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红班是什么意思
六十年代末期。垦利农村开始办“育红班”这个名字很高大上,培育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红色接班人。其实它的功能和后来的“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是一个功能,就是看孩子。让大人去做工或种地。
估计当时我也就四五岁的样子,我自己都感觉自己太小,很依赖母亲。很不情愿去育红班,其实育红班就在我家后边大队院里,我和四哥一起去,四哥给我搬着小板凳。到育红班后我还在哭,育红班的女老师开始发水果糖,每人一块,四哥去领上两块,挑了个糖纸好看的给我装进口袋。然后剥开他那一块,用他那脏兮兮的小手把水果糖放到牙齿上,闭上一只眼睛一下咬开,然后把手里那半块糖放到我嘴里。我当时还认为是不是四哥等会要和我分我的那块水果块糖。四哥把那个好看的糖纸在小扳凳上伸展平整,叠好放在我的口袋里。那时纸张印刷品也很缺,包水果糖的纸虽然小,但上边经常印这各色没吃过,没见过的水果,有香蕉,菠萝等很好看。后来我让四哥再咬开我的那块糖,四哥说:“算了你自己吃吧”当时我还心里还怪不好意思,发的一人块糖而四哥只吃了半块。四哥让我坐好,给他看好小板凳,他就去和大一点的孩子玩了。
育红班里两个女老师,一个长的很漂亮,一个长的差一点,好象那个长的漂亮的老师为主,另一个是辅助。都是一个村的人,好象姓周。老师教我们玩游戏,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被抓住就站在中间唱儿歌。其实那时四哥只大我两岁,很难想象,一个只大两岁的孩子去呵护一个小一点的弟弟,后来常想一个两岁的孩子,因为弟弟的出生而失去80%或100%的母爱,应该是多么残酷,多么无耐,多么失落的事。还要去呵护,照顾弟弟。
中午放学,母亲她们也散工了,经常给我带回一些平常看不到的小野瓜,老蝈枕头或用青草梱着一只蚂蚱,蝈蝈,很好玩。玩完了,就可以放到灶堂里的灰里烧烧吃,这些对庄稼有害的昆虫,在那时可是孩子们的美味佳肴。长大后,我们开始抓麻雀烧着吃,烧青蛙吃,烧“瞎踫”吃,只要有肉的都可烧熟后享受美味。也时常烧玉米,小麦,地瓜,青豆角吃。
那个时候,正是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期,苏修催还抗美援朝的外债,美帝国主义西方列强对中国搞全面封锁。食物也相当缺少,那时似乎大人天天为吃发愁,大人孩子都吃不饱,或营养不足。我小时候,就看清楚自己的肋骨有几条。那时的肚皮很薄,薄到象能看到肠子里的食物。有时大人拉过去,拍拍你的肚子。就开始说你今天吃的什么什么,然后用手指弹几下说好了吃饱了。其实那时各家吃的基本一个样,无非是地瓜,萝卜,红高粱饼子。大人有鼻子有眼的一描述,指着肚子说这个是红萝卜,那个是紫萝卜,那个是红瓤地瓜,那个是红高粱饼子,说的和真的一样。那时国家内忧外患,对中国进行经济封索,属于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大人吃不饱,孩子吃不饱。国家从领袖到普通人民,全民动员,自上而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我们也挺过来了,并逐步走在民族自强,民族复兴的大路上。
本文标题:育红班是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