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推荐文章1:暑期探馆·闻知见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探索化石奥秘 感受古生物演化进程

  暑假期间,位于沈阳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距今一亿两千多万年历史的狼鳍鱼化石长什么样子?地球上的氧气最早来自于哪里?恐龙“幼儿园”又是什么样的?接下来继续跟随总台记者去探馆,感受古生物演化的进程。


  总台记者 杨雪: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是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联合共建的,建筑南侧的拱形建筑代表的是一个巨大的恐龙身躯,而下方的球体是恐龙蛋,火山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条通往博物馆的长长的阶梯通路。在暑假来临之前,这里刚刚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仅展厅增加了沉浸式的体验氛围,很多精品化石也是首次向公众展出。


  在我们的手边就有两块大型的叠层石,它们产自大连金州地区,距今大约有8亿—6亿年的历史了,很多小观众来到这,都喜欢亲手摸一摸这两块叠层石,感受生命演化的奥妙。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刘森:如果你仔细看,上面的这个纹 (是)一层一层叠加在一起的,它是古代的一种细菌死亡了之后沉积下来的,它是最早在地球上制造氧气的生物,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它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在35亿年前,最早的这个蓝细菌就出现了,经过几十亿年的努力才让海洋当中和大气当中含氧量达到一定程度,这些需要氧的生物才能够往后面去发展。


  总台记者 杨雪:这6片高3米、宽1.5米的狼鳍鱼化石,有着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作“百鱼板”,它们发现于辽宁锦州地区,距今已经有一亿两千多万年的历史了。仔细观察,每一条鱼都活灵活现,有的甚至还能看清楚鳞片、骨骼甚至是内部的一些器官。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刘森:这个就是早期的一个湖泊被整体上掩埋到地下了,有一种说法是火山喷发之后,火山灰覆盖了这个湖,鱼被毒死了,在火山灰下面被压住了,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化石。还有一种说法,在东北地区有枯水期,冬天的时候水会被冻住又很浅,这些鱼被闷死在里面了,缺氧死亡,沉入到湖的泥里面,然后被一点点掩埋(形成化石)。


  总台记者 杨雪:这个名叫恐龙“幼儿园”的化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我们可以来数一下,这上面一共有39只幼体鹦鹉嘴龙,它也是目前世界已知的幼仔恐龙数量保存最多的一个鹦鹉嘴龙化石群体了。这些鹦鹉嘴龙的体长大约是在25cm—40cm之间,它们簇拥在一个大约0.8平方米的空间里。这样一个珍贵化石的发现,对研究鹦鹉嘴龙的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总台记者 杨雪:像这样一块小小的化石,从挖掘到完成修复,小心翼翼地清理,大约需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体积更大的化石有的时候甚至需要精心雕琢几年的光景。博物馆也特别开设了一个展区,模拟了古生物学家们野外作业的场景,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古生物学家们这种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感染更多的朋友。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推荐文章2:辽宁沈阳:科技让博物馆很沉浸

  沈阳博物馆二层数字版《四库全书》展区


  “火凤凰”洒下流光溢彩,盘旋于辽宁沈阳博物馆的穹顶,将城市文化底蕴以数字光影的形式呈现。这是步入沈阳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场景。


  近年来,沈阳越来越多的文博场馆通过实施数字化展陈、云上展馆建设、智慧博物馆建设等,将精品文物与现代科技结合,为展览注入新活力。


  “妈妈快看,这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四库全书》,没想到完整版的内容这么丰富。”在沈阳博物馆二楼展厅内,中学生李梓豪翻看着数字版《四库全书》,感到十分惊讶。


  光影交错、明暗波动,晕黄烛影映衬的书中字句,呈现出细微却厚重的历史痕迹。参观者可在穿插其间的3个交互式电子屏幕上翻阅此前珍藏于沈阳故宫文溯阁、7.9万余卷的完整版《四库全书》。


  “这种数字化展示方式不仅让这部庞大的文献得以直观呈现,通过智能检索和浏览功能,还可以让观众方便地查找和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一文化遗产,促进相关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沈阳博物馆宣传文创部主任金恒薇说。


  在沈阳博物馆多媒体数字悬浮技术智慧导览设备前,“00后”观众陈思萌触摸着悬浮在空气中的虚拟按键,上方屏幕则呈现出“霁红梅瓶”,且可以顺着手指方向转动、放大、还原。“屏幕上文物细节显示得淋漓尽致,就连传统展陈中看不见的瓶底印字,也都清晰可见,新技术真厉害。”陈思萌说。


