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凡


  本讯 “多年来,我一直盼望有机会能向法官们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7月24日,在驻汤部队召开的庆祝建军90周年暨涉军维权“汤阴经验”创立20周年会议上,在台上发言的军属代表苏其德老人激动地流下热泪。涉军维权“汤阴经验”创立20年来,全市各级法院在35个乡镇建立人民调解室157个、巡回调解办案点134个,审理涉军维权案件621件。


  顺应时代


  “汤阴经验”应运而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汤阴县人民法院和汤阴县人武部经常收到汤阴籍现役军人的来信,倾诉他们家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痛苦心情。据解放军某部当时的调查统计,部队官兵及家属涉法问题,占部队涉法问题的80%左右。此类案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将极大地牵扯现役军人和所在部队精力,严重影响部队官兵思想稳定和国防建设大业。


  针对这一问题,1996年11月,汤阴县人民法院协调该县人武部挂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门办理涉及军人军属纠纷案件的机构——汤阴县人民法院“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巡回法庭”,在汤阴县人武部对应设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咨询站”,并成立了由法院牵头,检察、公安、民政、司法、人武等部门参加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解决军人军属涉法问题,在全国尝试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


  “一枝独放不是春,此后,全国相继涌现出以‘汤阴经验’为模本的‘青岛经验’、‘福建经验’等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工作模式。”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曹更生说,与此同时,全市法院系统也开始推陈出新,建立了以“涉军维权领导小组”为龙头、“涉军维权案件办公室”为主体、“涉军维权司法服务所”为保障、“涉军维权法律咨询站”为纽带、“涉军维权信息通员”为网络的“五位一体”的安阳特色涉军维权服务机制。


  拓宽服务


  让官兵不为家事忧


  2010年,汤阴军属苏其德老人的两个儿子远在新疆、云南当兵,与邻居发生矛盾后,邻居于春节前夕用砖墙和垃圾堵住他家的门。老人冒着大雪到汤阴县人民法院告状,“维军法庭”组织力量迅速审结案件,并用铲车清除了垃圾和砖墙。省军区首长获悉此事后由衷赞叹:“推倒了一堵小砖墙,巩固了祖国大长城。”


  曹更生介绍,20年来,全市各级法院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为依托,在全市35个乡镇建立人民调解室157个、巡回调解办案点134个,强化诉前、诉外调解,有效借助社会力量化解涉军纠纷,并选聘456名现役军人、复员转业军人、军属担任人民陪审员、特约调解员,有效提升审判效果。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审理涉军维权案件621件,取得“零超限、零错案、零信访”的良好效果。


  “为高质高效审理涉军维权案件,我们在民事、刑事、行政、执行部门均成立涉军维权合议庭,建立绿色诉讼通道,实行快审、快判、快执。”曹更生说,去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涉军维权的服务范围由现役军人及其近亲属,扩大到近亲属以外的其他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及军烈属、烈士后代,实现了维权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同时,还通过网上服务平台进行法律咨询、交流互动,实现了军人不离连队、军属不出家门就能解决涉法问题。


【原如何给军人维权 学习咱“汤阴经验”】

本文标题:如何给军人维权 学习咱“汤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