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三巨头关数千家
卤味三巨头关数千家推荐文章1难卖的“鸭脖”:卤味三巨头断臂,一年关店数千家
“鸭脖卖不动了”的声响越来越大。
过去一年,卤味三巨头仍未能摆脱“魔咒”,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最差业绩”距离高光时刻越来越远。
新京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极速扩张后,三家公司2024年开始收缩版图,其中,煌上煌和周黑鸭一年时间关店七八百家。相比之下,绝味食品收缩的步子迈得更大,门店总数从2023年底的15950家滑落至今年4月的12129家。
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消费环境变化、门店布局调整等原因,导致卤味行业市场增速放缓。在业内看来,酱卤肉制品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转型期,供应链整合能力、食品安全管理及差异化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要素。
煌上煌净利润跌四成,卤味集体走下坡路
2024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业绩情况。
营收、净利润两位数下滑,卤味公司的处境难言乐观。
2024年,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
2017年3月17日上市以来,绝味食品始终保持盈利状态,虽然起伏较大,但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值看,2024年财是绝味食品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行业失光,煌上煌同样走入谷底。2024年,煌上煌实现营业收入约17.39亿元,同比下滑9.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4亿元,同比下滑42.86%。
煌上煌2012年9月5日上市,业绩高光时刻出现在2020年,当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4.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2亿元。
相比之下,2024年,周黑鸭实现营业收入约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年内溢利约0.98亿元,同比下滑15%。
周黑鸭自2016年11月11日上市以来业绩相对稳定,但是净利润跌破1亿元的年份并不多,上一次还是在2022年——收入约23.43亿元,年度溢利约0.25亿元。整体来看,周黑鸭距离上市之初的高利润(2016年和2017年,公司的年度溢利均超过7亿元)已经越来越远。
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的营收净利均出现同比下滑,在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看来,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卤味品牌涌入,消费者选择增多,需求被分散。近两年量贩零食连锁品牌发展迅猛,预包装卤味制品及肉制品零食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无形中替代了现制卤味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经济环境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消费者对卤味制品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下降。
此外,三大巨头都存在门店调整情况,关闭低效门店产生销售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成本费用也增加了负担,绝味食品广告宣传费大增,煌上煌促销及固定费用上升。而部分公司投资失利,如绝味食品对外股权投资亏损拖累利润。
不再跑马圈地,绝味食品“消失”三千多门店
卤味消费需求疲软,企业开始加速收缩。
煌上煌在财中提到,2024年,顾客购买力和消费场景发生变化,酱卤肉制品加工业老店单店收入同比下降;同时公司门店拓展不达预期,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导致经营业绩达成不理想。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门店数量均在2024年大幅缩减。
最近两年,周黑鸭和煌上煌的门店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3660家专卖店,其中直营门店241家、加盟店3419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8个省份。回望一年前,截至2023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4497家专卖店,一年砍掉门店837家。
周黑鸭闭店开始大刀阔斧。截至2023年底,周黑鸭的门店总数为3816家,其中自营门店1720家,特许经营门店2096家。截至2024年底,周黑鸭的门店总数为3031家。
周黑鸭在2024年年中表示,在进行门店拓展时,公司淘汰了部分低质门店,积极推进门店服务升级与精细化管理。同时,周黑鸭也承认,调整门店策略导致公司产生一定销售损失。
绝味食品2023年年显示,当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增,主要因为销售金额和门店数量的增长。截至2023年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5950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全年净增长874家。在2024年年中,绝味食品未披露公司的门店数量和增减情况。不过,半年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4969家,关店趋势已经显现。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初,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为12129家。
在2024年半年中,绝味食品表示:“伴随着宏观需求和消费环境的转变,公司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转向精耕细作,将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门店模型,与加盟商共渡难关。”
业绩下滑、门店数量负增长,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实现微增。
