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瞎子是什么动物
熊瞎子:读音:xiong xia zi。
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多栖息于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崇山峻岭,山谷沟壑都有它们的活动,嗅觉及听觉灵敏,因视觉较差,毛色棕黑,故被人称之为“黑瞎子或熊瞎子”,颈下胸前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月牙状斑纹,是其体表的一个重要标志,故又被称为月熊、白喉熊等。
独居,昼夜都能活动。冬季有冬眠的习性,俗称“蹲仓”,会在大树洞里或者洞穴里越冬,舔舐自己厚厚的前掌,和消耗体内积存的脂肪。杂食,春夏以嫩叶、青草、种子、蚂蚁和回游的鱼为主。秋季,采食榛子、杜柿(蓝莓)、雅各达(红豆)等野果,也上树采食松果,也吃昆虫及小型脊椎动物,喜食蜂蜜。3岁性成熟,寿命长达33年。
它的身体魁梧雄壮,站起身来约有2米高,体重可达200千克,但4条腿很短,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看上去笨头笨脑。其实它不仅善于游泳和奔跑,还是出色的爬树能手。但是黑熊却天性胆小,遇敌害时首先是逃避,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跟对方拼命。
人与熊瞎子遭遇了,千万不能做攻击性动作或者逃跑,那样会让熊瞎子性情大变,受到拍爪撕咬。
要沉住气,躺倒地上,屏住呼吸装死。一般情况下,熊瞎子坐在身体上嗅嗅气味,觉得无趣就会自动离去。
“熊瞎子掰棒米——掰一穂、丢一穗”,形容:那些做事情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人。
由于,熊的形态憨傻淘气,当地人习惯叫它“黑小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始森林过度砍伐,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殆尽,熊迹稀少,熊老大的威风已不再。
熊瞎子,任性好奇,独自游乐,会到人居的地方寻觅食物,玩毁物什,糟蹋东西。经常厚着脸皮赖在一处不愿离去,直至玩耍够了,才会到另个地方继续胡作非为。
1975年8月,王家兄弟,在30公里外的草甸子打秧草,收工回来远远看到驻地的草窝棚旁,似有人在拆窝棚。王弟快步赶回去,没一会儿,又跟头把式的蹽回来,哭叫着“是熊瞎子,带着俩小崽子,把窝棚给拆了。”
王哥稳重,定下心神,凑到近前观看,只见大熊蹲在那里舔舐盆里的猪油,两只小熊把锅灶推了,顶着锅,拖着面粉口袋,咕噜过来咕噜过去,面粉洒满草地,被褥等物件扔的满处都是,熊娘仨旁若无人,玩性正浓。
武装部接到报告,派人持枪开车赶去,鸣枪驱赶,熊小子们才不情愿的走开。
1982年10月,在乌尔其汉林业采伐区,采伐工队帐篷刚扎营,夜里熊瞎子光顾,呼哧呼哧的在营地晃悠,来到伙房外,在晾晒大米的桦树皮旁,舔舐地上的大米。炊事员老王听到外面有动静,就出来看看,黑夜里,模糊地看到有个黑影,喘着气,在晾米处哈着腰鼓捣什么似的。老王大声喊道:“小子敢偷大米,不想活了!”熊瞎子听到动静,转过身直立起来。老王这下看清楚了,大叫一声“哎呦,我的妈呀!黑小子来啦,”拔腿就跑。大家闻讯起身,探头看去果真是一头成年黑熊,体重有三百多斤,觅食来到这里。大家躲在屋里不停的敲打响声,意图吓走它,可是,这家伙很赖,就是不走,轱辘汽油桶玩个高兴,一直耗到第二天晌午,这黑小子可能玩乏了,才一扭一扭进了树林里。
这张照片是2018年7月,在得耳布尔林区防火公路边拍摄。
水里游泳,抓鱼,那个敢来比试比试,熊大哥果然了得,本事好大哟!
大森林里,熊氏家族堪称老大,谁敢来争位置?老虎也要让三分。
美食啊,好好享用,鱼群洄游产卵甩籽期间,是熊瞎子捕食最好季节,冬眠蹲仓耗尽的脂肪,在十数日的饱食中迅速恢复,强壮健硕,力大无比。
“大笨、二憨,别光顾着玩儿,多抓鱼吃,壮壮膘,长长个儿。”熊妈妈非常疼爱孩子们。
“小样儿,敢跟我呲毛,找死啊!”
东北的山林里,熊瞎子、野猪、群狼最为凶猛,一旦相遇开战,往往两败俱伤,场景惨烈。
冬季,蹲仓冬眠是熊瞎子的习性,约在十一、二月开始,到第二年三、四月份结束。
熊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趣闻很多,在东北的山乡炕头上,老人们在茶余饭后,多半是黑瞎子半夜敲门的话题……
本文标题:黑瞎子是什么动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