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96亿造驱逐舰
日本996亿造驱逐舰推荐文章1日本天价打造“全球最大驱逐舰”,垂发比055大驱还多
日本共同社18日称,日本防卫相中谷元透露,日本将为2艘全新建造的“宙斯盾系统搭载舰” (ASEV)耗费1.941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96亿元)的天价。根据此前透露的信息,作为未来日本海基反导的核心力量,该舰满载排水量超过1.4万吨,配备有128个垂直发射单元,号称是全球最大的驱逐舰。
共同社称,根据中谷元的说法,这两艘驱逐舰1.9416万亿日元覆盖了40年的全寿命周期,包括构想、研究开发、量产部署、使用维护和废的各个阶段,其中建造费约7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0亿元)、燃料和维修等维护费约1.07万亿日元等,与其他舰艇相比较“成本合理”。
外界好奇的是,这个天价成本真的“合理”吗?
不妨先从该舰的来历说起。日本政府2020年宣布取消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计划,作为替代,建造了两艘“宙斯盾系统搭载舰”,它们计划分别于2027年度和2028年度开始服役。对于该舰的具体性能,日本方面的说法也几经变迁,早先称宣布该舰排水量将超过惊人的2万吨,甚至考虑过采用前卫的三体船设计,但最终仍选择了相对保守的方案。
美国“海军”新闻网站此前透露,在今年3月阿布扎比举行的IDEX 25展会上,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首次展示了日本正在研发的这种“宙斯盾系统搭载舰”的模型和详细数据——要问为什么是美国公司公布数据?因为该舰的核心——新一代AN/SPY-7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产品,整舰基本就是围绕这部雷达展开设计,因此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布的数据被认为具备相当可信度。
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数据,这种新型驱逐舰全长190米,宽25米,标准排水量1.2万吨,满载排水量可能超过1.4万吨,相当于美国海军最新的“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驱逐舰的1.7倍,也超过了中国的055型大驱(长约180 米),更远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最大的“摩耶”级驱逐舰之上(长170米、宽21米,标准排水量8200吨)。唯一可能与这种日本驱逐舰比较吨位的,就只有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了,后者排水量1.45万吨,但在尺寸上仍小了点(全长183米,宽24.6米)。
道提到,对于日本海上自卫队而言,这种新型驱逐舰将是划时代的装备——与现役8艘选择AN/SPY-1系列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宙斯盾驱逐舰不同,它配备了更先进的AN/SPY-7有源相控阵雷达,跟踪能力是SPY-1雷达的5倍,不仅可以探测高空来袭的弹道导弹,还可以同时应对多枚弹道导弹。在武器方面,该舰拥有128个垂直发射单元,分前后两部配置(64+64),数量也超过055型大驱的112个和“摩耶”级驱逐舰的96个,与韩国的“世宗大王”级并列为“全球垂发单元数量最多的战舰”。据称,该舰的垂发系统可以发射SM-3 block2A和SM-6防空导弹,以及未来的GPI拦截弹,用于对抗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等先进威胁,还可容纳战斧巡航导弹,用于在岛屿防御行动中对敌方防空范围外的地面目标实施远程打击。
此外该舰在舰体舯部还预留了两部奇怪的小型炮塔位置,联想到不久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开了国产40毫米电磁轨道炮的原型机,未来这种日本宙斯盾舰可能会选择搭载电磁轨道炮用于提升防空反导能力。
按照日本的传统,这种堪称海上自卫队王牌的未来驱逐舰集中了日本能够获得的所有先进装备,由此也导致其成本一路飙涨。该舰2020年的单舰建造预算为2400亿日元,如今已经上涨了60%,相比之下,“摩耶”级驱逐舰的建造成本约1400亿日元。防卫省的解释是,日元疲软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是造成该舰建造成本一路飙涨的原因。其中仅向美国采购AN/SPY-7雷达天线的合同价格约为 3500 亿日元(23.4 亿美元),宙斯盾系统的合同价格约为 1382 亿日元(9.23 亿美元)——由此可以发现,在7800亿日元的建造总费用中,大部分都落到美国军火商的腰包里了。这种变相的“上缴保护费”,倒也符合日本定义的“成本合理”。
枢密院十号/老司机马识途
