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是黄飞鸿的生平与影响陈列,位于广东“佛山祖庙(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内。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正门,为二层岭南建筑风格的小式古建,坐西朝东,与主展馆(演武厅)和南北厢房形成四合院格局。
进入纪念馆正门,四扇屏风前,是一尊青铜铸造的黄飞鸿坐像,大师双手抱拳、欢迎每一位来访的游客。
(我将照片进行了左右反转,改变了抱拳手势,不知对否?)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设有黄飞鸿事迹陈列馆和飞鸿电影院、宝芝林(复原)等展厅,免费开放。但进入祖庙大门,则需要购门票。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旁门
前言
黄飞鸿,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者,更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义士。他是一位武者,武毅而讲武德;他是一位仁者,尚武而有仁心;他是一位义士,仁恕而彰侠节。
黄飞鸿的形象深入人心。上世纪30年代以来,以黄飞鸿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艺坛上层出不穷。一个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艺术形象——"佛山黄飞鸿"已是家喻户晓。
黄飞鸿纪念馆既展示黄飞鸿生平,也展示80多年来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广播、粤剧、小说、美术等文艺作品,以期还原和呈现一个真实而又有传奇色彩的黄飞鸿形象。
演武厅
妙药济群黎袅袅仁风扬粤海
铁拳惩腐恶巍巍武德壮神州
天地一飞鸿
第一部分
佛山黄飞鸿
黄飞鸿自幼从父习武,后又得洪拳名师真传。他曾以卖武为生,后在广州开设武馆,成为武术教练,在南派武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广州,他设立医馆,扶危救急;后又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功勋。1925年,黄飞鸿病逝于广州。
黄飞鸿大事年表
1856年 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广东佛山。
1862年 开始从父黄麒英习武。
1868年 随父在佛山、广州、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战胜武师郑大雄,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9年 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铁线拳"和"飞铊"等。
1872年 移居广州,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结束卖武生涯。
1874年 被广州三栏行(果、菜、鱼栏)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1875年 在西樵官山墟当铺遇贼人打劫,黄飞鸿一人击退数十人,当地传为佳话,随后应邀到石龙乡授徒。
1876年 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黄飞鸿赴港以"猴形拐脚"踢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
1877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被恶棍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相助,后以一人抗击对方数十人寻衅。同年,另设馆于广州西关迥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
1878年 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为卢九叔任"护草"(现场保镖)时,严惩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时。
1879年 娶妻罗氏,婚后三月罗氏病卒。
1882年 被聘为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
1885年 被记名提督吴全美聘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迴澜桥处武馆。
1886年 父麒英染疾卒。黄飞鸿失去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
1888年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医术精通,聘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习,赠其"医艺精通"木匾。
1894年 随刘永福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驻守台南。
1895年 刘永福护台失利,飞鸿离台返粤,自此仅行医不授武。
1896年 续娶马氏为妻,生两女、两子(汉林、汉森)。
1900年 马氏病卒后,再续娶岑氏为妻,生二子(汉枢、汉熙)。
1911年 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12年 鱼栏伏记冯学标(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黄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
1915年 纳莫桂兰为妾。
1918年 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猎场任守卫。
