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分考生徐孟南:数学很不友好推荐文章1:2023高考成绩公布,再次证明: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请转给学生
来源:小E 智大叔
前几天2023年高考成绩放榜了。
99%的孩子,得到了一个与多年来付出相当的结果。
四川成都的考生张蓝月,查分712分后淡定睡觉。
她的妈妈也表示并不意外,因为张蓝月高中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五。

江西南昌的考生杨一鸣考取726分的高分:
语文132分,数学150分,英语144分,理综300分。
不光成为江西高考史上第二个理综满分,还刷新了历史最高总分。
但这个看似惊人的分数,其实也是杨一鸣正常发挥的水准。
他从小自律过人,几乎是泡在图书馆里长大的,中考、高三多次模拟考等,次次都是名列前茅。

而另一面,甘肃一位落榜生发文忏悔:
“高一高二都是多玩少学,高三又网课玩手机,是我自己不好造就了今天的成绩。民办读不起,公办考不上,专科不甘心,复读赌不起……”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
“不同程度的放纵,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不同程度的锻炼,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
哪有什么一夜逆袭,哪有什么天赋异禀?
请告诉孩子们:
唯有长年累月的刻苦自律,方能出众!

自律与不自律之间,差的是整个人生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金榜题名,也有人名落孙山。
我邻居家的女儿小娜就是那个落榜的孩子。
科科不及格,总分还不到300,勉强能上个大专。
这个成绩对她来说还不是“考砸了”,而是“实至名归”。
从小学开始她就不爱学习,到了高中索性破罐破摔,逃课、抄作业、早恋、打游戏……混日子的事情全都干了一遍。
虽然父母的放任教育有着不小的责任,但她自己不思进取的态度更令人无奈。
我问她要不要复读一年,她还趾高气昂地叫嚣:
“学那些没用的干嘛?我出去打工也可以,混得不会比别人差!”
听了她的话,我不再多言:
不自律的人有千百种借口放纵,但是最终现实一定会给她一个响亮的耳光。
看看2008年的“0分考生”徐孟南就知道了。
他当时跟小娜一样表面看不起高考,实际上是受不了成绩退步的打击,在为自己的放弃和懒惰找借口。
高考考完0分后的他怎么样了呢?
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去工厂做流水线工人。
每天工作12小时,工资却只有800元,人生一眼望得到尽头。
反观跟他同龄、坚持自律求学的同学们,纷纷考上了大学,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
毕业时选择考公、考研、就业、创业等等道路,拥有未来的无限可能。
毫不夸张地说:自律与不自律之间,差的是整个人生!

优秀与成功的背后,不是天赋而是自律
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提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意思是努力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天赋,事实也的确如此。
2021年,广西理科学霸蒙瑞俊考取了723分,数学获得惊人的满分。
他分享高分经验时只说了一句话:
“想通了不学习没出路,然后是自律加坚持。”
2022年,陕西理科学霸张博渊考取了723分的高分。
他也不是“天赋型选手”,而是“自律刻苦型”的。
课余时间从不玩游戏,娱乐的方式是弹钢琴。

同年,江苏文科学霸丁润阳考取了658分。
其中语文作文拿到满分,字迹工整、文采飞扬,惊艳全网。

从他小时候学围棋开始,他就极其自律,边哭边学始终不肯放弃,直到把6000道围棋题全部背的滚瓜烂熟。
学习上他更是勤奋善思、自律自强,这才造就了学霸神话。
所以,哪有什么天赋异禀,只有拼尽了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别再拿自己没天赋做借口了,请记住爱迪生说的话: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乃是自律。”
换言之: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强大。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中。
从小他就非常勤奋刻苦,不需要父母鞭策,凡事力争第一。
高考时,他一举考取700分的高分,选择了武汉大学。
进入大学后的雷军,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持续“拼命”。
两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课程,绩点还保持在年级前六。
毕业后他加入了金山,废寝忘食地工作,曾连续72小时敲代码,开发出了可替代国外软件的WPS。
2010年,雷军离开了一手带大的金山,创办了小米。
随后一路开挂,从千亿交易额,到港交所上市,再到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三!
雷军与小米的崛起,堪称草根逆袭的神话。
除了雷军,各行各业的众多大佬也都是自律狂人。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晚上九点前必须完成当日工作。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写作5小时,坚持跑步一小时,30多年如一日,雷打不动。
前亚洲首富李嘉诚,如今90多岁了,还坚持每天看英文电视并跟读,睡前一定要读书……
正如作家萧伯纳所说: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学会自律,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知乎上有人问:
“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高赞回答令人唏嘘:
“本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的确,很多孩子都以为上课溜号是自由,下课不写作业是自由,不读书打游戏是自由……
殊不知,把放纵当自由的结果就是:失去对未来人生的掌控权。
别人挑选工作时,不学无术的你只能被工作选择。
别人挑剔伴侣时,没钱又没才华的你只能被不断拒绝。
别人在美景面前吟诗作对时,胸无点墨的你只能说“哇靠好美”。
别人在谈论理想与抱负时,忙于奔命的你只能说“给钱就行”……
眼前的放纵其实是对未来的禁锢,今天的自律其实是为了明天的自由。
正如网红主播董宇辉说的那样:
“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算数学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
你晚自习时,极圈上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斓。
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
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身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所以,孩子们,请别再拘泥于眼前的苟且,将目光投向星辰大海吧!
最后,结合董宇辉的观点,给大家提4点自律学习的建议:
①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有志者事竟成
②做好时间管理,高效不拖拉
③坚持良好学习习惯,复习预习、总结自省
④保持乐观和耐心,不放弃、不气馁
请记住,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点个【赞】+【在看】,愿你能从今天开始学会自律、坚持自律、享受自律、掌控自己的人生!


