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推荐文章1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你的钱买理财了吗?

  “曾经看不上的3%年利率早已高攀不起。”一直靠银行定存理财的读者张女士如此感叹。据了解,国内银行近两年来密集降息,各类存款产品利率大幅下行,曾经火爆的“揽储利器”大额存单利率也步入“1”字头。在此背景下,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再次进入部分储户的视野。市场数据显示,当前银行理财整体规模已稳步修复提升,专家预计未来还将保持增长态势。


  银行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今年7月25日,国有大行率先发起年内第一轮存款利率下调;10月18日,再次掀起第二轮降息浪潮,各期限存款利率全线下调,国有大行存款利率正式迈入"1"时代。


  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9月以来,国有大行已经对存款挂牌利率进行六轮集中下调。国有大行每一次降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会迅速波及到股份制银行,随后又传导至全国各地的地方性银行。伴随着挂牌利率降息,各家的银行大额存单、特色存款等定存类产品的利率也同步走低。


  “也就两年多时间,从3.15%降到1.90%,10万元存款每年少赚1250元利息!”张女士告诉北京青年记者,记得2022年7月时,农行3年期定存的最高利率还能有3.15%,到9月份就降到了3%。2023年存款利率连降三次,今年又降两次,现在农行三年期定存利率最高只有1.90%,五年期只有1.95%,连2%都没到。


  11月27日,融 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10 月银行存款利率告》显示,2024年10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268%,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471%,1年期平均利率为1.588%,2年期平均利率为1.701%,3年期平均利率为2.061%,5年期平均利率为2.027%。和9月相比,各期限平均利率均大幅下跌,2年以下期限均下跌超过21个基点,3年期下跌最多,为25.4个基点,5年期下跌23.6个基点。


  作为 " 揽储利器 " 的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也已下行至 "1" 字头。2024年10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524%,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71%,1年期平均利率为1.857%,和上个月相比,跌幅分别为7.15个基点、8.6个基点、2.42个基点。


  融360分析师艾亚文表示,大额存单与定期存款之间的利率差异显著缩小,部分大额存单的利率甚至与普通定期存款持平,从市场整体利率走势来看,预计大额存单利率或进一步下行。


  储户开始考虑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规模稳步增长


  “现在存款利率这么低,存银行真是越来越不划算了。”张女士表示,自己最近已在研究银行理财产品,虽说有一定风险,但收益比银行存款还是高不少,“性价比很不错”。


  东城某股份行网点的理财经理也告诉北青记者,最近两年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确实引得部分储户开始配置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主动向她咨询理财产品的客户明显变多了,近期新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很快就能完成募集。


  市场数据也表明,银行理财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今年银行理财规模实现稳步增长。


  7月30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告(2024年上)》(下称《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8.52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2亿个,较年初增长6.65%,同比增长17.18%。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738.88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8.85万个。


  华源证券研究所固收团队估算,截至2024年9月份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到29.4万亿元。第三季度理财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环比增量约为0.8万亿元。


  分类型来看,各类型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较年初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截至2024年9月份末,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增长1.25万亿元,增幅为15.2%;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含浙银理财)和城商行、农商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10.8%和13.1%。


  12月2日,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最新发布的研指出,11月以来,伴随着理财净值修复,权益市场略有降温,理财规模重回增长区间。整体来看,11月以来理财规模累计增3371亿元至30.11万亿元,重新突破30万亿的高点。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定存


  银行储户之所以“转投”银行理财,主要是看上了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其实也跟存款利率一样,近年来不断走低。但从平均水平看,依然显著高于同期限银行定存利率。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季度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32%,环比下跌0.84个百分点;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53%,环比下跌0.86个百分点;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92%,环比下跌0.51个百分点;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88%,环比下跌0.17个百分点;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25%,环比下跌0.08个百分点。