2024年,绝味食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3.95%,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滑20.75%。由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等因素影响,其毛利率同比增加5.94个百分点,达到30.79%。
2024年,煌上煌酱卤肉制品的毛利率为38.03%。“从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趋势来看,2024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鸭掌、鸭翅、鸭脖等相关鸭副产品原料市场价格均处于低位,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生产成本的逐步回落带来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的稳步回升,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5.93个百分点。”煌上煌表示。
2024年,煌上煌酱卤肉制品业排名前10位的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情况。截取自企业财
在供应链深度整合中,周黑鸭2024年全年毛利率上升4.4个百分点至56.8%。
两亿广告费卖不动“鸭脖”,客单价下滑换不来销量
2024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其中,销售费用的增长进一步挤压了绝味食品的利润空间。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约为6.67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高纪录。对于销售费用23.31%的增长,绝味食品表示:“主要系2024年广告宣传费(约2.17亿元)支出增加。”
相比之下,煌上煌在2024年销售费用的涨幅不大,仅为2.23%。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最近三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情况表现不佳,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至2024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分别约为-0.94亿元、-1.16亿元、-1.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7亿元。
煌上煌2024年投资收益为正数,金额在百万级。不过,2024年,煌上煌子公司真真老老合作方仓储火灾造成的存货损失1616.98万元以及商誉减值计提增加1074.99万元等因素,进一步侵蚀了公司的业绩。
周黑鸭每张采购订单的平均消费从2023年的56.9元降至2024年的54.39元,销量则从2023年31453吨降至2024年的26159吨。
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作为国内卤味行业的头部企业,曾凭借独特的口味、广泛的门店布局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三家公司均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詹军豪认为,卤味品牌如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应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口味和种类,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在打造差异化品牌定位方面,可以突出自身的特色产品或服务,强化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以区别于竞争对手。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新京
推荐文章2一年关店数千家,鸭货昂贵,卤味难卖,居然是抖音惹的祸?“鸭脖卖不动了”是一个肯定句。
去年,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最差业绩”距离高光时刻越来越远。
根据新京贝壳财经梳理,极速扩张后,三家公司2024年开始收缩版图。
煌上煌和周黑鸭一年时间关店七八百家。
绝味食品门店总数从2023年底的15950家滑落至今年4月的12129家。
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消费环境变化、门店布局调整等原因,导致卤味行业市场增速放缓。
酱卤肉制品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转型期,供应链整合能力、食品安全管理及差异化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要素。
01 表因:鸭货昂贵,消费者“掀桌”。
“三巨头”业绩下滑的原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绝味食品,狂撒两亿广告费。
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约为6.67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高纪录。绝味食品表示:“主要系2024年广告宣传费(约2.17亿元)支出增加。”相比之下,煌上煌在2024年销售费用的涨幅不大,仅为2.23%。
煌上煌,“后院起火”烧掉存货。
煌上煌2024年投资收益为正数,金额在百万级。不过,煌上煌子公司真真老老合作方仓储火灾造成的存货损失1616.98万元以及商誉减值计提增加1074.99万元等因素,进一步侵蚀了公司的业绩。
周黑鸭,客单价下降也卖不动。
周黑鸭每张采购订单的平均消费从2023年的56.9元降至2024年的54.39元,销量则从2023年31453吨降至2024年的26159吨。
当行业巨头集体走下坡路,多半是行业出了问题。
表面来看,是鸭货昂贵,消费者“掀桌”。
根据绝味鸭脖美团外卖,定位西安。
190克鸭脖24.8元、200克黑鸭翅中23.8元、100克鸭肠23.8元。
即,1斤鸭脖65元;1斤鸭翅59元;1斤鸭肠119元。
我们再对比附近菜市场的价格。扣掉熟重和生重的差异,鸭脖居然是“利润空间”最小的。
看看这价格差异,难怪“卤制品三巨头大幅关店网友吐槽吃不起”能冲上热搜,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有趣的是,虽然业绩下跌,但三巨头的毛利率均有所上涨。
2024年,绝味食品的卤制食品毛利率同比增加6.1个百分点至33.96%;
煌上煌的毛利率同比增长3.93%至32.95%;周黑鸭的毛利率同比提升4.4%至从56.8%。
对此,绝味食品和煌上煌称,主要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周黑鸭则表示主要是其在供应链整合中取得关键突破。
02 内因:消费场景剧变,抖音“上锁”双手
想象一下,你在什么场景中,最想啃鸭脖?