推荐文章2真实面目露出来了!日本将耗资1.9万亿日元造全球最大驱逐舰”近日,日本防卫省宣布将耗资1.941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96亿元)建造两艘“宙斯盾系统搭载舰”(ASEV),号称“全球最大驱逐舰”,这一计划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性能上看,这两艘驱逐舰确实具备诸多亮点。其满载排水量超过1.4万吨,仅次于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舰上配备128个垂直发射单元,数量超过中国055型大驱的112个和日本“摩耶”级驱逐舰的96个,与韩国“世宗大王”级并列为“全球垂发单元数量最多的战舰”。此外,该舰还装备了先进的AN/SPY-7有源相控阵雷达,其跟踪能力是现役SPY-1雷达的5倍。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然而,如此强大的战舰背后是高昂的成本。1.9416万亿日元的费用覆盖了40年的全寿命周期,包括构想、研发、部署、使用维护和废等各个阶段。其中,建造费约7800亿日元,燃料和维修等维护费约1.07万亿日元。相比之下,“摩耶”级驱逐舰的建造成本仅约1400亿日元。日本防卫省将成本飙升归咎于日元疲软和物价上涨,但其中大部分费用都流向了美国军火商,仅AN/SPY-7雷达天线的合同价格就高达3500亿日元。
摩耶”级驱逐舰
日本声称建造该舰是为了应对地区安全威胁,加强自身防御能力。然而,其背后的战略野心不容忽视。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军事扩张动作频繁,试图在地区军事力量对比中占据上风。此次建造超大型驱逐舰,更是彰显了其试图提升军事威慑力的企图。
然而,这一计划也引发了地区国家的担忧。日本的军事扩张是否会打破地区军事平衡,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尽管日本对该项目充满信心,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首先,高昂的军事开支对日本财政是巨大负担。在国内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如此巨额的军事投入必然会压缩其他领域的发展资源。其次,该舰的建造和使用高度依赖美国技术,这使得日本在军事战略上难以完全自主。
此外,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单纯依靠一两艘大型驱逐舰难以实现绝对的军事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军事力量的对抗是体系化的,单一的大型舰艇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日本欲天价打造“全球最大驱逐舰”的计划,表面上看是为了提升自身军事能力,但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考量。然而,这一计划不仅面临诸多实际挑战,也可能对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潜在风险。国际社会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推荐文章3日本砸996亿造大驱逐舰!128垂发单元配战斧弹,东风导弹南海待命近日,一则军事新闻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据日本共同社 18 日道,日本防卫相中谷元透露,日本将为 2 艘全新建造的 “宙斯盾系统搭载舰”(ASEV)耗费 1.9416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996 亿元)的天价。这两艘号称全球最大的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超过 1.4 万吨,配备有 128 个垂直发射单元,着实让世界为之一惊。消息一经传出,瞬间点燃了军迷们的讨论热情,各大军事论坛、社交媒体都在热议这一话题。
日本天价打造 “全球最大驱逐舰” 意欲何为?日本建造这两艘超级驱逐舰的计划并非一蹴而就。早在 2020 年,日本政府宣布取消部署 “陆基宙斯盾系统” 计划,作为替代,决定建造两艘 “宙斯盾系统搭载舰”。这一转变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从战略层面来看,日本一直试图在地区军事力量对比中占据优势地位。随着周边国家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反导、防空等领域的进步,日本深感自身安全面临威胁。打造这两艘万吨级驱逐舰,无疑是其提升自身军事威慑力的重要举措。
从技术层面分析,该舰集中了日本能够获得的所有先进装备。其核心 —— 新一代 AN/SPY-7 有源相控阵雷达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数据,这种新型驱逐舰全长 190 米,宽 25 米,标准排水量 1.2 万吨,满载排水量可能超过 1.4 万吨。相比美国海军最新的 “阿利?伯克” 级 Flight III 驱逐舰,其排水量是后者的 1.7 倍;与中国的 055 型大驱相比,长度上也更胜一筹(中国 055 型大驱长约 180 米),更远超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最大的 “摩耶” 级驱逐舰(长 170 米、宽 21 米,标准排水量 8200 吨)。在武器配置方面,该舰拥有 128 个垂直发射单元,分前后两部配置(64+64),垂发单元数量超过了中国 055 型大驱的 112 个以及日本 “摩耶” 级驱逐舰的 96 个,与韩国的 “世宗大王” 级并列为 “全球垂发单元数量最多的战舰”。据称,其垂发系统可以发射 SM-3 block2A 和 SM-6 防空导弹,以及未来的 GPI 拦截弹,用于对抗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等先进威胁,甚至还可容纳战斧巡航导弹,具备在岛屿防御行动中对敌方防空范围外的地面目标实施远程打击的能力。
