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艺术世家的铁画歼


  左为戴相明,中为香港收藏家罗桂祥,右为顾景舟


   鲁迅“题名”的铁画轩


   具有120年历史的铁画轩紫砂陶瓷店座落于九狮亭北面。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招牌上“铁画轩”三个不同凡响的书法题字。果不其然,这题名出自于鲁迅先生之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铁画轩成名后,需要有名人题写店招。而鲁迅的字与铁画轩“铁笔银钩”的意韵相似,故从鲁迅作品中寻找出“铁画轩”三字,制成招牌,延用至今。


   铁画轩创始人是清朝末年金陵人戴国宝,艺名玉屏。他少年时拜民间画师华约三为师,打下扎实的书画技艺。1894年,20岁的戴玉屏从南京来到上海,先是在四马路青莲阁茶馆门前设摊,替人画像谋生。后来发展到用金刚钻刀头代笔,在陶瓷件上雕刻字画。他学清人改琦的白描,又仿华嵒的画风,镌刻的山水、花卉、三星、仕女等景物,用刀遒劲,法度森严。


   1910年,戴玉屏到城隍庙摆摊,手艺又见长进,声名鹊起。一日,有位宜兴紫砂艺人蒋祥元游玩至九曲桥畔,见其雕刻的作品别有气势,非常赞赏,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蒋先生便劝戴玉屏经营紫砂,用铁笔镌刻字画,必有所成。


   翌年,戴玉屏便在城隍庙北首新北门内的卢家弄(今福民街)52号觅得一间门面,开始专营宜兴紫砂器具,并引用唐欧阳洵《用笔记》“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之意,取名“铁画轩”。经戴玉屏之手的紫砂壶具均刻有“玉屏生”或“铁画轩”印章,从而确立了自身的陶艺风范,生意日臻兴隆。


   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戴玉屏又在宜兴当地开办了铁画轩紫砂陶器厂。为保证名店名厂名品的质量和声誉,戴玉屏常在宜兴潜洛窑场操刀镌铭。除经营国内市场外,铁画轩还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产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当时虹口日侨甚多,一些日本人开的商行多有经销铁画轩的茶具,其中外观粉红,内乳白釉,造型果元、莲子、六方款式的紫砂茶壶最受日侨喜爱。


   1926年戴玉屏去世,先由其遗孀杨氏操持店业,后由其独子戴相明掌管直至1956年公私合营。其间,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对铁画轩影响至深。顾景舟之父顾炳荣早年与铁画轩有业务往来,两家交往甚笃。戴相明到宜兴必访顾景舟,对顾的精湛技艺推崇备至,引为知己,常同榻而眠。


   1948年,戴相明引荐书画家江寒汀、吴湖帆、唐云等与顾景舟相识。顾为交结好友,特意制作了五把石瓢壶。壶坯先由吴湖帆完成书画装饰,各题诗一首,并在四把壶上画竹一枝,另一壶则由江寒汀画鹧鸪一双。画成后,顾景舟镌刻一把,余四把交陶艺高手谈尧坤刻制。壶制作完成后,顾景舟自留一把,余四把分赠吴湖帆、江寒汀、唐云和戴相明。此五把壶精美绝伦,为紫砂极品。2015年北京匡时拍卖会上顾景舟留存的这把石瓢壶拍出2700万元天价。


   铁画轩作为上海专营宜兴紫砂陶器的第一店家,其经营的紫砂茶具不仅因古朴淳厚含淑聚香为文人所追捧,成摩挲把玩之雅趣,而且面向各阶层,精心制作,雅俗共享,深受茶客喜爱。为拓宽进货渠道,铁画轩既和宜兴紫砂工艺厂挂钩,又与宜兴民间作坊协作,请名家定制名品,远销国内外。


   1963年铁画轩迁至九狮亭旁,生意更是蒸蒸日上。其展出的大型紫砂雕塑作品《收租院》吸引了无数游客观赏,天天门庭若市。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外游客的增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喜爱陶瓷器具的外国人日益增多。曾经有两位沙特阿拉伯王子在铁画轩一下子购买了十几万元的物品。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等贵宾也先后到铁画轩参观、选购。


   进入21世纪后,铁画轩也和众多老字号店家一样,遇到了发展瓶颈,难现昔日辉煌。但他们还是守住了这一方天地,2023年铁画轩终于入驻华宝楼。这年6月18日,华宝楼举办百年老店铁画轩开放日活动,展陈珍藏的紫砂老壶及文房雅具。一个回归市场的铁画轩将不再孤芳自赏,而是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异彩,打造紫砂新园地。


  顾景舟赠与戴相明的石瓢,称之为“相明石瓢”


  华宝楼举办铁画轩品牌开放日活动


  1963年在铁画轩展陈的《收租院》雕塑


本文标题:铁画轩紫砂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