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手术,五个器官,三个月的生命倒计时


  2018年8月,77岁的张玉华老人因“胆总管扩张”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原本只是一次常规体检,却因医生判断“疑似胰腺癌”,被推进了手术室。胰腺、胆囊、十二指肠、脾脏和部分胃——五大器官被切除。术后三个月,老人因肝衰竭离世。更令人震惊的是,家属翻看病历发现:所有切除的器官均无恶性肿瘤证据。


  误诊争议:一场“过度医疗”的悲剧?


  家属质疑,医院仅凭两项略微超标的肿瘤标志物(CA199仅39.3,正常值35以下)和胰管扩张的影像,就仓促定性为癌症。更荒诞的是,医生在无创检查未发现肿瘤时,坚持让老人先做创伤性ERCP检查,术后又让未愈患者辗转广州做PET-CT,最终以“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为由实施全胰切除手术。而病理报告却显示:“细胞成分极少,不足以明确诊断”。


  法院判赔全额,家属追问刑责


  法院一锤定音:医院诊疗过程存在重大过错,承担100%赔偿责任。但家属郇女士愤怒表示:“赔钱能换回人命吗?”她坚持认为主治医生涉嫌“故意伤害”,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目前涉事医生仍在正常接诊,院方仅回应“诊疗存在不足”,否认“故意摘除器官”。


  网友炸锅:医疗信任危机再起


  事件曝光后,舆论沸腾。有网友痛斥:“8毫米胆管扩张就切5个器官?这是治病还是摘零件!”也有医疗从业者呼吁理性:“胰腺癌早期确诊本就困难,但此案操作流程显然违背医学伦理。”更有声音直指核心:当过度医疗遇上免责条款,谁来守护患者的生命权?


  尾声: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这场悲剧撕开了医患关系的隐痛——一边是家属撕心裂肺的“还我母亲”,另一边是医院“改进流程”的承诺。法院判决或许能给经济补偿,但如何重建对医疗系统的信任?或许正如网友所言:“医生手里的刀能救人,也能杀人。关键看拿刀的人,心里装着的是数据指标,还是人命关天。”


  (本文基于法院判决书、医院声明及家属采访综合撰写)


本文标题:77岁老人无癌却被切5器官离世!家属怒告医院:医生该坐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