  2024年3季度,理财公司共有6940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2.79%,环比下跌0.25个百分点,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48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周显示,截至上周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19%,环比上涨0.42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和存款利率一样节节下跌,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计算,目前平均年化收益率至少也都在2.3%以上,而银行定存利率连2%都没有。


  机构认为银行理财替代存款的空间很大


  展望后市,机构普遍认为银行理财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华源证券认为,老百姓理财购买行为可能主要取决于理财收益与存款利率的比价。当老百姓预期购买的理财收益率不低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时,买理财的动力就比较高;倘若预期理财收益率明显低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时,会更倾向于配置存款。从过往几年来看,理财规模的变动和理财收益与存款利率的比价紧密相关。华源证券以截至2024年9月末的数据测算,中国个人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48.8万亿元,理财规模29.3万亿元,仅为个人存款规模的19.7%,银行理财替代存款的空间依然很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告(2025年)》指出,2025年国内银行理财业务有望重回较快增长区间,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的吸引力相对提升,银行理财业务有望承接部分居民储蓄。


  “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央行存款降息节奏加快,凸显理财性价比,‘存款搬家’或将持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加上年末理财和保险开门红,理财规模或将回暖,预计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将集中冲量,或能达到30.50万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推荐文章2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7月末的最后几天,银行迎来了新一轮降息。


  在一年期贷款市场价利率(LPR)下调3天后,六大国有银行在7月25日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全国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紧随其后,相继发布了下调存款利率的通知。


  本轮存款利率下调,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2022年4月建立以来,主要银行第五轮集中下调存款利率。此前4轮下调分别是在2022年9月和2023年6月、9月和12月。


  其中,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均将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15%,这是2023年6月8日以来活期存款利率首次调整。


  从上述银行公布的5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看,国有银行大多调降至1.80%,股份制银行大多数调降至1.85%。这意味着,存款利率正式告别“2”字头,步入了“1”时代。


  LPR下调,降息有助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就在银行宣布降息的几天前,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均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


  这是LPR在今年的第二次调整。今年2月份,5年期以上LPR曾下降25个基点,今年以来5年期以上LPR已累计下降35个基点。


  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目前银行净息差处于低位,LPR下调后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更大,而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较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速度更慢,需要快速采取措施降低负债成本。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1.54%,较年初下降15个基点,跌破了净息差1.8%的警戒线。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下一步,银行可能还将下调存款利率,同时优化包括存款结构等在内的更多措施,继续压降资金成本,努力保持息差基本稳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资金从存款“搬家”到理财


  利率的下调无疑降低了存款的“吸引力”,进一步带动存款向理财“搬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存款搬家”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增大债市配置力度。


  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理财市场持续快速修复,规模增速远超往年同期。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告(2024年上)》 (下称 《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


  《告》指出,上半年,我国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2亿个,较年初增长6.65%,同比增长17.18%。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738.88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8.85万个。


  Wind数据亦显示,截至7月31日,全市场共有存续理财产品57310只。其中,仅7月发布的理财产品就有4455只,比6月增加了463只。


  记者从多家股份银行理财经理处得知,今年以来,随着定存利率一降再降,曾经大受欢迎的大额存单已“一单难求”,有部分储户由定存转向配置银行理财产品。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售卖情况来看,收益相对稳健且能够锁定长期收益的理财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27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686亿元。


  在产品类型方面,银行理财仍是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截至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7.6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6.88%,较年初增加0.5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73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78万亿元,占比为2.73%,较年初减少0.4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1.65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4万亿元。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全面下调


  在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保险业的预定利率调降也靴子落地。


  8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向行业下发了《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这距离上一次预定利率从3.5%调降至3.0%,仅仅过去一年时间。距离4.025%保单下架,则已经过去4年。


  下调保险预定利率,是在市场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保险行业通过压低负债端成本以防范利差损的方式之一。


