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写错一词让毛岸青泪目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万松岭上,有一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刻有毛主席手书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全文:词的第一句写作——“我失杨花君失柳”。
该首词创作于1957年,是毛主席写给杨开慧的闺蜜李淑一的作品。不过,几乎在所有的刊印版中,“杨花”一词都写作“骄阳”,全文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因为把杨开慧比作“骄阳”,这首词一度引起了章士钊等人的疑问。对于这个疑问,毛主席曾经亲自向章士钊作出解释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因此在后来的刊印版中,这首词里“杨花”就一直写的是“骄阳”。那么,为何在浙江省杭州市万松岭上这块革命烈士纪念碑上的手书,却刻的是“杨花”呢?
我失杨花君失柳1964年,毛岸青有一次去见毛主席,请求他重新手书了一份《蝶恋花·答李淑一》,毛主席在书写的时候出现了“笔误”。
毛岸青问父亲,为什么把“骄阳”写成了“杨花”,毛主席想了想,回答道:写成“骄阳”只是对外的说法,在私底下,把你的母亲比作“杨花”也很相衬。
根据湖南“毛泽东与文艺展馆”的专家介绍:《蝶恋花·答李淑一》共有4份手稿,前三份写的是都是“杨花”。直到第四次将要刊印的时候,才修改成了“骄阳”。
因为“骄阳”一词,与杨开慧烈士的身份,以及整首词的风格其实是更加贴近的。但是在毛主席的心中,把杨开慧女士比喻成“杨花”,也很合适。
毛岸青听到父亲的这一番回答,顿时就热泪盈眶了。因为那个时候他的母亲,已经离开他们三十四年时间了。
1923年,毛岸青出生于湖南板仓的外婆家。他刚生下来不久,父亲就因为工作的原因,在他未满月时就离开长沙,前往广州。就是在那个时候,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贺新郎·别友》。
1927年,毛主席为了组织“秋收起义”,与杨开慧母子匆匆离别。直到20年后,毛岸青、毛岸英从苏联回国,父子才得以重逢。
1930年,杨开慧烈士因叛徒的出卖而牺牲。7岁的毛岸青与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先是居住在舅母李崇德家中,后来又被周总理转移到了上海董健吾办的一所幼儿园。
可是在一个月之后,由于顾顺章的叛变,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董健吾自顾不暇,毛岸青三兄弟流落街头数月。
后来,董健吾好不容易找回了毛岸英、毛岸青,就把他们带回自己的家里抚养,结果董健吾的岳母知道以后就不乐意。
于是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又被送到了董健吾的前妻黄慧光处,过了四年寄人篱下,苦不堪言的生活。
黄慧光原本有四个孩子,再加上毛岸英、毛岸青,全家一共就有七口人。最初上海地下党和董健吾还能给她生活补贴,1933年地下党机关撤离上海后,他们的生活就中断了。
所以黄慧光只能安排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上街去卖来换生活费。有一次,毛岸青买收到了假钱,还被黄慧光打了耳光。
毛岸青认为假钱是码头上的洋水手给的,于是跑到街上用粉笔写“打倒洋鬼子”泄愤。结果被一名印度巡捕发现,重重地打了一记耳光,导致留下了严重的脑部疾患。
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董健吾通过宋庆龄、张学良的帮助,到达了瓦窑堡,随后把毛岸英、毛岸青的消息带给了毛主席,问他要不要把两个儿子送到陕西。
当时的革命形势错综复杂,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儿子毛岸红(即毛毛),也在长征开始后被留在了瑞金,最终下落不明。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自然不能把毛岸英、毛岸青再接到自己的身边来。于是毛主席只能拜托董健吾设法,再把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辗转送去了苏联。
从1930年母亲英勇就义,到1937年与父亲取得联系,在这长达七年的时间里,毛岸英与毛岸青,不是在躲避特务的追捕,就是在流浪或者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期间,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还不时受到旁人的辱骂与殴打。1937年去苏联以后,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他们与贺子珍生活在一起,间或能收到父亲的来信。
但是父子二人真正见面,却要再等上十年。1947年,毛岸青终于与父亲重逢。后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毛岸青又因为一些事情,脑部旧疾复发,再度被送到苏联去治疗。
这一去又是好几年,等毛岸青再度回国的时候,已经是1959年的夏季了。后来的某一天,毛主席拿着一首词在他的面前读,这首词正是前文中提到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对于毛岸青而言,这首词的出现,恰好说明了父亲对母亲的爱情。唯有这首词,才能让毛岸青感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带来的温暖。
二度回国之后,由于一些原因,毛岸青平时很难得见到父亲一面。1964年,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好不容易有机会见到父亲,于是便请求他再手书一遍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岸青希望通过这首词,唤起他们父子间的那份共同回忆。而毛主席则是通过“误写”杨花一词,给了儿子毛岸青一个满意的答复。
结语毛主席曾经四次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其中三次都把杨开慧比作“杨花”。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和杨开慧之间的爱情是非常伟大的。
尽管后来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在正式发表的时候,毛主席将“杨花”改成了“骄阳”。但是当毛主席面对他和杨开慧唯一在世的儿子毛岸青时,还是写下了“杨花”一词。
因为在毛主席的心中,杨开慧不止是一位为了革命牺牲的烈士,同时还是自己离别多年,最难以忘怀的妻子。
参考资料:田秉锷.《毛泽东诗词鉴赏》: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9月第1版郭永文、徐永军.《毛泽东诗词故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第2版徐四海.《毛泽东诗词全编笺译》:东方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本文标题:1964年,毛主席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写错一词让毛岸青泪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