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别称南方油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南海之滨,广东省西南部,背山面海,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全市总面积11427.63平方公里,下辖2个市辖区,代管3个县级市,常住人口623.82万人。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用当时知名的医生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县,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为潘州。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筹备处,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县级),1975年,升格为地级市。


  1954年,时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来到广东,当地干部和他聊到茂名时说,“那地方神奇,孩子烤红薯,用石头就可以当柴烧”。在当时全国原油紧缺、年产量不足50万吨的背景下,这一句闲聊引起了康世恩的注意。当年,国家便派出130钻井队进驻茂名,展开大规模勘探,20多台钻机、1000多名员工昼夜不停钻探。经过三年对500多平方公里矿层的精细勘探,发现一个储量达51亿吨,矿层平均厚度15米,适宜大型露天开采的油页岩矿,可年产100万吨原油,开发100年。


  茂名发现油页岩矿的消息,引起中央高度重视。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作《论十大关系》报告时提到:“我们现在准备在广东茂名(那个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油,那也是重工业。”1956年4月28日,周恩来总理批示:“经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母页岩炼油厂。”并纳入新中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茂名露天矿大规模开发的大幕由此拉开。


  从1961年正式投产至1992年中止转为国家能源储备,累计开采油页岩1.02亿吨,生产页岩油292万吨,相当于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的24倍,为国家甩掉“贫油国”帽子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创建于1955年,是新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家炼化企业,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炼化企业。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到1990年,茂名石化已经成为全国原油加工能力最大,加工进口原油数量最多,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之一,连续多年成为广东省第一纳税大户。


  茂名露天矿博物馆2015年12月开工建设,建筑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是一个集展览、科普、藏品收集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传承茂名矿业文化和油城精神的综合型博物馆,也是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


  据统计,茂名油页岩露天矿截至1992年底停产时,累计矿山采掘量仅占总储量2%,2013年,茂名市决定,放弃巨大采矿收益关停矿区所有污染企业,进行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矿区治理修复思路,建设生态公园,把绿水青山还给人民。


  矿坑湖中的水呈酸性,不能饮用,不能灌溉,没有进水和泄水设施。茂名通过高州水库灌渠引水1.6亿立方米注入矿坑湖,并与小东江连通,形成一套活水系统,彻底改变了矿坑湖水质,改善了周边8800多亩农田灌溉条件,增加了一个6.8平方公里的美丽湖泊。


  2017年8月矿坑湖被命名为“好心湖”,以纪念“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她的“唯用一好心”精神已上升为城市精神,“好心茂名”已获广泛认同。


  中国第一滩旅游度假区(茂名滨海公园)有“东方夏威夷”之称,国家4A级景区,是电白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茂名市中心城区25公里。


  中国第一滩旅游度假区内有12公里长,沙质洁白细软、宽阔平缓的沙滩,沿沙滩外侧是连续不断宽达800——1000米的沿海防护林带。


  茂名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年例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


  茂名市是中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罗非鱼年产量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占全球的十二分之一,有“中国罗非鱼之都”之美称。


本文标题:广东省茂名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