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US镊子5-SA
…去了解卢浮宫的历史 ,
…去读懂卢浮宫收藏的艺木品!
…去了解欧洲文明!
欧洲纪游(1)
配乐;马赛曲
前言:
前些年身体尚健朗时,我们俩曾携手同游西欧法,瑞,意三国,也曾同游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印像深刻,至今难忘,故有意重整资料照片,以作纪念。
我们在卢浮宫广场。
一)卢浮宫摡况
航拍卢浮宫
卢浮宫总平面图。
现场拍摄,卢浮宫全景。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卢浮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该宫始建于1204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该宫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
1204年,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
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
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弗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6年,直到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
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当它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当时,我们是从地下室进入卢浮宫,从玻璃金字塔出口走出卢浮宫。进入卢浮宫首先看到镇宫三宝,也是世界三宝!即《维纳斯断臂女神》,《胜利女神》及油画《蒙娜丽莎》。
二)卢浮宫镇馆三宝
维纳斯断臂爱神。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这尊雕像还与卢浮宫的另外两个即希腊化时期作者不详的《胜利女神像》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称为卢浮宫镇馆三宝。
《关于维纳斯断臂之谜》
有人发现19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解开了维纳斯断臂这个100多年来的谜。
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
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
还有一种解释是维纳斯的雕像完成后,雕塑者请了许多名人加以评定。大家看后都说非常美,而最美的还是她的左臂。人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了雕像的左臂上,但作者当即敲断左臂。众人问为何,作者说不能因为局部的美,而破坏了整体美,如果那样,我宁愿它是残缺的美!
进入《胜利女神》展台阶梯的观众。
胜利女神
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
胜利女神是胜利的化身,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儿。她的罗马名字叫Victoria 维克托里亚(维多利亚)。她的形象是长着一对翅膀,身材健美,像从天徜徉而下,衣袂飘然。她所到之处胜利也紧跟到来。 她还是宙斯和雅典娜的从神。在提坦战争中倒戈向奥林帕斯并助其获胜。
胜利女神
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2世纪作品,是公元前190年罗得岛人民为战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
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最早只是碎块,后经多年修复才得以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少臂(1950年仅有一只手臂被找到)。雕像的作者难以考证,创作年代至今也没有最后定论,但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
这尊雕像原为纯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于长期浸泡在爱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与海水的浸蚀,使得现有的雕像呈现出目前的历史沧桑。
这座雕像的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油画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这幅油画又称为《乔空达夫人》,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据说蒙娜丽莎还很神秘,无论你站在她的正面还是两侧,她的目光总是盯着你,甚至似乎在向你眨眼睛。
她的笑容也不一般,不同的人或不同时间看她,总会有不同的感觉:亲切、温柔、娇嗔;玩世不恭、嘲弄讥讽抑或是……。特别随着岁月的流逝,画上油彩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裂痕,越来越使她的笑容变得诡秘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卢浮宫里最主要的展品,就是世界著名油画与雕塑。
三)卢浮宫馆藏油画
要说油画,最著名的应推《拿破仑加冕大典》。
油画 拿破仑加冤大曲
拿破仑加冕大典油画全景。
拿破仑与皇后局部。
拿破仓与皇后局部。
拿破仑给皇后加冕。
皇后局部。
