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节日]


   (弘扬传统文化)


   (保护传统节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人们独特的文化记忆。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八大传统节日


  赞天地之化育——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庆团圆之宵夜——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念祖先之恩德——清明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感先贤之圣德——端午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结恋人之良缘——七夕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报四时之恩赐——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孝亲人之大恩——重阳
  重阳节源于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所以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而传承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辞旧迎新之夜——除夕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漂泊再远的游子也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传统节日的意义


  1、浓郁的节日氛围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推动健康文明过节成为新风尚。
  ?2、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生动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


  1、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还塑造着影响至深的文化自信。过好传统节日,不能停留在被动接受过节仪式上,要深度挖掘背后的传统文化的智慧、魅力。
  2、坚守传统节日仪式传承节日仪式是重要的传统节日精神符号之一,是传统节日在漫长历史中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支撑。坚守传统节日仪式感的传统,除了能够使人们真切地获得节日的情感体验,也能够不断培育民族认同感,十分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形式传统节日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既来自于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更得益于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不断打造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赋予传统节日现代化的表达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新时代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文标题:中国八大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