本文首发「教师E家」(ID:edu58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是100万+教师和家长交流、学习、成长的家园,做优秀教师,做优秀家长,助力孩子成长。
0分考生徐孟南:数学很不友好推荐文章2:【紫牛热点】“零分考生”报名欲三战高考,以自身经历鼓励大家不轻言放弃
视频加载中...
安徽2024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段为2023年10月25日至10月29日。在报名第一天,扬子晚报紫牛头条曾报道过的徐孟南就报了名。2008年,安徽蒙城县考生徐孟南在每张高考试卷上都违规填写,交了一张“0分考卷”。2018年,打工10年后的徐孟南再战高考,如今准备三战高考,他说:“希望以我的经历来鼓励准备弃考的考生不要放弃,在学习的年龄就努力学习,不能因一时冲动让人生留有遗憾。”

一战高考:以“0”分博眼球
出生于1988年的徐孟南,从小生活在安徽蒙城农村,家中并不富裕,有一个姐姐,还有两个弟弟。他性格内向,初中时成绩优异,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刚进高一时,在班上能排进前十名,如果保持这个状态,将来高考上个本科没问题。
可高一下学期开始,徐孟南的思想有了转变,他自创了所谓的“三人行教育”理念,希望推广出去。他觉得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爱好,学习基础知识,高中根据爱好分科,再通过选拔进入大学学习,而不是高考。

他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广,但很多人对于他的教育理念并不认可,甚至认为有些可笑。为了引起关注,徐孟南做了一个决定,高考考0分。2008年参加高考时,他故意在每张试卷的答题区域写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并且写上了自己的理想,明确希望高考能得到0分。
事后,这种故意“交白卷”的行为确实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他的做法虽然引发了讨论,不过,最终只是“昙花一现”,还断送了他上大学的机会。
二战高考:学技能提升自己
此后10年,徐孟南开始了打工生涯,主要在外地的工厂里当操作工,偶尔也会帮着亲戚管理小厂。其间,他在父母的安排下结了婚,生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不过,感情生活不顺,离婚后,女儿由前妻抚养,他带着儿子。

因为没上过大学,徐孟南也不会去找那些需要高学历的工作。不过,有时他也会思考,如果当初上了大学后来会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但无法得到答案。
老在工厂上班也没什么意义了,徐孟南希望通过上大学来提升自己,将来换个新环境,他决定二战高考。2018年3月,徐孟南参加了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招生考试,他复习了一个多月,以270多分(总分300分)的成绩被安徽一所大专院校录取,学新闻专业。他表示,希望在大学里学个技能,也想将来专升本。

上了大学后,徐孟南告诉接受扬子晚报紫牛头条记者,如果时光倒流,第一次高考肯定是不会那么干了。“故意考0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希望别人不要效仿,0分注定是错误,是伤害!”他觉得大学时光,是他人生最美好的时期。
三战高考:鼓励准备弃考学生不要放弃
大专毕业后,徐孟南又通过专升本考试,一共通过5年的学习拿到了本科文凭。他觉得通过大学系统地学习,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还是挺大的。目前,他在老家从事动漫类视频方面的工作,平均月收入近万元。
安徽2024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段为2023年10月25日至10月29日。10月25日,徐孟南赶在第一天就成功报了名,他说内心非常高兴。徐孟南介绍,他的高考再选科目是历史、政治和地理,用心复习的同时做两手准备,“这次高考的目标是师范类院校,如果考上好学校就去读,如果考得一般那就再考研。”