关于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该油画是法国画家达雅克·路易·大卫(又译“达维特”、简称“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巴黎卢浮宫,它是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
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由于这幅画有一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饰,姿态和表情,复杂的环境和众多人物所应该有的光影效果和复杂色彩层次的把握,是一幅世界著名的高难度巨幅人物组油画。
下图是油画《大宫女》,尺寸为91×162cm。画作描绘了具有强烈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宫女的裸体形象。画面上,裸体的宫女背对画面侧身倚躺在软床上,正回眸望着画外,表情沉静、木然,具有古希腊雕塑般的美。最令人称道的是她那略显夸张拉长的背部,刻画细腻,美艳绝伦。
该画创作于1814年,是画家应拿破仑的妹妹,即那不勒斯王国的王妃卡洛琳·摩拉的订购而创作的。另外,安格尔创作这幅画时,正值法国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失利,曾经占有的土耳其领土不复拥有,在这个背景下观看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皇宫中的宫女形象,可以略微满足一下法国人失望的感觉。
《大宫女》画面描绘了一个裸体的东方土耳其宫女形象。画土耳其女性裸体形象,是当时法国上层流行的审美趣味。画中的土耳其宫女,背朝画面躺在柔软的绵垫子上。她把左腿放在右腿上,面朝画外,头上裹着土耳其式头巾,五官端庄优美,眼睛中有一丝温柔而贤淑的神色,是通常印象中标准的东方美人脸庞。她的肌肤光滑而富有弹性,身材丰满、修长,滚圆的右胳膊放在身上,右手拿着一把古典的孔雀毛扇子。画中大宫女身下蓝色的枕头、白黄色的床布与她黄色的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油画《画家与女儿像》
《画家与女儿像》是法国画家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的油画作品,维瑞·勒布伦夫人的肖像画的艺术特色,在于她善于抓住最足以反映人物个性最能使人感动的一瞬间,给以完美而充分的刻划。
特点
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等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肖像画的特点在这幅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她32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
画家与女儿像 1789年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 法国 布上油画 130×94CM 巴黎卢浮宫藏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1755-1842)是路易十六时代法国最杰出的女画家。她是著名肖像画家巴斯特尔·维瑞的女儿,在家庭影响下从小酷爱绘画,并成为名画家格瑞兹(1725** 1805的作者)的学生。后来嫁给古画收藏家、同时也是画家和画商的勒布伦,从而以“维瑞·勒布伦夫人”之名活跃于画坛。她天赋极高,生性聪慧,又受父亲、师长和丈夫的熏陶与帮助,终于成为为数较少的女性画家中最著名的一位。她生活在洛可可艺术统治的年代,但她厌恶那种浮夸的矫揉的庸俗画风,倾向新古典主义风格。1779年,她被邀请到凡尔赛王宫为王后玛丽·安东奈蒂画像,从而声誉鹊起,名闻遐迩。法国大革命时期,她流亡国外十二年,曾先后到过意大利、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英国、瑞典,以画肖像为生。当时欧洲各国都以能得到她所画的肖像而感到荣幸。她在法国时,曾经被选为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在国外,她又获得俄国彼得堡美术学院“荣誉教师”的称号。1801年返回巴黎,仍致力于肖像画,现在共存有八百多幅作品。
沐浴中的苏珊娜
这幅画是丁托列托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圣经故事:
商人的妻子苏珊娜在自家花园沐浴时,两个偷窥她的长老跳出来施暴,苏珊娜坚拒不从。众人进园,二长老反诬她与人幽会。苏珊娜在公审中被判死刑。年轻的先知但以理得到神启,为之鸣冤,救了苏珊娜,长老被处死。当然在丁托列托的笔下,题材本身的道德感已经处于次要地位,画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借助“沐浴”这一情节更好地表现人体美。
这幅画以树木茂盛的野外浴池作为背景,浴中的苏珊娜正坐在池岸边休息,没有发现远处的两个长老乘机偷看她的胴体。身边左右二位侍女忙着为她梳妆打扮。她那肌肤的银灰、分红的色泽在深绿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神采奕奕,呈现出女性肌肤的柔滑感。女性的肉体被画家绘写的惟妙惟肖,既富有魅力,又不娇艳。
这种绘画手法是画家中年以后创作上出现的新特征。
关于油画 《沐浴中的苏珊娜 》
丁托列托 意大利 布面油画 约1550年 238x167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画是丁托列托的代表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商人的妻子苏珊娜在自家花园沐浴时,两个偷窥她的长老跳出来施暴,苏珊娜坚拒不从,二长老反诬她与人幽会,被判死刑。先知但以理得到神启,为之洗冤。这幅画以树木茂盛的野外浴池作为背景,浴中的苏珊娜正坐在池岸边休息,二位侍女忙着为她梳妆打扮。远处的两个长老乘机偷看她的胴体。她那肌肤的银灰、分红的色泽在深绿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神采奕奕,呈现出女性肌肤的柔滑感。女性的肌体被画家绘写的既富有魅力,又不娇艳。
?