1919年 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遭妒,被"鬼眼梁"暗算惨死。4月9日,在广州海珠戏院广州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
1924年 10月广州国民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尽毁,其长子黄汉林又告失业,黄飞鸿因而忧郁成疾。
1925年 农历三月廿五日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平民黄飞鸿
黄飞鸿(1856-1925年),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过。他一生富于传奇,但也是一介平民,人生曲折坎坷,晚年遭受爱子遇害、宝芝林被焚等连串打击抑郁而终。
黄飞鸿夫人——莫桂兰
黄飞鸿儿子——黄汉熙
黄飞鸿长眠之地——广州观音山
莫桂兰发扬黄飞鸿洪拳
莫桂兰回忆黄飞鸿的口述资料
黄飞鸿16岁时在广州第七甫水脚(水脚即埗头)开设首家武馆。图为清末时广州的水埗。
1877年黄飞鸿增设武馆于迴欄桥附近,收徒授艺兼治刀伤跌打。图为清末时的迴欄桥。
《黄飞鸿开设的第一家武馆》油画
广州西关图
仁人黄飞鸿
黄飞鸿设武馆的同时,也设"宝芝林"医馆。黄飞鸿宅心仁厚,发大慈恻隐之心,精勤不倦,治病救人。所以,他既是一个武者,又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1886年黄飞鸿设医馆于广州十三行仁安街,堂名“宝芝林”。图为清末时的十三行。
黄飞鸿跌打酒中草药配方(仿制)
义士黄飞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怀绝技的黄飞鸿不忘家国。他追随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与刘永福交往甚深。在抗日保台的战争中,黄飞鸿一展身手,体现他既是一位武者,更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义士。
刘永福像
赞黑旗刘永福(仿制) “余自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孙文
(“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这是清末民初民族英雄刘永福在100年前(1917年)的临终寄语。)
光绪十四年(1988年),刘永福请两广总督张之洞题写“医艺精通”牌匾赠给黄飞鸿,原件在宝芝林被焚时烧毁,宝芝林回迁广州时的传单记载了牌匾内容。
《黄飞鸿别传》中记载了黄飞鸿与刘永福交往的情况。
《清宣统年间黄飞鸿在广州沙地》油画
《黄飞鸿训练黑旗军》油画
林永康 绘
1888年,黄飞鸿任刘永福的黑旗军总教习。1894年,黄飞鸿随刘永福率福字军驻守台南,统率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同侵台日军展开了生死博斗,抗战数月,消灭日军数万人,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武者黄飞鸿
黄飞鸿6岁起随父黄麒英习武,12岁起在佛山、广州等地卖武售药;13岁时,从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学习武术,得其真传。16岁时,黄飞鸿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门下弟子众多,为名重一时的武术家,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一代洪拳大师的基础。
班中黄飞鸿
飞铊、双刀
工字优虎拳示范动作(林世荣演式)
工字伏虎拳以步进退成“工”字形,故名。此拳源出少林,相传至善禅师在广州海幢寺传艺时,陆阿来为其首徒,得工字伏虎拳秘传,后传于黄泰,泰传子麒英,麒英传子飞鸿。黄飞鸿传于梁宽、林世荣、陆正刚、陈殿标等。
铁线拳,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专为锻炼桥手之用,是"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绝技,后由铁桥三之首徒林福成传授黄飞鸿。
五郎八卦棍示范动作(李灿窝演式)
相传此棍法由宋代杨家将之一的杨五郎始创。黄飞鸿将南派武学融入该棍法,使之发扬光大。此棍法长短兼施,双单并用,法门多而密,以圆、点、枪,割、抽、冚、挑、拨、弹、掣、标、压、敲、击十四字为诀。风格朴实无华,结构严谨、威猛沉雄,利于实战,为南派上乘棍法之一。
虎鹤双形拳示范动作(林世荣演式)
虎鹤双形拳由黄飞鸿首创。由于套路中既取虎的"劲"和"形",又取鹤的"象"和"意",故称虎鹤双形拳。整套动作既吸取洪家拳的凌厉攻势,又吸取洪家拳的严密守势,拳势威武,刚柔并用,长短兼施,为黄飞鸿一门之代表拳法。
黄飞鸿狮艺
醒狮表演是一门融武功、技巧为一体的技艺。黄飞鸿以表演狮子出洞、狮子滚柱、狮子采灵芝、狮子上楼台、狮子吐球等狮艺著称,其中"飞铊"采青更称一绝。他将"飞铊"绝技与狮艺套路巧妙结合,以"飞铊"采青百发百中。黄飞鸿还首创女子舞狮之先河,其妻莫桂兰及女弟子邓秀琼的狮艺表演出神入化,享誉广州、香港。
黄飞鸿的影响
黄飞鸿纵横武坛数十年,对洪拳的普及和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门下弟子中不乏林世荣、莫桂兰、邓义、邓芳等出类拔萃的武术家。黄飞鸿的武艺通过其传人的大力推广,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功夫流派。而今,广东、香港、台湾以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美洲等地,都有黄飞鸿的拳术和狮艺流传,影响日益扩大。
莫桂兰(1892-1982年),广东高州人,自幼得家传跌打医术和莫家功夫,为黄飞鸿第四任夫人,随夫学得一身武艺,曾出任福军拳术教练和邓芳"义勇堂"助教。黄飞鸿去世后,她先后创办"黄飞鸿国术馆"和"黄飞鸿健身学院"。
孙中山向林世荣颁发的银质奖章
1921年,广州孤儿院发起慈善筹款,林世荣特地到场表演武术,受到孙中山先生称赞,并以大总统名义向他颁发了奖章。图为孙中山向林世荣颁发的银质奖章。
邝祺添,黄飞鸿徒弟,世居广州,后赴香港设馆,擅五郎八卦棍。