巨额成本背后的重重隐忧如此强大的战舰,造价自然不菲。1.9416 万亿日元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建造费约 78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390 亿元)、燃料和维修等维护费约 1.07 万亿日元。与其他舰艇相比较,日本防卫省声称 “成本合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单舰建造预算从 2020 年的 2400 亿日元上涨至如今,涨幅高达 60%。相比之下,“摩耶” 级驱逐舰的建造成本约 1400 亿日元。防卫省将成本飙升的原因归咎于日元疲软和物价上涨,但这其中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仅向美国采购 AN/SPY-7 雷达天线的合同价格约为 3500 亿日元(23.4 亿美元),宙斯盾系统的合同价格约为 1382 亿日元(9.23 亿美元)。由此可见,在 7800 亿日元的建造总费用中,大部分都落入了美国军火商的腰包。这不仅让人质疑,日本花费如此巨资打造的战舰,究竟是为了自身国防安全,还是在为美国的军事利益买单?
此外,该舰在设计和性能上也并非完美无缺。例如,其采用的 AN/SPY-7 雷达原本是为陆基宙斯盾设计,硬搬到舰上后,导致重心偏高,在复杂海况下的稳定性令人担忧。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如台风等,战舰的航行安全和作战性能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虽然该舰垂发单元数量众多,但 MK41 垂发系统的 635 毫米口径相比中国 055 型大驱的 850 毫米口径细了一圈,这意味着一些大型导弹,如高超音速导弹等,根本无法装填,在导弹搭载的灵活性和打击威力上大打折扣。
中方东风导弹南海待命,彰显捍卫主权决心面对日本在军事装备上的这一重大动作,中国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近期,中方东风导弹在南海待命的消息引发关注。南海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区域,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日本打造如此强大的驱逐舰,其潜在的军事威胁不容忽视。中国在南海部署东风导弹,无疑是向外界表明,中国有能力、有决心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东风导弹作为中国的 “国之重器”,具有多种型号,涵盖了不同射程和打击能力。其具备高精度、高速度、强突防等特点,能够对海上和陆地目标进行有效打击。无论是日本的新型驱逐舰,还是其可能在南海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东风导弹都能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在现代战争中,导弹的威慑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实际发射打击上,更体现在其存在所带来的战略制衡效果。只要东风导弹处于待命状态,就足以让任何试图在南海挑衅中国的势力三思而后行。
而且,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是全方位、体系化的。除了东风导弹,中国在南海地区还拥有先进的舰艇编队、航空兵力量以及完善的侦察预警体系等。这些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络。日本若想凭借一艘或两艘驱逐舰就在南海地区掀起风浪,无疑是自不量力。中国的军事发展始终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旨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对外部威胁坐视不管。一旦有人敢于侵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必将予以坚决回击。
日本耗费巨资打造全球最大驱逐舰,看似来势汹汹,但实则暗藏诸多问题。而中国东风导弹在南海待命,展现出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任何试图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都将受到坚决抵制。未来,我们需持续关注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动态,同时也对中国的国防实力充满信心,相信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本文标题:日本996亿造驱逐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