对于为何又想起第三次参加高考,徐孟南告诉记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2024年是安徽新高考第一年,我想去体验一下;第二是因为我想以自己的经历去告诉那些准备弃考的考生,希望他们不要放弃,在复习中一定要努力加油,毕竟在学习的年龄就努力学习,不能因一时冲动让人生留有遗憾。”
因为多次被媒体报道,徐孟南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经常有人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比如说以前没好好上学,现在该怎么办啊?”他耐心解答:“如果还想继续上学就勇敢地去做。”经历了这么多,徐孟南也在想,如果当年第一次就好好高考,现在可能会生活得更好,他现在相信,有时候高考确实能改变人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校对 陶善工
0分考生徐孟南:数学很不友好推荐文章3:“0分考生”徐孟南结婚生子后重返校园:“专升本”将毕业,“我常常有负罪感”
徐孟南时常忘记自己的年龄。他自认为心理年龄是二十三四岁,和他现在的同学们差不多大。但实际上,他在2008年首次参加高考。
那年,他故意一题不答,往考卷上写满自己的教育改革设想。当然,这些设想没有被采纳,只换来了共计143分。而后,他接受了命运,打工、结婚、生子。后来,他离婚了。2018年,他又通过考试重返校园。
他与九派新闻仔细辨考零分一事在各种层面上的影响。于家人而言当然是失败的,因为没考上大学让父母失望了。于个人而言则影响不大,他平和乐观,没有长远规划,物欲很低。于社会而言则成败难论。他筹谋了两年,甚至放弃高考,只想借考取零分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可理念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推广。
不过,徐孟南仍坚信当初的作为是有意义的,退一万步讲,“总要有一种不同的声音”。

徐孟南即将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图/受访者提供
【1】捍卫消极自由
又是一年毕业季,悲伤和焦虑同时弥漫在安徽艺术学院。
眼前是33岁的徐孟南,他看上去还是学生模样,瘦且白皙,身穿蓝色T恤,头上箍一根黑色发带。说话时,他习惯看向右上方,像在仰望些什么。他细长的眼睛亮亮的,脚步轻快。
要很仔细看,才能在他身上看出岁月的痕迹。他发际线略微后移,有一点小肚子,箍上发带是为了缓解紧张时的头疼。
六人宿舍,有人考公,有人找工作。有室友考了两次事业编都没过,一边放弃一边复习。也有形象好、能力佳的男同学,进了面试却被刷下来。这让其他同学心有戚戚——他都考不上,我们就更不可能了。
徐孟南能部分理解他们的焦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四下望去没有目标,而社会时钟高悬于顶,催促着他们成家立业,结婚生子。
从世俗层面来说,33岁的徐孟南似乎更应焦虑。他没工作,没房没车,上有老下有小,连考公的年龄要过了。
他却不以为然:“我有事情做。”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徐孟南待在宿舍里,四五个小时能剪出一条五至八分钟的动画,一天剪个三四条,传到短视频平台后会获得流量激励。因为坐得太久,宿舍的椅子都被他坐矮了。
他从去年开始做这份兼职,还交钱上网课,起初一剪就是一夜。猛抬头,天色已亮,室友都起床了。剪着剪着,兼职变成全职,变成他当下的安身之法,一天下来能赚三百块钱。
有同学来咨询,他把教程推荐过去,可没人学。就连网课群里也没几人坚持下来。这份营生要求长时间的专注,腰酸背疼是一方面,初期常常只有投入不见起色,十分消磨兴趣。
徐孟南接下了这份工作,乐在其中。他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事,因为能自由创作。“如果没有这件事做,我可能也会焦虑吧。”
“现在的我,应该是算是一个自由的状态,是非常自由的。”徐孟南在捍卫自己的消极自由(注:“消极自由”由以赛亚·柏林提出,指个人不受外部力量干涉的自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过有意义的生活。
“自由”“意义”永远是打动他的关键词。考零分一事就是被意义感所驱动。他想,人总有一死,而“被铭记,那是永远活着!的!”他连用两个感叹号。

