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书中涉及到了人生中的各个层面,我每阅读一次都会有所收获。


  以下是我的一些笔记分享:


  1.任何一种心理,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环境,而人们的行为,其背后也必然有着对于自身立场来说十分合理的动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代表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与“本我”正好相反,它是专管人格中道德的“司法部门”;“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理者,属于人格结构中重点的道德部分。


  3.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相制衡,人才能健康成长。


  4.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它让我们与他人有所区别。


  5.要想在这社会中立足,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6.“自我障碍策略”它指的是人们预料到自己可能会失败,所以提前设置好障碍,为自己的失败找到解释的原因的行为。


  7.自尊=成功/抱负:自尊不仅是以成功来衡量的,它还与每个人期望值和目标的大小息息相关。


  8.不对自己期望过高并不是不抱期望,而是在确定理想时,多切合实际。


  9.不管我们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都不能带到工作中来。


  10.我们要善于在环境变换的过程中,灵活地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


  11.心灵上的伤疤很容易感染他人,映射进自己的人际关系中。


  12.快乐并非美德的报酬,而是美德本身。


  13.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那就是最有价值的活法了。


  14.“猎奇心理”一般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尚不知晓、不熟悉或者比较奇异的事物或观念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好奇感以及急于探求其奥秘或者答案的心理活动。


  15.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了身边人对自己外表与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16.虚荣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是自尊心过分的表现,是追逐虚荣的一种性格缺陷,是人们为获得荣誉或者想要引起他人注意而表现出的一种非正常的社会情感。


  17.排斥心理,指的就是人们对于自身以外的或事物保持不接受甚至排斥的心理状态。


  18.人越是压抑某种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反而越成真。


  19.在人生遭遇低谷的时候,从来不想着躲避,而是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然后重新出发。


  20.人活着就应该向前看,不断努力成为更好地自己。


  21.只有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22.造成焦虑症的主要原因是内心过度不平衡的冲突,而冲突的来源是自我不能在本我与超我之间保持良好平衡的结果。


  23.情商(EQ)又叫做情绪智力,主要指的是人在情感、情绪、意志力、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24.生活中的趣味来源于生活本身,而不是依靠你从事的工作或者地点。


  25.热情指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盲目的乐观。


  26.日常生活里,每个人都并非独立存在,不管是周围的环境还是周围的人,都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27.情绪建立需要适度的空间距离,也需要合适的心理距离。


  28.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即相互之间给予对方想要的。


  29.投射效应经常会让人们将自身的意志、情感与特性强加到其他人身上。


  30.不管是目标还是计划,倘若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空话。


  31.心理空间,指的是人们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32.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摆到了你的面前都值得你用心对待,只有具有这种心态,才能使你无往不利。


  33.在未学会放弃之前,你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争取。


  34.不必为了没有必要的事情浪费时间,停在原地纠结。


  我把这本书当解析来看,解析每个生活情况,与心理活动。


  看书的作用就是找到自己的认同点,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哪怕其他内容都忘了,也没有关系,能学会一点,也是前进一点,空了可以再看看,也可以看看其他感兴趣的。


  感悟:现代的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和性格,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这种缺陷是每个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会体现出来的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那我们需要做的事,是去正视这些缺陷的存在,积极地纠正,不断完善这些不好的缺陷,而不是放纵它,或者逃避它,让它一直在影响着后面的生活。


本文标题:《心理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