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反华议员赴港被拒
英反华议员赴港被拒推荐文章1英反华议员被拒入境 港府:应清楚自身过去作为
据香港媒体道,日前有英国国会议员被拒入境香港特别行政区。4月14日晚,香港特区政府发表声明,指不会评论个别个案,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当日下午会见正在访港的英国贸易政策部部长道格拉斯·亚历山大,并就事件交换意见,重申特区政府的立场。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入境处在处理每宗入境个案时,会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处理,人员有责任向入境人士查询以确定入境目的,入境人士也应当清楚自身过去的行为,如果拒绝回答与入境目的有关的提问,对处理入境没有帮助。
据道,英国自由民主党下议员贺候丝上周与丈夫前往香港特区,在机场被特区入境处拒绝入境,并于约5小时后被遣返回国。而她的丈夫则“很快就进入了香港”。
据了解,贺候丝是所谓“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的成员,贺候丝本人也曾对中国有过多种无中生有的所谓“批评”。
看看新闻记者: 孙悦
编辑: 孙悦
责编: 安乐
推荐文章2深度道9:英反华议员入香港被拒,西方从5个方面歪曲事实真相2025年4月10日,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韦拉·霍布豪斯以“探亲”名义赴港,但在香港机场被拒绝入境,她本人被扣留约5小时后遭遣返英国,她的丈夫则顺利入境。霍布豪斯声称这是“对英国议员的侮辱”,要求中方解释;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也公开施压,称将紧急与中国政府交涉。中方的回应是:香港特区政府依法行使主权,处理入境事务属于国家主权范畴。这本是一个中国对国外反华分子进行精准强硬打击的典型案例,大快全体中国人心,反映了中国在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外交策略上的立场和态度。
但是,西方媒体借机大肆渲染这是中国“人权打压”,并且采取西方惯用的认知战策略,从五个方面恶意歪曲事实真相。
第一,刻意模糊人物政治背景,构建“无辜受害者”人设。西方媒体刻意隐匿霍布豪斯的反华组织身份,霍布豪斯作为“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的核心成员,长期积极参与反港反中活动,如推动英国制裁香港官员、编造涉疆“种族灭绝告等,但西方媒体在道中仅将其描述为“探亲议员”,刻意淡化其政治身份。英国《每日电讯》将霍布豪斯事件描述为普通游客被拒,而对IPAC在2022-2025年间发起280余项反华提案的纪录从不提及,有意掩盖霍布豪斯长期干预中国内政的本来面目。媒体聚焦道霍布豪斯“被盘问5小时”“差点流泪”等场景,却回避其过往反华时言行的挑衅与嚣张。BBC道中详细描述其“护照被没收”“行李被搜查”,却不说明这些程序是香港国安法授权的标准审查流程。
第二,嫁接“亲情叙事”与政治操弄。美联社、《政客》新闻网利用家庭纽带制造道德绑架,强调霍布豪斯“探望刚出生孙子”的亲情诉求,暗示香港“不近人情”,却不道其未参与反华活动的丈夫顺利入境的事实,刻意制造“选择性打压”假象。同一媒体在道以色列拒绝英国议员入境时,强调被拒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但对霍布豪斯则使用“探亲受阻”标题,充分暴露西方媒体的双标叙事嘴脸。霍布豪斯自称是“1997年后首位被拒议员”,《泰晤士》以此渲染香港“自由倒退”,却不提及1997年前英国殖民政府对华裔公民的系统性入境歧视。
第三,曲解法律程序,污名化国安法。英国《卫》割裂法律与主权的关联性,声称“香港国安法破坏法治”,却回避英国《2023年国家安全法》赋予政府更广泛的拒签权。英国可以依据其国安法秘密驱逐所谓“威胁国家利益”者,例如,拒绝中国大使进入英国议会,但西方媒体集体对此保持沉默。BBC在道中指责香港国安法“模糊不清”,却不提及美国《移民与国籍法》授权总统可以无理由禁止外国人入境。《纽约时》质疑香港当局“程序不透明,未说明拒签理由”,但根据香港国安法第43条实施细则,特区政府无需公开涉及国家安全的审查细节,这也是美英等国按照“国家安全例外”原则的通行做法。
第四,选择性放大政治反应,制造对立叙事。路透社将英国外交大臣拉米的“深切关注”描述为“国际社会共识”,却不提及德国、法国等欧盟核心国家并未公开批评中国。法国《世界》认为“事件属中国主权范畴,不应过度政治化”。2024年以色列拒绝两名英国工党议员入境,拉米只是表态“不可接受”,但西方媒体刻意制造对华孤立印象,只是拿香港说事。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还故意嫁接无关议题扩大恐慌,将这一事件与“解放军台海演习”并列道,暗示中国“系统性压制自由”。
第五,操纵文化符号,强化意识形态对抗。《经济学人》有意使用“前殖民地香港”的表述,公然违反联合国确认香港为非殖民地的第2908号决议,暗示英国对香港仍有“特殊责任”,试图借此类措辞唤醒殖民记忆,否定中国主权合法性。CNN有意制造语言陷阱,在标题中使用“被中国拒绝入境”,而不是“被香港拒绝”,刻意模糊“一国两制”下香港依法行使入境管治权的法律事实。《华尔街日》将事件纳入“全球专制扩张”系列道,援引“自由之家”等反华智库数据,声称“香港自由度排名骤降”,却不说明该机构由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评分标准充满政治偏见的事实。
西方媒体为什么要炒作这件事情呢?
