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Nickie Xu, 攝影:許庚林,文字映像排序:許庚林,監製:Nickie工作室。


  富士山:日語:ふじさん; 英語:Mount Fuji,是橫跨日本靜岡縣,富士宮市、富士市、裾野市、禦殿場市、小山町、駿都區和山梨縣,富士吉田市、鳴澤村、南都留區的活火山。 主峰劍峰海拔3775.63米,是日本國內最高的山峰。


  We'll go from Tokyo to Mount Fuji by bus


  富士山在日本古代有很多種稱呼,如富士、芙蓉峰、富嶽、不二的高嶺等,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富士”。 富士山名稱的起源在日本民間有很多傳說,影響最大的是《竹取物語:輝夜姬傳奇》中的輝夜姬與天皇的故事,輝夜姬重返月球後,留給天皇不死仙丹以及一首詩歌,天皇對輝夜姬的離開悲痛欲絕,久久不能忘懷,所以登上離天最近的山將不死仙丹以及詩歌焚燒掉, 從此以後這座山就被成為“不死之山”,即“富士山”。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天皇派武士津和物去日本最高山上焚燒“長生不老藥”,跟隨他登山的人數眾多,囙此這座山成為“武士之山”,後人稱為“富士山”。 兩種說法都和富士山上燒的‘長生不老藥’有關。


  富士山位於日本本州中南部,東距東京約80千米,是橫跨靜岡縣(富士宮市、富士市、裾野市、禦殿場市、小山町、駿都區)和山梨縣(富士吉田市、鳴澤村、南都留區)的活火山,地理座標為北緯35°21′28.8〃,東經138°43′51.6〃。


  Mount Fuji, or Fujisan as it's known to the Japanese, is the nation's most recognizable natural landmark, a conical volcano immortalized by artists like Katsushika Hokusai and Utagawa Hiroshige


  富士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山頂月平均氣溫除夏季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零攝氏度以下,年平均氣溫為-7.1攝氏度,三島平地與富士山山頂之間的全年平均溫差為22攝氏度。


  富士山頂峰以強風氣候為主,全年刮西北偏西或西風,年平均風速為12米/秒,8月是最溫和的月份,平均風速為7.4米/秒。 山頂最大暫態風速為1964年10月5日記載的91.0米/秒,而平地的最大暫態風速是室戶岬的84.5米/秒。


  自古以來,富士山就被視為聖山,又因山頂是淺間大神的供奉地而被視為聖地。 為了平息火山噴發,律令政府設立了淺間神社,用於祭祀和祈禱。 隨著時間的推移,富士信仰變得多樣化,最終衍生出村山修玄和富士公等教派。


  On a good day, you will have a great views of Fuji


  富士山由富士五湖、劍鋒、新倉山淺間公園等景點組成,已是知名的旅遊聖地,也被選為日本三大名山(三神山),日本百大名山,日本地質百選。 1936年在富士山周圍成立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 1952年(昭和27年)被日本官方指定為日本特別名勝,2011年(平成23年)被指定為史迹,2013年6月22日(平成25年)與相關文化遺產群一起被指定為“富士山-神聖之地和藝術啟迪之源”,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Climbing the mountain is on many hikers' bucket lists


  富士山最重要的水資源為富士五湖,位於北麓,由山中湖、河口湖、本棲湖、西湖和精進湖組成。 山中湖在約5000年前和1400年前分兩次形成。 河口湖在大約2萬年前時誕生,並在1萬年前時形成了現在的形狀。 本棲湖的輪廓形成於3萬年前,形成湖泊的主體外形,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瀨之海”,約1200年前,常岩火山的噴發將瀨之海分成了西湖和精進湖。


  富士山上自然生長著1000多種植物。 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分佈區域,隨著海拔的升高,植物的種類也會逐漸發生變化。 相對稀有的植物有七瓣蓮、短果杜鵑、落葉松、山梅花、高嶺薔薇、無葉蘭、壇花蘭、小雙葉蘭、金鈴花、山苧環、富士櫻等。


  富士山火山活動的主要成因是太平洋板塊向菲律賓海板塊下的俯衝運動。 富士山地處伊豆半島與本州碰撞向北彎曲的位置。 從板塊上看,它位於歐亞板塊的外緣,菲律賓海板塊從南俯衝到大窩(系魚川-靜岡構造線以西),與北美板塊或鄂霍次克板塊的聯動點,也是三個板塊的邊界區域(三聯點)。 由於板塊運動,火山反復活躍噴發,導致熔岩、火山岩和火山灰一遍遍地堆積起來,最終形成富士山山體。