现在的徐孟南。图/九派新闻 覃钰钰
【2】关键是没钱
说话间,徐孟南靠在咖啡厅蓝色的墙壁上,下巴微抬,像在仰望些什么。他陷入畅想,“如果有钱的话,我想出国看看。听说荷兰、德国的教育里比较好,就想去看看他们的教育理念。”
他的神情语气都是二十来岁的样子。但畅想很快落入现实,“关键是没钱,没钱也限制很多事情。”
徐孟南没有那股出人头地的劲。他对物质要求很低,衣服裤子就几件,夏天穿,冬天也能穿,不过是罩件袄子加条秋裤的区别。现在,他的毛衣是五年前买的,蓝色T恤的领口生出褶皱。至于宿舍桌面,只有电脑、鼠标、插排、路由器和一包纸巾。
室友孙宇说,其他人的洗手台上都摆着洗面奶、水乳,徐孟南从来不用这些,“就只有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牙刷”。
据媒体报道,过去还在打工时,徐孟南对世俗追求便看得很淡了,工友看到他每天揣着书看到夜里十一二点,私下里都说他“太会装了”。
一位工友回忆,他平时连矿泉水都没请大家喝,但有一次找到他借了一万块钱,他问都没问就答应了,“出门在外打工,大家都提防这呢,他倒还好。”那位工友说。
现在亦是平和散淡。家人催他相亲,他不在乎。村人议论起他的情况,他也不介意。前几天,他还想着在县城买房,方便小孩上学。“但想着以后可能会贬值又不买了。”他又想,买房可以,但如果不是全款还是算了,因为这意味着压力。
毕业后,他打算毕业后回老家住,继续更新账号,顺便多陪陪儿子。只是,“村上都没什么年轻人了。”
【3】高考0分计划
回过头看,“考零分”是他唯一的壮举。
2006年的一天,高一学生徐孟南在新华书店看到韩寒的杂文集《通稿2003》,在一篇名为《穿着棉袄洗澡》的文章里,韩寒认为,“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
徐孟南过去算得上好学生,跟着家里人下地的时候,会独自趴在田埂上做数学题。因为成绩好,还受到老师的呵护。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有一次他和同学打架,老师的反应是,“肯定不是你的原因,是他的原因。”
可看过韩寒的文章后,他恍然感到被现行教育制度欺骗,“好像知道了一个大秘密”。回到教室,他看着密密麻麻的习题,想到以后也用不上,他陷入痛苦。
他又观察同学,有的中规中矩犹如流水线产品,有的偏科严重无缘大学,都是现行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于是,徐孟南白天强忍着激愤听课,晚上上网搜集资料。他总结出一套“三人行教育体制”。简单地说,他希望各年级的学生都能因爱好而学习,初中培养爱好,高中根据爱好分科,再选拔进大学。
方案出来后,高二的徐孟南感觉自己好了不起。他在自述中写道,“隐隐约约感觉,这个暗合了我从小一直有的,我是个做大事情的人。”但他并没有沉浸兴奋与愉悦中,想的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如何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教育理念,“好造福子子孙孙”。

高中时期的徐孟南。图/受访者提供
起初,他给韩寒、蒋多多(2007年的0分考生)、教育部长写信,均石沉大海。他又将“三人行教育”写成小说,投给出版社,收到的回复是“不能列入出版计划”。
能做的都做了,最后的方案只剩高考了。他把“三人行教育理念”作为答案写入试卷,期待成为当年的“0分考生”,像前一年的蒋多多一样获得媒体关注,再借机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
可天不遂人愿,他最后还是拿了143分,没有媒体前来。
徐孟南决定去自杀。他写了封遗书,首次对家人挑明自己的理念,然后带着两件旧衣服出门。在家乡的涡河岸边,他摆上旧衣,搬到一块大石头扔到一边,制造“坠石落河”的假象,最后买了车票去邻县。
他没有多少钱,每天只吃一顿饭,睡大街、工地和河边。夜里,他幻想着“自杀”后引起关注成名,来熬过长夜。蚊虫不断骚扰,他就用废弃的宣传条幅遮住脸和手臂,一夜拍打。
如此生活五六天后,媒体上还没有他的消息,徐孟南的内心矛盾起来。最后,他在大雨里徒步了34公里回家。
【4】狂人或普通人
“(考零分)整个过程里,没有快乐,只有痛苦。”徐孟南现在评价,“我并不想做这个事情,但又觉得这件事是对的,有意义的。”
他不告诉任何人自己的理念和方案。一来他内向胆小,当众读课文都会心生胆怯、双腿颤抖。二来害怕被劝阻考0分。
他用“孤独”“痛苦”“凄惨”形容那段时间。他说,他经常在考零分和上大学之间徘徊。考了零分,就会伤害父母,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养家,“真心伤不起”。不考零分,就浪费了自己绞尽脑汁的宣传。
他想,如果自己是孤儿就好了。就不会想到父亲每天三四点起床熬糖水制作芝麻糖,再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去城里叫卖。不会想到母亲大冬天双手泡在冰冷的水里清理牛肠中的赃物。于是他又想好好学习了,但思绪并未停止,他想到留名青史,想到自己可以做一件大事……
他总是梦到自己拿着小说去出版社,到了门口却踟蹰不前。他说,或许在潜意识里,他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行动,尤其是家人。
“我常常有负罪感,毕竟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不光彩的事情,我是无所谓,可我不想让家人难堪。”他现在分析,“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犹豫又坚决。”
直到高考前一两个月,他知道自己考不出很好的成绩了,只能静静地按照计划考零分。“这时我心中很平静。”
高考结束,作为新闻人物,徐孟南短暂地获得了关注。潮水退去后,他被抛入社会。
其间,他遇到别人求助,于是把身上的700块钱都借给对方。骗子都傻了,问他要不要给自己留200块。他拒绝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现被骗,于是安慰自己,不过是700块钱。但难受又是真实的。
他去上海投奔姐姐,进入一个包装厂打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800块,无劳动合同。