《玛丽·美第奇的教育 》油画
是鲁本斯 弗兰德斯 1621-1622年的布面油画作品,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是鲁本斯为法国卢森堡宫所作的《玛丽·美第奇的一生》24幅组画中的第三幅。这一组画是玛丽于1621年委托鲁本斯以她的一生的经历为主题创作的。这幅画表现玛丽所受良好的贵族教育。穿红衣的玛丽正在向坐着的智慧女神雅典娜(蓝衣)学习,并在书上写着字;左边拉琴的是太阳神阿波罗,教授玛丽音乐和艺术;上面是赫尔墨斯雄辩之神,意寓玛丽将来的雄辩口才;右边是惠三女神。地面上还有些与艺术绘画雕塑有关的文具物品。美第奇出生于名门贵族,嫁给法国王亨利四世,是一桩政治婚姻。
《海伦与帕里斯的爱情》(The Love of Helen and Paris )。 作者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
所谓帕里斯与海伦的爱,不如说是帕里斯诱拐海伦。这幅画可算是上幅画的起因。
帕里斯是特洛伊的小王子,赫克托的弟弟。在去希腊的途中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神话中与三位女神的金苹果有关),墨涅拉俄斯于是找了他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一起去攻打特洛伊,导致了特洛伊的覆灭和国王几乎全家的死亡。
油画是根据希腊神话进行创作的,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拐了宙斯之女海伦,于是引发了特洛伊和希腊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作者在这幅作品中,布置了极富古典情趣的房间背景,如壁间的神女柱像,极具古希腊美术的特点,但是在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背景中,画出了两个雕像似的人物—海伦和帕里斯,颜色非常明亮尤其是帕里斯腿部的亮度,使人物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观者仔细的品味画面的内涵。画面的人物不管是从比例还是结构等,画家都刻画的十分准确,尤其是海伦和帕里斯的面部表情表现的及其微妙,传神的效果十分突出。
油画《珍珠女郎》
柯罗 1868-1870年 70×5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珍珠女朗》是世界十大名油画之一。
《珍珠女郎》是一幅色彩优美的肖像杰作,它描绘一个戴着用树叶编的“花环”的青年女子。一片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子,观众把这个影子误认作珍珠。这虽是一个错觉,却包含着对这幅画的真理性的判断。在卢浮宫展出时,是与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并排的,观众非常清晰地比较出两者的艺术观念的差别。
《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油画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女占卜师》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一幅油画。此画表现了一个风俗性的场面,那位给人看手相的吉普赛女人是来自街头的下层人物,丝毫没有荚化和理想化成分,那个正被看手相的青年男子的形象也是直接按画家一个朋友的形象画下来的。卡拉瓦乔这种大胆探索生活的作法,自然会引起一些保守派的不满,有人攻击他的艺术是描写“粗野的自然人”,缺乏美和理想化。然而这却是他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他正在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开辟着一个新的时代,在他的一生中,从生活到艺术,他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
本油画是世界十大油画之一。
油画《玛丽与亨利四世的婚礼》
1622-1625年,德国,彼得·保罗·鲁本斯,布面油画,394×295cm,巴黎卢浮宫藏
油画,《圣母子与圣安娜》,达芬奇,1503~1509.
