立的上海公时中学校长。


本文标题:“外交史上第一人”蔡公时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