徐孟南在工厂。 图/受访者提供
他知道这低于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每月960块,不签劳动合同更是违法的。他咨询了律师,找劳动仲裁,要求双倍工资赔偿。投诉的结果还没下来,两位老板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到底图什么。徐孟南说,一为工资,二为法律。
“别人都不这样,你为什么这样做?”老板说,上海不正规的厂很多,但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徐孟南说出了自己高考故意考零分的故事,警告老板:“我要的就是改变这种现状。”
老板笑了,“如果你还要这样下去,我可以多花几万块钱,换个地方开厂。但你也不好过,包括你的家人。”徐孟南被这句话吓住了,他接受了老板提出的条件,不让其他同事知道,拿了双倍工资走人。
2010年,徐孟南在家人的安排下与一位患有听力障碍的姑娘结婚。他在岳父的猪毛长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
他原先想着结婚后上个轻松的班,还能继续搞教育。但事实是,结婚后他不再关心教育了。那段时间,“快乐来自于能多挣点钱,烦恼就是钱挣少了,家庭琐事上也烦恼”。他和妻子不谈理想,只聊生活琐事。
徐孟南觉得自己寄人篱下,生活困苦。2017年,两人离婚,女儿交给前妻抚养,他带着儿子。
【5】重返校园
早在2008年考零分后,徐孟南就想复读,家人不让,担心他又胡来。离婚后,他感觉自己的心境还停留在当年高考结束时,“沉舟侧畔千帆,病树前头万木春”,他重新思考起未来的去向,高考的想法浮上心头。
好像一切条件都成熟了。他有了点积蓄,没有家庭束缚,高中毕业10年的他也更成熟开朗,不像以前,“跟个闷葫芦似的,会失去很多在大学里的快乐”。
有人问他,怎么不去多挣点钱。他回答,读大学后可能会挣更多。但他心底明白,读出来也挣不了多少钱。那时,靠着做电商和写自媒体文章,他一个月已经能挣1万元,而他之所以高考,“只是想去上学而已”。
由于对学历没有要求,也懒得再去复习高中深奥的知识,他把目标定为专科。
那年冬天,在招生办排队报名时,徐孟南用手机搜索高考政策,意外地发现,早在2014年,国家颁布新的高考制度,在上海市和浙江省试行。新高考的“选科考试”“走班学习”“一年多考”等制度,与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几乎一致。
徐孟南欣喜若狂,想起当年被嘲笑,他有一种一雪前耻的痛快,“这说明我的想法是对的”。
2018年,徐孟南考上了一所职业学院,学的是新闻专业。
重返校园,他对一切都感到新鲜,专科三年没翘过一堂课。身为班长,还有其他事务要忙,上课期间若要有老师在教室外找他,他都不会出去,觉得影响自己听课。
那时他还没开始做视频,每日在图书馆、宿舍间两点一线。
他跟同学也不大提起之前的经历。“那都是过去了”。但同学或许也会知道。军训时,有学生走到他的方阵前,指着他跟另一个同学讲,“你崇拜的那个人来了。”
他很少提起过去的事,有同学提,他也会打哈哈,把话题引向其他的事。
2021年,徐孟南通过专升本考入安徽艺术学院。
在本科室友孙宇(化名)看来,徐孟南是个靠谱的人。毕业季,同学们都忙着事,徐孟南帮好几位同学转交资料,跑前跑后。一次半夜,室友们都睡了,孙宇肚子疼得厉害,下了床。徐孟南看到了,怕吵到其他同学,小小声地问他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帮他联系辅导员。这让他感到被关怀。
孙宇1999年出生,比徐孟南小了整整十岁。他总是会忽略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因为徐孟南长着张娃娃脸。徐孟南也总是忘记自己的年龄。
于他而言,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那些年并没有让他学会太多。他做着最基础的活,没有与太多人交流,也没混上个管理层。他自认为心理年龄应该就二十四五岁,比同学大不了多少。