  根据《通知》,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0%执行;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分红型产品和最低保证利率超过上限的万能型产品停止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首次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具体看来,将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来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由保险业协会发布,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应当金融监管总局。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下调预定利率无疑会让保险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但与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给保险资金投资端带来的压力相比,预定利率的下降无疑会降低保险公司负债端的刚性兑付成本,一定程度上减轻其投资压力。


  预定利率调低对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有何影响?以上一轮预定利率从3.5%调降至3.0%为例,预定利率的下调必然会导致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的预计收益下降。此外,重疾险、定期寿险这些保障型保险将会迎来保费上涨,且年龄越小,上涨幅度越大。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5期)


推荐文章3进入“1时代”!存款利率降息潮,你没看懂的真相

  你有没有发现,银行存款利息越来越少了?多家银行密集降息,甚至出现倒挂,这波操作你看懂了吗?手把手教你应对,先点赞,马上开始!


  去年10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继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调整后存款利率普遍低于2%,迈向“1时代”。近日,中小银行也迎来新一轮降息潮。近一个月以来,多家民营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银行降息有多猛?先看几个扎心案例:


  武汉这家银行,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都下调,20万元存5年,利息直接少了4000块,够买100杯奶茶了吧?


  武汉众邦银行大额存单利率:


  3年期2.6%→2.4%


  5年期2.9%→2.5%


  安徽这家银行,4个多月内就降息3次,储户钱包缩水再缩水!


  安徽新安银行:3年期利率从3%+跌到2.6%


  4月以来,国内已经有近30家银行密集下调定存利率,中小银行3年期定存已经普遍跌破2%!总结就是:3%以上的“高息存款”几乎绝迹,定存利率迈向“1时代”,而且大概率还要继续降!


  建设银行3年期利率1.9%,五年期1.55%,存5年不如存3年!类似的还有招行、平安银行等。闭眼存长期?分分钟钱包缩水!


  ?招行“灵动存”系列,存两年最划算


  


  ?平安银行存两年比3年划算


  银行为什么降息?3个真相


  说到底,银行为什么降息?其实背后藏着3个真相


  政策导向


  今年《政府工作告》明确说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央行也多次提“择机降准降息”。说白了,就是想让大家别光存钱,把钱拿出来花或投资!


  银行净息差承压


  现在银行“净息差”(也就是赚的利息和付的利息差)普遍收窄,银行利润下降,只好砍存款利息来降本。已披露2024年的22家A股上市银行中,2024年净息差较2023年全部下降,平均降幅为18.5个基点。工、农、建、中四大行净息差处于低位,分别为1.42%、1.42%、1.51%、1.40%。


  外部环境因素


  全球经济不稳,国内需要更多资金稳增长。银行降息,有利于让更多钱流向消费、股市、楼市,给经济“输血”~


  普通人如何应对?


  咱普通人该怎么办?四大对策保住钱袋子!


  优化存款结构


  适当缩短存款期限;


  搭配大额存单(利率高但20万起存)和通知存款(利率比活期高);


  有银行或在季度初推出短期高息揽储活动,多留意、抢手速。


  看看低风险替代品


  如国债、货币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


  提前偿还高息负债


  如果持有房贷或信用贷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可考虑提前还贷。


  适度增配权益类资产


  能承受风险的,可买些定投指数基金、红利型股票等。但记住,高风险动作量力而行!


  赶紧查下你的存款利息降了没!觉得有用的宝子点个赞,转发给爸妈,别让他们的养老钱悄悄蒸发!


  还想知道什么理财知识?


  快来评论区留言!


  (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出品:21数据驱动新闻工作室


  统筹:江佩霞


  制片:刘雪莹


  主播:王滢


  设计:郑嘉琪


  更多有料科普↓


  SFC


  本期编辑 金珊 实习生张嘉钰


  “利息都不要了”!有人在疯狂买入


  突击上调,不低于3.0%!


  一张票贵过爱马仕!演唱会天价门票的真相:你的钱养肥了谁?


本文标题: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