一是配合美国对华认知战。事件爆发同期,美国正推动“印太经济框架”围堵中国,西方媒体借机将这一孤立事件与南海、台海议题捆绑,构建“中国威胁全球自由秩序”的舆论氛围。例如,《政客》新闻网将拒签事件与“解放军台海演习”并置道,制造系统性恐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4年告指出,西方需通过“价值观联盟”削弱中国国际形象,而霍布豪斯所属灯IPAC组织正是该战略的“议员冲锋队”。
二是破坏中欧合作基础。欧盟对事件“谨慎关注”的表态,被西方媒体刻意放大为“欧洲对华强硬共识”。实际上,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并未公开批评中国,反映出欧盟内部对华政策的分裂。渲染事件旨在激化中欧矛盾,阻挠中欧投资协定重启。更深层目标是离间中国与中东欧关系。波兰、匈牙利等“17+1”机制成员国近年加强对华务实合作,西方希望通过炒作“人权危机”,逼迫中东欧国家在价值观与经济利益间“选边站”。
三是转移国内治理危机。英国越来越呈现系统性衰退,2025年英国通胀率达9.2%,苏格兰独立公投呼声再起,保守党政府急需制造外部敌人转移矛盾。将拒签事件塑造为“中国霸凌”,可掩盖英国脱欧后经济凋敝、社会撕裂的现实。英媒甚至将事件与“英国军舰南海航行”关联,煽动民粹主义情绪。英国军情五处2024年被曝非法监听公民通讯,种族仇恨犯罪同比激增37%,但媒体对此集体沉默,转而将中国依法拒签塑造成“民主危机”,暴露其舆论操控的双重标准。
四是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驱动。渲染“中国威胁”可直接刺激军火订单,为军工集团创造需求。事件发酵期间,英国BAE系统公司宣布向澳大利亚增售26型护卫舰,价值48亿英镑,罗尔斯·罗伊斯同步推进“暴风雨”六代机研发。IPAC作为“议会游说机器”,与军工巨头存在资金纽带。该组织2024年从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企业获取超120万英镑政治献金,其炒作反华议题可以为金主开拓市场。
五是残余殖民优越的不甘。英国部分精英仍沉浸于“日不落帝国”荣光,拒签事件触发其历史挫败感。霍布豪斯声称“1997年后首位被拒议员”,显示殖民者心中的不甘。《泰晤士》公然使用“前殖民地香港”的表述,这种心态与英国对BNO护照的政治操弄一脉相承:即通过赋予港人“二等公民权”,维持对香港事务的隐形干预。
中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使香港人均GDP从1997年2.7万美元升至2024年5.1万美元,对西方制度构成强烈冲击。西方国家更深层恐惧在于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2024年全球南方国家对中国支持率达68%,而西方仅剩31%。西方媒体的渲染,是殖民遗毒、霸权护持、资本利益与制度焦虑的混合产物。其核心逻辑在于:将中国主权行为异化为“规则破坏”,以维护西方对国际秩序的主导权;用人权话语掩盖地缘遏制,为军事扩张与经济脱钩制造道德合法性;通过舆论操控转嫁国内矛盾,延缓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爆发。
这种策略短期内可能煽动部分民意,但长期看将加速西方“话语宗教”的破产。正如中国网友所言:“一边吃中国饭,一边砸中国锅的日子该结束了”。唯有坚持依法反制、揭露双标、扩大国际共识,才能破解这场精心设计的认知围攻。正如港澳平文章指出:“美英等国一边为自己家门装上重锁,一边却不让别人家里闩门防盗”。这场舆论博弈的本质,是西方企图维持“规则我来定,主权你妥协”的霸权逻辑,而香港依法拒签事件恰恰成为戳破其虚伪性的试金石。
中方为什么敢于拒绝反华英国议员霍布豪斯入境香港呢?