孙宇记得,有时候舍友们聊天,徐孟南会提起自己的儿子,学习不好怎么办,个子不高怎么办。比他小十岁的室友们支招,“给他补钙!给他吃肉!给他喝牛奶!”徐孟南听了点点头,“噢,是的。”
孙宇对徐孟南的刻苦印象深刻。他们曾一起考研,为了不浪费时间,徐孟南晚上住在图书馆的小房间里,不回宿舍,别人还在考研起步的时候,他已经背了两三遍单词。孙宇觉得,每天学那么久,他是做不到的。
在孙宇看来,徐孟南有精神性的东西在支撑着自己,“最起码他的人生是努力的,一个努力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徐孟南在考研。 图/受访者提供
【6】现实压力
徐孟南想考教育学的研究生,想再研究教育制度,努力了很久,还是放弃了。
他给的理由是,那时已经接触上短视频制作,可以赚点钱,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我也考不上特别好的大学,做学术的话,没有很好的老师带也很难出成果。”他想再赚几年钱,或许能出国看看,过几年再考研也行。
孙宇从没见过徐孟南焦虑,只见他开解其他同学,“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但他想,徐孟南也有自己的经济压力,“包括现在每天剪那么长时间的视频,要动脑又很琐碎……毕竟还有个小孩要养。”
徐孟南的儿子10岁了,活泼,不粘他,甚至有些怕他。儿子在县城里的民办寄宿制小学上学,每隔两周才能回一趟家。他给儿子买过一个电话手表,儿子经常给他发消息,也不说想他,只是让他转告爷爷奶奶说,放学了,要回家了。
他承认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有些自责。但又想到,如果不送去那所寄宿小学,他没办法接送孩子上学,父母接送又有危险。而且乡村小学的规模很小,每个班只有个位数,给不了太好的教育。他还安慰自己,如果去上班,自己会到外地,儿子也会成为留守儿童。现在上学,好歹还有寒暑假能够陪伴。
专升本之前,徐孟南短暂地去找过工作,他做过课程销售和网站编辑。他不喜欢打电话,课程销售却要打好多个电话,成功率却很低。
网站编辑他倒是有经验。他曾创建一个叫“高考0分声”的网站,更新自己和同期高考生的进展、相关政策更新和媒体报道。对这份工作,他马上就能上手,还教其他同事操作,领导也夸他编辑得好。结果一发工资,“比不如我的同事还少了500块”。领导告诉他,面试时他同意得太快,给的工资比其他人少。徐孟南想,自己可能遭遇了年龄歧视。

徐孟南自建的网站“高考0分声”。 网络截图
想到上班破事太多,还不如回家躺着赚钱多(他的网店现在还有收入),徐孟南辞掉工作。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他承认,他不喜欢上班,不喜欢坐在办公室里,宁可从事从前的轻体力劳动。
和徐孟南同期的“0分考生”,有人中年发胖秃顶,害怕说错话。有人在工地上赚钱,早就放弃理想。也有的不再接受采访,隐匿茫茫人海。
唯有徐孟南,还偶尔在网上更新动态。他没有放弃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宣传,也没那么执着。他觉得他的理念是正确的,所以理想总会实现,只是不一定由他实现。但总会有那么一天。
他与九派新闻仔细辨考零分一事在各种层面上的影响。于家人而言当然是失败的:没考上大学让父母失望了。于个人而言则影响不大,他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
于社会而言则成败难论。他筹谋了两年,甚至放弃高考,只想借考取零分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可理念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推广。
不过,徐孟南仍坚信当初的作为是有意义的,退一万步讲,“总要有一种不同的声音”。
九派新闻记者覃钰钰 发自安徽合肥
编辑 曾金秋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文标题]:0分考生徐孟南:数学很不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