《圣母圣子与四圣人》年代:1651为摩纳德教堂所作,尺寸:H. 3.32m; W. 2.30m。四圣人分别是:圣吉米尼亚诺(摩纳德主教,守护人)、施洗者约翰、圣乔治(阻止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被杀)和圣彼得(殉道者)。
《梳妆的妇人》》(Portrait d'une Femme à sa Toilette),提香(1515年),93x76cm,布 油彩,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油画作者介绍: 提香·韦切利奥
提香·韦切利奥,又译提齐安诺·维伽略,英语系国家常称呼为提香(Titian),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
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凡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与画家乔尔乔内是同学。
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兼工肖像、风景及神话、宗教主题绘画。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
花园中的圣母
拉斐尔 意大利 1507年
布面油画 122x80cm 巴黎卢浮宫藏
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典雅和谐、秀美诱人,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不久,他用这位少女做模特儿,创作了这幅名画。
这是一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站在它面前就像站在多个拱门前一样。
蓬巴杜夫人全身像
德·拉图尔 法国
1775年
水粉彩画 175x128cm 巴黎卢浮宫收藏
这是卢浮宫里罕有的粉彩画永久展品,看一眼就知道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名画。这幅画描绘了这样一位夫人:她坐在桌子前,手上拿着一本乐谱,脚边放着的铜版画和版画夹表明她在美术方面的才能。最重要的是那些摆在书架上的书。从书脊上就可看出其中的内容:左边一排为《忠实的牧羊人》,意大利诗人瓜里尼(Guarini)1590 年出版的田园诗作,并在18 世纪掀起了向往农村田园之乐的风潮,而它作为剧本深受蓬巴杜夫人的特别关注。
圣母报喜
巴托尼 意大利 1741年
布面油画 100x60cm 巴黎卢浮官藏
这是一幅传统的圣母怀孕的题材,不同之处在于这幅画除了圣母含羞的表情和双手合于胸的手势暗示有孕外,没有天使来报的画面。巴托尼的画,在古典的风格中,透露着现实的美。他的作品充满“个人的文化”,极富个性,深得上流人士的青睐。18世纪,许多富有的有识之士迷恋于欧洲大旅行,旅行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请当时首屈一指的肖像大师巴托尼为他们作画。
四)卢浮宫雕塑
这是卢浮宫著名的双性人雕塑。
这里是男性的特征。
这里是女性的展示。
卢浮宫珍藏的雕塑作品艺术价值极高,而且会给人以出其没有料的视觉进攻,男女合体雕像是其中之一。 这是希腊雕塑家的作品。最初阅读时,人们会看到曲线毕露的水辣身材,雕塑得质感极强的大理石床和枕头。这实在是尊“男女合体”雕像。
这是世界上最秀丽的“双性人”!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少女美丽的曲线
听说,这个塑像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赫尔玛佛洛狄托斯是个俊美至极的少年,水中仙女萨尔玛格斯爱上了他,但却遭到拒绝。于是仙女祈求诸神让她与心爱的人合为一体永不分开,寡神为她感动于是允诺了她的要求。这就是我们现正在所看到的赫尔玛佛洛狄托斯。
转过来一点,我们看到了男性的特征
再转过来一点,女性的胸部和男性的性器宫表露无遗。如许的雕塑艺术,正活着界上可谓独一无双。
三女神。
《三美图》
《三美图》可能作于公元2世纪。此三女应该是指阿佛洛狄忒(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的随从“美惠三
女神”。她们在希腊神话中代表妩媚、优雅和美丽。这三位女神为人间带来了无限的美丽与欢乐,她们是宙斯和
欧律诺墨的女儿。文艺复兴以来,许多画家和雕刻家都曾仿照古代的构图创造过美惠三女神的形象。
这座三女神雕塑人体比例匀称,肉体丰腴,人物动作轻松自然,没有矫揉做作,三个美神个个身材迷人,组
合后的三个人体,一个左顾,两个右盼,形成一幅美妙的旋律。
《阿尔勒的维纳斯》
(Venus of Arles)
这是断臂维纳斯的原形吗?