最好是一种,注意力尚存空余但不多的情况。
注意力非常集中时,比如在王者峡谷战斗,啃鸭脖会被队友骂;
注意力彻底放空时,比如饭点时间,啃鸭脖算不上一顿“正经饭”。
总结一下,最适合啃鸭脖的消费场景——追剧、追番。其实就是“零食”场景。
2010年前后,卤制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零食”新选择。当时,传统卤味大多以街边摊、区域性作坊的形式存在。随着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等品牌开启连锁化门店运营,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
2012年——2017年,煌上煌、周黑鸭、绝味食品相继完成上市,“卤味三巨头”诞生。
值得注意,这个阶段正是长视频黄金时代。从2015到2019年,国内视频会员保持高速增长,会员付费收入逐渐做到与广告收入分庭抗礼。
然而,高速发展期后。2020年,成为流媒体取代大银幕的流媒体黄金时代的起点。
长视频会员规模在2020年后出现了明显的增速下降。
在全民短视频的场景中,有了强烈的视觉刺激,消费者不需要用鸭脖刺激味觉;双手却需要不断触及手机屏幕,完全腾不出空闲。
与此同时,新兴品牌通过差异化单品快速抢占市场。例如,热卤品牌盛香亭、网红卤味零食品牌王小卤、去骨鸡爪品牌火号、热卤轻餐品牌热卤食光,都在近年相继完成融资。
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绝味食品于2024年在长沙4家门店试水奶茶业务;周黑鸭与泰国IMCOCO集团联合推出天然椰子水品牌“丫丫椰”,作为周黑鸭专属饮料;煌上煌尝试跨界糖果赛道,计划通过控股展翠食品切入糖果、巧克力等品类,但因条件没谈拢最终交易终止。
但如你所见,这些动作并未激起多少水花,更像是其他品牌玩剩下的。
回到当下。卤味巨头们还需明确重点,提高差异化创新能力,整合供应链降低成本、突出食品安全的标签,强化品牌形象。
毕竟,现在还能被网友“骂”上热搜,说明消费者还是有所期待的。
(资料参考:难卖的“鸭脖”:卤味三巨头断臂,一年关店数千家 新京贝壳财经;卤味巨头们,为何越卖越亏?,南都周刊)
推荐文章3难卖的“鸭脖”:卤味三巨头断臂,一年关店数千家“鸭脖卖不动了”的声响越来越大。
过去一年,卤味三巨头仍未能摆脱“魔咒”,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最差业绩”距离高光时刻越来越远。
新京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极速扩张后,三家公司2024年开始收缩版图,其中,煌上煌和周黑鸭一年时间关店七八百家。相比之下,绝味食品收缩的步子迈得更大,门店总数从2023年底的15950家滑落至今年4月的12129家。
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消费环境变化、门店布局调整等原因,导致卤味行业市场增速放缓。在业内看来,酱卤肉制品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转型期,供应链整合能力、食品安全管理及差异化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要素。
煌上煌净利润跌四成,卤味集体走下坡路
2024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业绩情况。
营收、净利润两位数下滑,卤味公司的处境难言乐观。
2024年,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
2017年3月17日上市以来,绝味食品始终保持盈利状态,虽然起伏较大,但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值看,2024年财是绝味食品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
行业失光,煌上煌同样走入谷底。2024年,煌上煌实现营业收入约17.39亿元,同比下滑9.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4亿元,同比下滑42.86%。
煌上煌2012年9月5日上市,业绩高光时刻出现在2020年,当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4.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2亿元。
相比之下,2024年,周黑鸭实现营业收入约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年内溢利约0.98亿元,同比下滑15%。
周黑鸭自2016年11月11日上市以来业绩相对稳定,但是净利润跌破1亿元的年份并不多,上一次还是在2022年——收入约23.43亿元,年度溢利约0.25亿元。整体来看,周黑鸭距离上市之初的高利润(2016年和2017年,公司的年度溢利均超过7亿元)已经越来越远。
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的营收净利均出现同比下滑,在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看来,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众多卤味品牌涌入,消费者选择增多,需求被分散。近两年量贩零食连锁品牌发展迅猛,预包装卤味制品及肉制品零食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无形中替代了现制卤味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经济环境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消费者对卤味制品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下降。
此外,三大巨头都存在门店调整情况,关闭低效门店产生销售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成本费用也增加了负担,绝味食品广告宣传费大增,煌上煌促销及固定费用上升。而部分公司投资失利,如绝味食品对外股权投资亏损拖累利润。
不再跑马圈地,绝味食品“消失”三千多门店
卤味消费需求疲软,企业开始加速收缩。
煌上煌在财中提到,2024年,顾客购买力和消费场景发生变化,酱卤肉制品加工业老店单店收入同比下降;同时公司门店拓展不达预期,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导致经营业绩达成不理想。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门店数量均在2024年大幅缩减。
