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被称为什么
贺知章,这位唐朝官场中的不倒翁,从初唐一直活跃到盛唐。
他先后历经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等多个朝代,无论是谁主政,小贺同志都被委以重任,赏识有加。他一生中都没遇到大灾大难,总是能在错综复杂的文坛、政局中巧妙地躲过政治斗争,从未经历降级、贬谪地方或牢狱之灾,在官场奋斗五十余年而屹立不倒,最后荣归故里。
后世人称他为大唐最幸福的诗人,是官场不倒翁、文坛常青树和酒中醉八仙。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贺知章的文坛常青树的骄人成绩。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又维摩,号石窗,四明狂客。浙江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年少时就以诗歌闻名,16岁外出游学,30岁考中状元。他入仕后得到陆象先、张说等人的提携器重,仕途通达,一路高升做到秘书少监,所以又被后人称为“贺秘监”,在86岁那年去世后被追授为礼部尚书。
贺老先生在家中行八,唐代人有以其在家族排行来称谓人的习惯,所以也被称为“贺八”。他老人家活到了86岁高龄,这在人均寿命只有40岁的古代绝对是高高寿的年龄。人家不光高寿,一生中做官顺风顺水。
贺知章年少成名,16岁开始外出游学。他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确切记载的状元,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高中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那一年他三十五岁。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善草隶,草书用笔酣畅淋漓,当世称重,与张旭、怀素称“唐草三杰”;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十九首。
贺知章作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对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示范意义,并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如《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继承和发扬了陈子昂标举“魏晋风骨”、追求“比兴寄托”和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对由初唐李峤所倡导、躬行的咏物诗范式实即樊篱予以大胆的突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咏柳》。
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贺知章诗歌今存共十九题二十首,包括断句一则。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在当时齐梁骄奢淫艳的风气下,贺知章的诗歌有十分明显的创新之处,较少当时流行诗歌沾染的脂粉气,也少奉和溢美之词,除了有清新明快的诗作,还有恢弘大气之作,这些作品在当时难能可贵,也为后世创作诗歌提供了新的主题。
作为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贺知章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词至今仍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贺知章的存在不仅仅是中国文坛的骄傲,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贺知章从年少成名,到登科状元,到晚年86岁辞官回归故里写下《回乡偶书》和《咏柳》,真不愧“文坛常青树”之称。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标题:贺知章被称为什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