邓芳,三水籍,早年师从黄飞鸿,后随师兄林世荣深造,与邓义在广州带河基设馆授拳多年。
刘湛,广东新会人,林世荣徒弟,获黄飞鸿所赏并亲为指导,多次参与戏剧电影的演出,为观众所熟悉。
陈汉宗,林世荣徒弟,1969年组织“香港中国国术总会”,任会长。
邓秀琼,黄飞鸿唯一女弟子,福军统领吴仁湖之妻。与莫桂兰一起组建广东第一支女狮队,曾任邓方义勇堂狮艺及拳术教练。
黄飞鸿再传弟子赵教在1957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大会时在天安门前作示范表演。
陈镜荣,林世荣徒弟,与弟子陆智夫创办陆智夫国术社香港分社。
黄文启,林世荣徒弟,祖籍鹤山,与同门在香港创办南武体育会。
黄飞鸿武术名扬四海
黄飞鸿海外再传
黄飞鸿传人在世界各地致力弘扬中华武术,宣扬黄飞鸿的武艺、狮艺,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作出不懈的努力。黄飞鸿传人分布在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美国,加拿大、澳洲、以色列、南非、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墨西哥、德国、瑞士、英国、波兰、荷兰、比利时,捷克等地,影响越来越深远。
江沛伟的英国弟子在第三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中表演棍术。
江沛伟的德国弟子在第三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中表演拳术。
赵教再传弟子武打明星戚冠军在台北市开设武术研习班教授黄飞鸿武功。
宋超元,黄飞鸿第四代传人,新加坡岭南术健身学院创办者,授拳数十年,门下弟子遍布新马各地。
新加坡岭南术健身学院演武厅正中供奉的黄飞鸿祖师牌位。
宋超元弟子,现任岭南术健身学院院长江演洪(左)在新加坡创办“佛山黄飞鸿武术馆”。
林祖徒弟黄耀桢(中)与美国三藩市门徒合影。
林祖徒弟邝铁夫(后排中)与美国波士顿门徒合影。
赵志凌在瑞士洪拳馆授徒。
赵教之子赵志凌(中)在意大利罗马授徒。
李灿窝,莫桂兰外孙、嫡传弟子,自幼随莫桂兰习武,现任香港黄飞鸿健身学院负责人。
形意箫(李灿窝分别在七十年代和2000年演式)。
林祖(右六)与他的洋弟子。
兰室清言怀古契
竹林幽趣得天和
1958年,黄飞鸿门人恭祝宗师宝诞联欢叙宴暨嘉宾合影留念。
1971年,黄飞鸿健身学院恭祝黄飞鸿先师宝诞暨全体同门联欢大会留影。
下两幅照片:黄飞鸿 林世荣
黄飞鸿"宝芝林"复原场景
"宝芝林"复原陈列根据清未民初粤式医馆的特点,结合有关史料以及莫桂兰、朱愚斋和黄汉熙等人的口述资料,力求原汁原味地再现历史上真实的"宝芝林"。
宝芝林
联:寶剑出鋏 芝草成林
工字伏虎拳图解
“醫藝精通”牌匾是光绪十四年,刘永福请两广总督张之洞题写。
忠义仁勇关圣帝
前传后教白鹤先师
百载前传仙武术
千年后教佛功夫
狮王争霸 屏前学艺
演武厅中的黄飞鸿画像
匾额:武德是为
对联:
禦侮鋤奸留典範
扶危濟困見精神
练功木人桩
长杆冷兵器
楹柱对联::
仁術仁心仁藥廣施惠澤
武功武德武林長著英風
参观过渡
一代宗师
游戏规则
设置了黄飞鸿功夫动作声光电播放间、洪拳武术套路与岭南醒狮游戏互动区,黄飞鸿武术、小说和电影的查询设备。
香港拍摄的武打片电影有超过一百套是以黄飞鸿生平事迹为题材的,创下了以同一题材拍摄多部电影的世界记录,李连杰、成龙等著名演员皆扮演过他。
第五部分
电影黄飞鸿
1949年以来,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共拍摄了一百余部。各时期不同风格的黄飞鸿题材电影,塑造出一个生动传神的黄飞鸿艺术形象,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钟爱,历久不衰,并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功夫电影的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亦成为世界电影界的不朽神话。
在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各类艺术作品中,电影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对黄飞鸿艺术形象的塑造起到最主要的作用,并由此造就了一批演艺人才。
黄飞鸿题材电影片目一览表
灰色男长杉(电影《黄飞鸿铁鸡斗蜈蚣》中黄飞鸿扮演者李连杰穿戴的服饰道具)
狮头、狮被(仿制,电影《黄飞鸿之西域雄狮》道具)
佛山 宝芝林 黄飛鴻
电视黄飞鸿
上世纪70年代,当黄飞鸿的艺术形象通过电影家喻户晓时,电视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1976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以强大的演员阵容率先将黄飞鸿故事搬上荧屏,并创下了收视纪录。20多年来,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及台湾已出品九部,共203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视剧集。电视连续剧以新的形式、新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黄飞鸿的艺术形象。
世纪之交:动漫电视剧的出现
1999年,统一数码后期制作有限公司推出了36集动画片《新少年黄飞鸿》,情节曲折动人,对白诙谐,画面夸张。黄飞鸿题材电视剧集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90年代,香港、台湾演艺界为顺应观众对黄飞鸿题材电视剧集的喜爱,再度推出了《我是黄飞鸿》、《我爱牙擦苏》、《铁胆梁宽》、《黄飞鸿与十三姨》和《黄飞鸿——故事大全》等剧集。这一时期,黄飞鸿题材电视剧的内容形式趋向多元化,故事以虚构为主,表演上更为夸张。
第七部分
黄飞鸿漫画
以黄飞鸿为题材的漫画,因其幽默诙谐的风格而独树一帜,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不断有新作品推出。
胸怀天地阔,眉间一字宽。
飞鸿踏雪泥,鸿飞留鸿篇。
肖老师制作
本文标题: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