最近两年,周黑鸭和煌上煌的门店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3660家专卖店,其中直营门店241家、加盟店3419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8个省份。回望一年前,截至2023年12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拥有4497家专卖店,一年砍掉门店837家。
周黑鸭闭店开始大刀阔斧。截至2023年底,周黑鸭的门店总数为3816家,其中自营门店1720家,特许经营门店2096家。截至2024年底,周黑鸭的门店总数为3031家。
周黑鸭在2024年年中表示,在进行门店拓展时,公司淘汰了部分低质门店,积极推进门店服务升级与精细化管理。同时,周黑鸭也承认,调整门店策略导致公司产生一定销售损失。
绝味食品2023年年显示,当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增,主要因为销售金额和门店数量的增长。截至2023年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5950家(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全年净增长874家。在2024年年中,绝味食品未披露公司的门店数量和增减情况。不过,半年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绝味食品在中国大陆地区门店总数为14969家,关店趋势已经显现。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初,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为12129家。
在2024年半年中,绝味食品表示:“伴随着宏观需求和消费环境的转变,公司从跑马圈地式的开店策略转向精耕细作,将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门店模型,与加盟商共渡难关。”
业绩下滑、门店数量负增长,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实现微增。
2024年,绝味食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3.95%,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滑20.75%。由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等因素影响,其毛利率同比增加5.94个百分点,达到30.79%。
2024年,煌上煌酱卤肉制品的毛利率为38.03%。“从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趋势来看,2024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鸭掌、鸭翅、鸭脖等相关鸭副产品原料市场价格均处于低位,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生产成本的逐步回落带来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的稳步回升,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5.93个百分点。”煌上煌表示。
2024年,煌上煌酱卤肉制品业排名前10位的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情况。截取自企业财
在供应链深度整合中,周黑鸭2024年全年毛利率上升4.4个百分点至56.8%。
两亿广告费卖不动“鸭脖”,客单价下滑换不来销量
2024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三家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其中,销售费用的增长进一步挤压了绝味食品的利润空间。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约为6.67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高纪录。对于销售费用23.31%的增长,绝味食品表示:“主要系2024年广告宣传费(约2.17亿元)支出增加。”
相比之下,煌上煌在2024年销售费用的涨幅不大,仅为2.23%。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最近三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情况表现不佳,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至2024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分别约为-0.94亿元、-1.16亿元、-1.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7亿元。
煌上煌2024年投资收益为正数,金额在百万级。不过,2024年,煌上煌子公司真真老老合作方仓储火灾造成的存货损失1616.98万元以及商誉减值计提增加1074.99万元等因素,进一步侵蚀了公司的业绩。
周黑鸭每张采购订单的平均消费从2023年的56.9元降至2024年的54.39元,销量则从2023年31453吨降至2024年的26159吨。
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作为国内卤味行业的头部企业,曾凭借独特的口味、广泛的门店布局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三家公司均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詹军豪认为,卤味品牌如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应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口味和种类,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在打造差异化品牌定位方面,可以突出自身的特色产品或服务,强化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以区别于竞争对手。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和精准的市场定位,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新京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穆祥桐
本文标题:卤味三巨头关数千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