  这样的数字化呈现在沈阳博物馆内还有很多。全息影像再现7200年前新乐人的日常狩猎生活;投影技术让“大十面”石碑上模糊不清的碑文再现;“盛京十二时辰”的场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清代社会的风土人情……这些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数字化展陈方式,激发观众对沈阳历史文化更强烈的认同感。


  2021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沈阳博物馆,以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沉浸式体验装备技术,全面反映与展示沈阳地域历史文化。据工作人员介绍,场馆运用无屏悬浮显示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阿尔法显示技术、1:1真人比例全息显示技术等科技手段,使文物和艺术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和交互体验。


  6月8日,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将在沈阳举行。届时,以“创新科技”讲述中华文明之源的“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将在沈阳博物馆与观众正式见面。展览将展出文物260余件(组),空间的视觉设计取自红山之“山”、良渚之“水”,充分利用动态陈列、复原陈列和数字化陈列等手段,设置全息无边界显示屏幕、牛河梁女神庙数字档案、文明常青树观众互动等展项,增强展览的观赏性、趣味性和体验性。


  “我们将运用文物摄影、三维扫描、分析检测、影像修复等技术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大力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还将陆续推进珍贵文物档案数字化,加大藏品基础信息开放力度。”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25年,沈阳将完成沈阳故宫博物院、“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6家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让文物不再“束之高阁”,以新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城市文明根脉。(本驻辽宁记者 葛 鑫 文/图)


  : 中国文化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推荐文章3:免费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怎么逛?

  这所大学里的博物馆,可是大名鼎鼎呢~


  走进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先要优点体力,爬上约4层楼的台阶,到达展厅。


  展厅门口有打卡盖章售卖机,可以根据需要购买。


  然后就是走进古生物的世界!


  这里有8个展厅,分别是整体介绍、地球与早期生命、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热河生物群、国际古生物化石、互动科普厅、珍品化石、辽宁大型恐龙厅。


  讲真,在这里,真的是一次性把古生物,特别是恐龙这个生物了解的透透的。漫步在博物馆里,赫氏近鸟龙 、赵氏祥龙、沈师鸟,"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高5米的猛犸象复原化石,剑齿虎的头骨化石,以及大型恐龙化石的集体"亮相",长达15米的辽宁巨龙......这莫不是穿越到了侏罗纪的博物馆~


  逛累了还可以停下来在恐龙餐厅吃个饭,米饭、汉堡、冰淇淋这些能填饱肚子的基本都有。还有特色手工做的恐龙饼干哦。


  门票:免费的,但是需要提前预约。


  自费项目:1楼有会下蛋的恐龙,15元一次;2楼有3D恐龙电影,20元一位。


  文创:快走出来的时候,就是文创店了。有布袋子、恐龙玩偶等各种可以带回家的特色文创产品。


  交通:地铁2号线到沈阳师范大学站B口下车


  周边好逛:沈阳师范大学、沈北兴顺夜市、华强城购物广场


  你去过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吗?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推荐文章4: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吸引众多孩子打卡

  8月25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的宇宙的演变和生命的起源,吸引了众多孩子们前去打卡……


  辽宁有着3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辽宁特有的丰富化石资源,推动辽宁古生物研究、科学普及和化石保护等工作,2005年沈阳师范大学率先成立了“古生物研究所”,汇聚了一支专业研究队伍,2006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沈阳师范大学和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原国土资源厅)共同启动了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古生物专题博物馆,并于2011年5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开创了政府与高校成功合作办馆的先河,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壮举。为促进辽宁古生物学科建设和国家古生物人才培养,2011年沈阳师范大学成立了我国首家以学院为建制的古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古生物学院”,为我国古生物学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等做出了贡献。


  暑期里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古生物的时光隧道,探索着宇宙和生物的起源……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推荐文章5:这个“十一”,不妨去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来场“穿越之旅”

  博物馆,已然成了父母遛娃的“天花板”。近日,记者看到众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参观恐龙化石、古生物群……探寻生命起源的奥秘,见证地球演化的印记。


  :辽宁日


  编辑:王佩璇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推荐搜索词:

  

  1.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怎么预约门票

  

  2.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开馆时间及门票

  

  3.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观后感

  

本文标题:辽宁古生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