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把屈原包粽子里了推荐文章1:钢铁萌漫 | 通过粽子了解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到了
在军营里又是一年一度
甜咸粽子“正统”之争环节
节日是用来庆典的,也是为了纪念的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
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
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
尽管风俗习惯不同
却都包含着同样的意蕴——纪念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一生心系国家振兴的屈原于流放中得知,秦军破楚,楚将不国时,在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以死殉国,用铮铮铁骨诠释自己的家国情怀。
屈原投江后,渔民闻讯驾船赶来抢救打捞,大家嫌一般双桨划得太慢,便用船板、扁担当桨片,一条渔船两旁各坐数人,齐心用力,你呼我喊,争先恐后,从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划到茫茫无际的洞庭湖,追寻屈原的尸体。
为使鱼虾不伤屈原,人们用糯米芦叶包裹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虾抢食。后来,几经演变,每到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就用吃粽子、划龙舟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这便是传统的民间节日——端午节的来历。

屈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端午也由此承载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尽管时代在变,但家国情怀始终是这一传统节日的不变底色。
「作者:肖楚琰」

责任编辑:陆张良
值班编辑:赖泰纬、邱振鑫
投稿邮箱:gtxf74@126.com
谁把屈原包粽子里了推荐文章2:端午记念屈原
#端午纳福#端午节快到了,古时候端午节是为了记念屈原,屈原不愿屈服权贵,为百姓伸冤,不得志,投江念冤而死,老百姓为了记念屈原,包粽子扔江里,不让屈原饿着,也是百姓的一片心意,一直流传至今。
谁把屈原包粽子里了推荐文章3:笑不活了!简直要被网友们晒的粽子笑死,一个比一个惨不忍睹
端午节将至,各家各户紧锣密鼓的准备着粽子。
可没想到,网友们的粽子堪比一个大型的“翻车现场”。
一个比一个奇葩,一个比一个惨不忍睹……
比如,这位来自辽宁的朋友包的粽子,完全看不出来包之前是什么样子。
等大家看到它时,就已经“皮是皮、陷是陷,锅里全是零部件。”

就这他和好意思把责任推到锅和火身上,不害臊吗?
而这位网友,不知道包粽子的手法怎么样,但是熬粥真是一绝。
能把粽子熬成和“海带粥”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没谁了。
还有这位网友,应该他们家包粽子,之前散怕了,这次保证不会出错。
和上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下面这位网友,是咋了,害怕粽子跑了,还是粽子见不得人,把人家弄成这样,真是有失体统。

还有就是,这一个粽子需要包多久,有需要拆多久,费那事,下次不如买个得了,放过自己。
而和之前比,下面这位选手真可谓是大巫见小巫,确定这包的是粽子吗?真是让大家大开眼界了。
而网友的评论也是一针见血,问他是不是把屈原包里面了,真是笑不活了。
而这位来自河南的朋友,也是不甘落后,只是精髓模仿到了,造型略显粗糙。
粽子能成为煤炭,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不过外面如此,估计里面还没熟也是有可能的。
而这位网友,这可谓是对强迫症友好,整整齐齐、工工整整,一看就是在部队训练出来的兵哥哥包的。
而这位网友,可能就是典型的,眼睛看会,一动手全“废”,每个粽子有每个粽子的“丑”,也是难为他了。
而这位网友也真是个人才,家里是找不到棉线了吗,竟然用扎带包粽子。
而且还包成这样个形状,实在不行咱也别非包种子,像下面这位网友,就直接摆烂也很好。

对自己包粽子的水平就很有自知之明,直接把粽叶一铺,米一摆,想必和粽子吃起来,也没啥区别。
而还有两个选手,虽然粽子不知道好不好吃,但是包的是真下功夫了。
蝴蝶结造型的粽子,也是第一次见,想必对方是个可爱漂亮的小姐姐,里面包的什么馅,是不是也像你一样甜?
还有这个充满味道的粽子,包成了一双大脚,真是被网友的想象力折服了。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要属这个网友的。
是买不到粽叶,还是有钱就是任性,直接拿百元大钞包粽子。
下次这种活,他不用干,说一声,网友想必抢着给他包,最好临走时再带走几个,好不好吃无所谓,主打一个爱包。
看了这么多粽子,你们家有没有包粽子呢?我包的粽子图片在下面真的好吃啊。
有没有也出现了一些不可控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