第一,维护国家安全与香港稳定。霍布豪斯是反华组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的核心成员,长期炒作涉疆、涉港、台海等议题,支持香港修例风波中的暴力行为,并推动对华制裁。中国拒绝其入境,旨在防止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避免其借“探亲”之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此类精准执法成为特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第二,强化主权与“一国两制”原则。中国通过此举明确宣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干涉。外交部多次强调,香港回归后英国“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拒绝入境是主权的正当行使,也是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实践。此举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主权不容交易”的范例。
第三,反击西方双重标准与殖民思维。英国部分政客仍抱有殖民时代的心态,试图延续对香港的“道德主权”,中国通过拒绝入境行动揭露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英国常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国公民入境,却对中国依法行权横加指责。中方的做法就是要打破西方将价值观凌驾于主权的霸权逻辑。
第四,依据法律行事。国际法规定,主权国家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允许外国人入境,无需提供理由。《香港国安法》明确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港府有权依法拒绝可能威胁国安的外国人入境。《香港基本法》第154条赋予特区管理出入境事务的法定权力。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常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外国人入境,英国曾拒绝中国学者签证,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制裁中方官员。中国的做法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对等反制的正当性。
我们高兴的看到,对西方媒体的渲染炒作,中方进行了积极的舆论应对:
外交回应:简洁有力,直指核心。中国外交部以“入境事务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作为统一回应,避免陷入冗长辩论,同时强调“豺狼来了有猎枪”的底线思维。此举既符合国际法,又避免了西方设置的“人权叙事陷阱”。中方通过列举英国限制外国人入境的案例,揭露其“我可以干涉你,但你不能拒绝我”的殖民逻辑。我们还通过对比香港回归前后的不同发展成就,以及国安法实施后的社会稳定情况,在国际舆论中强化了“爱国者治港”的正当性,反证反华议员的指控不实。另外,民间与官方媒体有力协同,国内媒体广泛道事件真相,突出霍布豪斯的反华背景,激发公众对主权维护的支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不惧任何敌对势力。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对反华组织和敌对势力坚决进行精准还击越来越有必要。
中国的强大是对反华分子强硬的基础和支撑。中国的实力是在敌对势力的逼迫中不断提升的。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6年美国用航母战斗群威胁中国,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海南岛中美撞机事件,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为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们的祖先提示我们: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星球上依然有不少信奉“丛林法则”者,对他们,大棒比胡萝卜管用好使。#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推荐文章3反华议员赴香港被拒入境!英外长要求中方解释,我国回应太快人心前言日前,一则消息引起了国际各界热议,一位英国议员前往香港探亲,竟被我国拒之门外。
随后英方强硬的要求中方给出解释,为什么不让他们的议员探亲。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拒绝一个要探亲的英国议员进入香港?这个英国议员是真的要去香港探亲还是另有图谋?
反华议员的“探亲”最近,一条消息让人们瞬间把目光又放到了中英关系上。
英国自由党民主议员贺候丝要去香港探望孙子,然后被我们给拒了。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公民要进入另一个国家,需要提前申请入境许可,而被申请国有权利根据自身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决定是否批准入境申请,所以入境申请被拒绝的情况并不少见。
那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她呢?
贺候丝在西方可是“反华”领域里响当当的存在,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放弃给中国造谣,还想着要干涉中国内政。
尤其是在香港问题上,贺候丝完全无视了香港回归后,在祖国推出的一国两制方针下发展的有多好,多次张嘴攻击香港的国安法,好像保证香港的法律在她眼里是多么罪大恶极的事。
涉疆问题上更是能看到她上蹿下跳的身影,在各种地方编造“种族灭绝”的荒谬谣言,她嘴里的新疆直接被形容成了“人间炼狱”!