《抗争的奴隶》
这是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1513年在教皇陵墓施工时创作的。雕塑中的人物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这个奴隶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也显露出坚强不屈的意志。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
《垂死的奴隶》米开朗基罗作于1513-1515年
而另一件雕塑《垂死的奴隶》塑造了一个似乎正在开始动作的奴隶形象,他左手托住后仰的头部,右手似乎想要挣脱身体上的缚带,整个动态呼应自然,表现了奴隶遭受痛苦折磨而奄奄一息、疲惫不堪的形态,他在睡梦之中既有对现实束缚、压迫的试图挣脱,又有在梦中之外世界的一种安详酣然,表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凡尔赛宫的两匹Marly horse ,现存卢浮宫。“凡尔赛宫的最大型的雕塑”。
凡尔赛宫的Marly horse,原来是古罗马的康斯坦丁大浴场发现的巨型战马与驯马人的雕塑,其原型是古希腊的雕塑。拿破仑打到意大利后,想尽办法也无法搬走。于是在法国建造了复制品。据考证:Marly horse 的两个驯马的勇士是希腊神话中的两兄弟,Castor和Pollux(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
他们兄弟两人是宙斯与列达(Leda)的儿子,他们的妹妹是海伦,宙斯与列达的女儿,一个引发了特洛伊战争的希腊美女。这两个兄弟酷爱战马,他们曾经抢夺留基伯的两个女儿Phoebe和Hilaeira作为自己的妻子,并且杀死了这两个女孩子的未婚夫。
这是女儿在给喂父亲喝奶,女儿的父亲被关押,不准吃饭,快要饿死了。女儿为救父亲,在看望父亲的时候喂奶给他吃,就这样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了。
《狄俄倪索斯》(Dionysos)。这件公元2 世纪的雕塑,高达2.08 米。来自意大利。
狄俄倪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是宙斯的儿子,在葡萄丰收的时节为人们带来欢乐,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克斯(Bacchus)。由于“神赐给希腊人三种食品:小麦,橄榄和葡萄”,所以他是希腊人最喜欢的神之一。
《戴安娜》,高度1.7米,作者Christophe-Gabriel Allegrain(1710–1795)。作于1778年。这是Madame Du Barry 夫人为她的Louveciennes 城堡订制的两件雕塑之一:配对的另一件雕塑是《维纳斯》。
油画《维纳斯》。
《维纳斯》(Venus),高度1.7米,作者Christophe-Gabriel Allegrain(1710–1795)。作于1778年。这是Madame Du Barry 夫人为她的Louveciennes 城堡订制的两件雕塑之一:配对的另一件雕塑是《戴安娜》。
《睡着的萨提尔》(Sleeping Satyr)或《喝醉的萨提尔》(Drunken Satyr ),原作名称为《Barberini Faun》,现藏于古代雕塑展览馆(Glyptothek)。这件复制品的作者Edme Bouchardon。
《赫拉克利斯和他的儿子忒勒福斯》(Heracles and his child Telephos),公元前1-2世纪罗马帝国的雕塑。忒勒福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是支持特洛伊的一个城邦国家的国王。
《年老的半人马被厄洛斯捉弄》,十七世纪意大利出土文物。这件作品是公元前二世纪的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1-2世纪。半人马是希腊神话中一种性格温顺的动物,厄洛斯是希腊神话中小爱神,相当与罗马神话的爱神丘比特。另外一座《年轻的半马人嘲笑厄洛斯》成为一对作品。(很多朋友看到雕塑,自然联想到:“丘比特与人头马”并把“人头马”描述成邪恶的象征,爱神丘比特把他给征服了,并证明“爱可以战胜邪恶,等等云云”实际上理解有误。)
我们在卢浮宫。
我们在卢浮宫。
在展览大厅里休息。
五)卢浮宫建筑室内外装饰
以下是卢浮宫建筑物的内外饰照片。
卢浮宫内部装饰。
拱顶。
天花饰。
天花饰。
外饰。
六)卢浮宫广场及玻璃金字塔
这是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
我们参观完卢浮宫就是从这里走出来进入卢浮宫U字形广场。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由贝聿铭设计,他在设计中并没有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而是普通的几何形态,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参观卢浮宫大多人都从地下进入,从这玻璃金字塔经螺旋楼梯走出,进入U字形广场。
玻璃金字塔内部。
我们在玻璃金字塔里参观。
玻璃金字塔里面。
玻璃金字塔内螺旋楼梯。
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就在这旋转楼的中央(圆形护拦的地方)还有一座隐形电梯,(也称残障电梯)需要时它可以将展厅层游客送至广场出口层地面,不需时就隐藏于地下(如上图)。这是贝律铭的设想,用液压驱动。
隐形电梯运行至地面层。
楼梯。
我们在卢浮宫广场。
在卢浮宫广场。
小凯旋门。
小凯旋门顶上的雕塑。
小凯旋门
小凯旋门是为庆祝拿破仑·波拿巴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位于卢浮宫博物馆对面,即卢浮宫U形广场的末端。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装饰奢华。门顶端的四匹骏马是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原物已于1815年归还给意大利,现在的是复制品。青铜战马旁是镀金的和平与胜利女神。
我们正是在这里完成对卢浮宫参观的全过程,向卢浮宫告别!
The end .
2019.3.15.初搞于广州珠江新城。
本文标题:VENUS镊子5-SA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