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吕梁山脉南端,永和县历史悠久,商、周属晋之同姓诸侯国蒲(今石楼);春秋时代仍属晋之蒲,置楼邑;战国属魏蒲阳。县境有旧石器遗址、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独具魅力;人类文明的鼻祖伏羲的故里。2008年, 永和乾坤湾被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规划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永和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永和关地处晋陕大峡谷的永和县境内,距永和县城70余华里,村前是波涛滚滚的黄河,村后是陡峭直立的绝壁。古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崖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个只有150口人的小村庄,受黄河文化的熏陶,依照“五行”相生原理而建:无不跳动着“和”的音符,共同演奏着“和”文化的协奏曲。

永和关历史悠久,又是古代要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遗存很多,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主要有:红军崖、风蚀壁、沙浴与日光浴、吟诗亭、题诗壁、望海寺等。

乾坤湾,奔腾不息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出发,汇聚百川,一路走来。当它一路咆哮来到永和县河浍里村这个地方时,面对悬崖,突然掉头向西,然后折向东南,回到与第一次拐弯成直线的地方,这时,它一反常态,不再勇往直前,而是冲波逆折,回头冲击留在身后的山崖时,在将要穿透山崖时,又戛然而止,调过头来,滚滚向南,形成了320度的“S”形奇特大湾,这个湾就是乾坤湾。乾坤湾是黄河无数河湾中最优美的一个湾。这里河抱着山,山抱着河,河中有山,山中有河,一山一水,一阴一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趣无限,奥妙无穷,勾勒出一幅山水和谐共生的绚丽画卷。乾坤湾是黄河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一个湾。老祖先三皇之一伏羲曾端坐在这个湾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景悟道,激发灵感,发现和悟出许多新的现象和道理。他将这个奇特的大湾模拟成阴阳鱼,又将四个方向的标志物和八种符号画在一张图上,创立了太极八卦学说,开创了华夏文明先河。

黄河乾坤湾,太极发祥地。太极八卦图中的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四方标志物在乾坤湾周围能够一一找到。白虎,位于乾坤湾东北方向30余华里处晋陕峡谷东侧,永和境内的永和关,此关原名叫白虎关。

青龙,位于乾坤湾西南方向晋陕峡谷西侧,陕西省延川县境内的碾畔村,原名叫青龙庄。朱雀,位于乾坤湾南面晋陕峡谷西侧,永和境内的鸭子河村,在碾畔村对面。玄武,位于乾坤湾北面晋陕峡谷东侧的永和境内,也就是永和关北面1公里左右的崖顶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叫驼驮龟石。在它的周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乾坤湾后面几百里的黄河河道中,有一个800米长的小岛,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牛坎”,有许许多多碎石组成,传说这就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剩下的石头。在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黄家岭,前圪巴,伏羲爷爷画八卦;河浍里,后河湾,女娲娘娘补过天”。在永和,许多地方都建有娘娘庙,时至今日仍然香火不断,在永和,有许多以“洼”命名的村庄,据说都与女娲娘娘有关。

在乾坤湾周围,有依照“五行”相生原理建成的永和关村,有古老的民俗村,有清代的古长城待开发,有满山遍野的层层枣林,美味无虫的红枣待加工。开发以乾坤湾为代表的黄河文化美景,大有可为。

北营骑队在永和宣传二青会

本文标题:永和县属于哪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