贺候丝那叫一个劣迹斑斑,现在突然说要去香港探望孙子,很难让人相信她是真的想看小孩子了,谁知道她是不是要借着探亲的名号去破坏香港稳定,继续给中国抹黑?
如果贺候丝这次去香港探亲,是一些反华势力策划的一步棋,让她在香港制造混乱怎么办?
所以她入境被拒是情理之中的,因为我们国家对反华势力绝对不会有任何容忍。
无理取闹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贺候丝打着要去探望在香港生活的儿子和刚出生的孙子的理由,嚷嚷着要入境,却被香港直接给否了。
贺候丝在香港接受了5个小时的询问,还检查了她的行李,直接被遣返,但是她丈夫却被允许入境。
这消息传出去之后,很多人都在好奇贺候丝到底为什么直接被“撵回去”。
要知道她可是“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的骨干级核心成员,这组织是2020年成立的,里边有美国,英国,日本等其他国家里对中国持有非常负面立场的议员。
这些人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阻止中国发展,具体行为包括不限于炮制大量和香港,新疆等地有关的谣言,污蔑指控。
贺候丝所在的英国自由民主党近年来一直在盯着和香港有关的问题,2024年发布的告还污蔑香港法治严重倒退,希望英国政府能根据这个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贺候丝在党内会议上也不止一次说“中国会威胁英国的价值观”这等荒谬之言。
所以香港拒绝贺候丝入境,把人遣返是非常正确的行为。
但是英国外长拉米就坐不住了,他二话不说的就要求中方根据这件事情给出解释。
要知道英国之前一直在处理这类事务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比如其他国家的相关人员想要入境英国,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拒绝他们。
只要感觉对方有那么一点儿能和英国安全有关系,就毫不犹豫的遣返回去。
这次香港特区遣返贺候丝也是根据国家安全审查做出来的决断,可是英国就不愿意了。
其实他们并不在意贺候丝到底能不能够去香港探亲,只是想拿她被拒绝入境这件事情给中国施压,用这种方式来满足其中一部分反华政客的需求,顺便在国际舆论上刷一波存在感,给中国抹黑。
大国回应的底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根据这件事情给了回答:香港的事务从头到尾都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干预。
这次林剑的发言也是中国对长期干涉内政,散布虚假信息的外国政客给了明确回应,回应的话语虽然短,但是却展现了我们国家坚定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以及在国际事务上不卑不亢的风范。
英国就别想借着这件事情扮演一个无辜受害者的角色,我们不会接受他们泼过来的脏水,更不会容忍他们的“双标”。
从国际法理来看,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够自主决定允许谁进入本国,这是国家主权的一种体现。
中国外交部这次回应是有理有据的,贺候丝做的那些事情,中英双方都心知肚明,而且香港一直都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将贺候丝遣返回国也是根据中国法律还有香港自身的政策法规来处理的。
贺候丝这次说是要我看刚出生的孙子,但是她之前一直参加反华活动也不是假的,甚至还做出了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行径。
她的这一些行为已经非常严重的危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就算参考英国对于“国家安全”是否有威胁的评判标准,把人给撵回去也是行使正当权利,维护了法律尊严和国家安全。
站在国际关系层面来看,中国外交部给的回应也是在向世界说明,中国在主权问题上不会被任何外部势力进行无理施压。
有的时候不是谁先占据了舆论,谁先装可怜,谁就有道理,至于英国外长拉米要求中国给的解释也是希望能在国际上给英国找回颜面。
但中国的回应直接让他们的企图都落空,干脆果决的点出了英国的小心思,也给其他那些想要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的势力敲响警钟,中国的底线不容试探。
这件事情公布出来之后,中国百姓对于外交部的回应也纷纷点赞,很多网友都觉得我们国家就应该拿出强硬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反华势力,不能让他们有机会钻空子。
未来中国也会持续的维护国家主权,保证国家安全发展,从而展现大国的担当。
参考资料: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多次无中生有“批评”中国
2025-4-1414:21观察者网
本文标题:英反华议员赴港被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