  富士山的形成先後經歷了先小禦嶽、小禦嶽、古富士、新富士四個時期。 其中,最古老的為先小禦嶽,然後是小禦嶽火山,它們形成在約70萬-20萬年前。 其次是古富士火山,形成在10萬年前。 最後的新富士火山形成在約1萬年前,經歷了五個時期,在11000-8000年前,大量熔岩從山頂火山口流出(古熔岩流); 8000-4500年前,火山灰從山頂火山口間歇性噴出(平靜期); 4500-3000年前,山頂火山口和側火山噴出大規模熔岩和小型火山灰(中間熔岩流); 3000-2000年前,富士山頻繁的爆發性噴發,主要來自山頂火山口; 2000年前至近年,熔岩(最新的熔岩流)和側火山的火山灰反復噴發。 每大約500年富士山就會發生一次大噴發,在有記載的歷史上,最近大噴發的日期為800年、864年和1707年。 從那時起,富士山的火山活動就進入安靜期,尚未再次爆發。


  富士山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由玄武岩構成的大型成層火山之一,坡度平緩,山麓遼闊,四通八達。 此外,越接近山頂,天際線越陡峭。 經過小禦嶽火山、舊富士火山和新富士火山三代噴發活動,形成了現在的圓錐形山體。 江戶時代的寶永4年(1707年),富士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活動,形成了如今的寶永火山口、東側廣闊的火山以及灰火山荒地。


  富士山裏有37種哺乳類動物在此繁衍生息,如珍貴的日本鬣羚、亞洲黑熊等。 在此棲息的鳥類有100餘種,占日本全國已發現鳥種的四分之一,除了岩雷鳥之外,幾乎所有的鳥類都分佈在富士山的山腰位置。 山上沒有地表河流,導致附近兩棲動物很少,有記載的也只有少部分青蛙等。 除此之外,富士山還有120餘種蝶類以及10餘種蜻蜓類昆蟲,蝶類分為森林性蝶類以及珍稀的草原性蝶類。 森林性蝶類有富士綠小灰蝶、雌赤綠小灰蝶、姫黃斑日陰蝶等; 珍稀的草原性蝶類有姫白蝶、姫小灰蝶、淺間小灰蝶、胡麻小灰蝶、裏銀豹紋蝶等; 蜻蜓類有青絲蜻蜓、琉璃星蜻蜒等。


  It lies to the southwest of Fujiyama, and the forest there is beautiful


  河口淺間神社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神社,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神社的道路兩旁都是樹齡超過800年的參天大樹,其中樹齡1200年的七棵被稱為神木。 這裡供奉的神是木花開耶姬,據說能够保佑祈禱之人子孫興旺、結緣相親。


  富士山山脚下山坡水量充沛,上山坡乾涸,北面有富士五湖,南面有數百處湧泉,水資源豐富。 每年約有22億噸雨雪降水,平均每天儲存約450萬噸地下水。 富士山湖泊河流的主要補給來源是位於海拔約1000米以上的雨雪,這些雨雪為生活在富士山周圍的人提供了重要的水利資源。


  富士山被認為是“妖海”,慢慢演變成從遠處崇拜的“福地神”。 富士山噴發之時,噴出猛烈的火焰,讓當時的人們認為神在發怒。 在靜岡縣富士宮市,發現了被認為是繩文時代中期(約5500 - 4500年前)祭祀場所的遺跡,因為無法靠近火山而只能在此處進行祭祀。 現在山宮淺間神社(富士宮市)依舊保留著當時沒有正殿參拜場所的習慣。 富士山的神靈,曾被稱為“富士之神”,在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被稱為“淺間大神”。 當時,富士山火山活動劇烈、影響甚遠,朝廷對此非常重視。 淺間大神的品位在短時間內被朝廷從“明神”提升到“小三品”再到“前三品”,可以感受到當時朝廷急迫之感。


  864年,富士山火山噴發,這次噴發導致民房損毀很多,當消息傳到平安京時,日本朝廷將此歸咎於神明儀式的疏忽,囙此河口湖町河口的淺間神社在甲界八代郡建造了大量的淺間大神神社。 富士山的噴發活動平息後,修驗者開始踏足山中,以希望可以獲取富士山的神力和靈力。


  平安時代後半期,當火山噴發活動平息時,富士山變成了聖地,許多修行者在這裡修行,這是修驗道的修行場,修驗道是日本古代山神崇拜和外國佛教的融合。 室町時代後半期,普通百姓開始在登山家的帶領下登山(拜山)。 江戶時代,各地組織了很多稱為富士山的團體,富士山崇拜盛行,山上擠滿了登山者。 明治時代,女性登山禁令解除,山道維修也有了進展,觀光登山開始流行,登山者絡繹不絕。 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登山者在山頂遙拜日出。


  Mount Fuji would be Japan's 13th cultural World Heritage site


  The effect of light and temperature on culture of shoot tips of red Fujiyama apple


  Mt. Fuji has a graceful shape


  富士山主峰海拔3775.63米,是遊客攀登的最終目標,山頂冬季積雪,直至隔年六、七月才會溶化。 主峰頂部的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 遊客到達山頂之後可看到山頂上的淺間大社奧宮,可體驗繞火山口一周的火山口巡遊,還可以遊覽日本海拔最高地點“劍鋒”石碑和山嶽信仰相關的歷史遺址。 天氣晴朗時,在山頂可欣賞到日出、雲海、影富士等大自然風光。


  新宿三丁目的料理還是挺對我的胃口。


  新宿巴士總站。


本文标题:fujiy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