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有其年己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钕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译文】


  黄帝问道:有人年纪已很大,还能生育子女,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超过了常人,气血经脉还畅通,而肾气有余。虽然能够生育,但在一般情况下,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到这个岁数男女的精气都穷尽了。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译文】


  黄帝问:养生有成的人,年纪都达百岁,能不能生育呢?


  岐伯说:善于养生的人,能够推迟衰老,保全身体如壮年,所以即使年寿很高,仍然能生育。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译文: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真人,他能与天地阴阳自然消长变化的规律同步,自由地呼吸天地之间的精气,来保守精神,身体与精神合而为一。所以寿命就与天地相当,没有人终了之时,这就是因得道而长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注释】


  ①至人:指修养高,次于真人的人。


  ②和于阴阳:符合阴阳变化之道。


  ③调于四时:适应四时气候的往来。


  【译文】


  中古时代有至人,他道德淳朴完美,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适应四时气候的变迁,避开世俗的喧闹。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所见所闻,能够广及八方荒远之外。这是能够延长寿命,身体强健的人。这种人也属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患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③,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译文】


  其次有圣人,能够安居平和的天地之间,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从来不生气行为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仿效世俗而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外不使身体为事务所劳,在内不使思想有过重负担。以清静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所以形体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寿也可以达到百岁。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像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译文


   其次有贤人,能效法天地的变化,取象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运行,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追随上古真人,以求合于养生之道,这样,也可以延长寿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寿。


    学习摘要和感悟:真人,能与天地阴阳自然消长变化很大规律同步,自由地呼吸天地之间的精气,来保守精神,身体与精神合而为一。


   至人,道德淳朴完美,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适应四时气候的变迁,避开世俗的喧闹,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所见所闻,能够广及八方荒远之外,这是能够延长寿命,身体强健的人。这种人也属于真人。


   圣人:能够安居平和的天地之间,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从来不生气 行为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仿效世俗而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外不使身体为事务所劳 在内不使思想有过重负担。以清静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所以形体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寿也可以达到百岁。


  


   贤人:能效法天地的变化,取象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运行,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追随上古真人,以求合于养生之道,这样,也可以延长寿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寿。


   从这一篇总结:养生的核心在于保持“形与神俱”。取法于自然之道而生活,“天真”即天赋予人的真精真气,上古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明白保养天真的重要意义。本篇名言:“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上古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